构建学校、学生和社会共赢全真商业实训环境的思考
2012-09-04江桂江
江桂江
摘要:在校内建立超市,通过学生和老师参与超市的经营和管理,可以极大的提升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基本实现专业与社会无缝对接。以工学结合的视野,围绕实习实训与经营创业融合一体,就校内实训超市的构建模式、功能定位以及运行机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
关键词:独立运作;工学结合;实训超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66-02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职业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实验实训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很多专业实训条件从无到有,从仿真到全真。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基本实现了专业与社会无缝对接,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做了小老板。那么,商贸类专业的实训条件如何构建呢?我认为商贸类专业的实训可以通过在校内建立超市来实现,学生和老师通过参与超市的经营和管理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训超市
(一)超市的构建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的办学规模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张,“十一五”期间生源相对充足,大部分学校具备了办超市的硬件条件。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在校内或对外开设一定规模的超市(至少能容纳一个班学生的实训)。超市的经营环境和软硬件条件要符合社会标准,实训场地、规模和条件要满足学校教学要求。
(二)超市的运作
超市是隶属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借助于超市的经营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学功能。参与超市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和学校的教师团队,根据需要可以适当配备一些工作人员以确保超市的正常运营,超市的每一种工种(从收银员、理货员到店长)至少配备一名实训教师,具体负责超市的正常运作管理,同时承担学校专业教学培训任务。超市固定资产部分由学校投入,根据教学和经营管理需要不断追加以确保学生实训的效果。流动资金部分由经营者自筹,超市实行自主經营自负盈亏的模式。
二、能力本位、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的实训组织
(一)超市的实训项目
通过超市的经营活动首先可以安排跟超市工种对应的教学实训,具体包括收银员、理货员、防损员、营销员、企划、会计、店长助理、店长等;既可以接受课程实训也可以安排专业实训;既可以承接跟超市相关的专业学生实训也可以安排相关专业链上的学生实训,比如会计、电子商务、物流、营销等;既要安排一对多的教学实训活动,又要安排一对一的实训。
(二)超市实训的组织
由教学管理部门会同超市相关人员编制学期商贸类专业学生实训计划,制定实训项目考核标准。超市根据计划落实实训教师和实训场所,做到实训之前有计划,实训过程有指导,实训内容有记载,实训结果有考核。实训项目定期轮换,实训岗位可以有所侧重,考核结果必须达标。
三、学生、学校、社会共赢的教学结果
超市的建立可以实现学校、学生和社会多赢格局。
(一)对学校的好处
第一,选择目前商业的主流业态作为实训基地,可以发挥商贸类专业教师的人才技术优势,形成行业培训品牌,做大做强商贸类专业链。一般企业的招工和上岗培训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每个岗位的人员只熟悉本岗位的工作。但作为学生尤其是初中毕业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我们往往只有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他们的心智和技能特长,他们自己也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此通过构建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项目轮训可以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让学生成为某个工种的优秀人才,从而实现他们的专业目标和人生价值,对学校而言经过教师的不断的引导和学生的正确选择可以进一步细化商贸类专业品类,做大做强商贸类专业链,形成行业培训品牌。第二,通过构建实训超市,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找不到实习单位或实习单位不对口学生的实现问题。与此同时与商业活动相关的一些专业(如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等的实训场所也得到解决,避免了教育的重复投入,形成教育资源集成化配置。第三,通过超市的构建与运作可以进一步完善商贸类专业的教学计划,探索和细化专业培养的目标,明确各阶段的任务,使之更加科学完善。第四,超市的建立,可以形成以实训课程为主导、符合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机结合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加大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完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培养系统。真正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五,超市平台的构建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可以向本校教师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第六,学校投入一定的财力建设设施一流、进销存规范管理、队伍精良的超市,还可以接轨社会培训,接轨非学历教育,化解未来学校因应届毕业生生源继续下降,职业学校生源缺少保障的生存压力。提升学校形象,提高办学效益,增加教职工收入,锤炼教学精英,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
(二)对学生的好处
对学生而言,通过在超市各工作岗位或其他实训项目的实训可以实现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学生通过各工作岗位的实践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实现能力本位、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造。通过实践还可以发现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通过各工作岗位的轮换实训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超市的经营管理过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具有较强的首岗胜任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创业类人才。
(三)对社会的好处
对社会而言,一方面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商业人才,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超市实体的构建通过非学历教育的途径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解决中小企业培训中存在的师资、场地、条件等不足的问题。节省社会资源和成本。
四、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
(一)学校领导的思想必须统一
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教育投入,另一方面学校又要减少因出租门面房而产生的租金收入。超市的构建必将在学校内引起较大反响,因此,学校领导务必审慎考虑,认真决策。而且学校构建超市与校办企业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超市的构建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提高办学水平为己任,是一个全真的、全体教师都可以参与的实训环境。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必须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权衡经济利益和教学质量、社会效益的关系
(二)超市的经营管理活动有一个不断走向正规的过程
超市的经营看似简单其实千头万绪。超市各工作岗位表面上看技术含量不高,其实内涵丰富,可研究的深层次问题不少。另外超市还要承担一定的教学管理任务,如何科学管理发挥超市的双重功能也需要有一个在实践中摸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二年时间。因此,一开始在超市的功能发挥上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理想跟现实会有一定的差价。
(三)超市经营活动中的利益分配
一旦超市经营红火,大家会把注意力放在利润上,经营者的压力会加大,领导的认识也会随之发生转变,所以学校必须始终明确超市构建的主要目的,既要考虑其经济效益,更要关注其社会效益。否则会在校内引发不和谐因素,打击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把超市变成烂摊子。
(四)寒暑假期间超市的经营管理问题
寒暑假是教师的休息时间,如果超市经营面向社会,在此期间的经营活动需要妥善安排。
(五)超市法人问题,团队意识
一旦超市运作必然会形成法人问题,是校长担当还是其他人担当,我认为学校应当选择专人负责。要保证一定规模超市的正常运营和完成教学任务都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队员可以来自学校不同的系部,每一个团队成员能够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才能实现实训成果产品化。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创设全真实训场景,提高商贸类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有待全面实践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