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方言中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

2012-09-02彭小球

昌吉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武冈新化益阳

彭小球

(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湘方言中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

彭小球

(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普通话中严格分工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存在特殊现象:可以用“没(有)”代替“不”,也可以用“不”代替“没(有)”。这种特殊现象有其产生的动因:“没(有)”代替“不”是方言早期层次的保留;“不”代替“没(有)”是方言之间相互接触的结果。

湘方言;否定副词;“不”;“没(有)”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学界对其有过很多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石毓智(2001)《汉语语法化的历程》,白荃(2000)《“不”、“没有”教学与研究上的误区》,聂仁发(2001)《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石文强调“不”否定无界,“没(有)”否定有界。聂文认为“不”与“没(有)”的区别主要在时间上,“没(有)”是对实现体的否定,“不”是对未实现体的否定。白文认为“不”与“没(有)”的主要区别应该从主客观的角度去把握。另外还有人把几个观点杂糅到一起来讨论。总之,普通话中“不”与“没(有)”的区分很复杂,一时难以形成绝对一致的看法,不仅如此,笔者发现在湘方言的部分方言点这些观点都不太适合,这些点根本就不存在“不”与“没(有)”二者的对立使用,有些方言点“不”与“没(有)”可以两者兼用,有些方言点“不”与“没(有)”采用一个形式“没(有)”。本文拟对这些特殊现象进行调查,探讨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的个性差异,目的在于揭示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的使用特点。

一、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的特殊表现

普通话中的否定副词“不”,在湘方言中有不同的否定词,主要采用“不”、“唔”、“勿”等形式,普通话中的否定副词“没(有)”在湘方言中也有不同的否定词,但差异不大,主要采用“冇”、“冒”、“冇有”、“冇得”等形式,详见第二部分表格。下面请看普通话中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的特殊使用表现:

(一)“没(有)”代替“不”

1.普通话中判断动词“是”前要用“不”表否定,不能用“没(有)”,但在湘方言中的新化、邵阳、溆浦等地却两者兼可,既可以用“没(有)”表否定,也可以用“不”表否定。以新化话为例(新化话的“不”是用“唔”表示):

(1)其冇(唔)是学生。(他不是学生。)

(2)我冇(唔)是在尔落看书。(我不是在看书。)

(3)尔是冇(唔)是医生?(你是不是医生?)

(4)其是冇(唔)是要行起?(她是不是要走了?)

例1和例2都既可用“冇”(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有)”)也可用“唔”(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不”)对判断句进行否定,例3和例4用“是冇(唔)是”构成正反问,这些在普通话中都必须换成“不”。

另外在能愿动词“要”前表否定可用“冇”,也可用“唔”,例如:

(5)冇(唔)要筛茶,我唔口干。(不要倒茶,我不渴。)

(6)今天冇(唔)要做作业。(今天不要做作业。)

但也有一个特例,普通话的“不要紧”,新化话只说“冇要紧”,不说“唔要紧”。

2.普通话中的“不”和“没(有)”,专家认为“没(有)”表已然行为(聂仁发2001)、表客观描述(白荃2000)、是对有界的否定(石毓智2001)。“不”表未然行为,表主观看法,是对无界的否定。但在湘方言的武冈、辰溪、江永等地“不”和“没(有)”在这些方面基本上不区分,都用“没(有)”表示否定。以武冈话为例:

(7)你里冇看倒。(你们没看见。)(有界)

(8)我里冇看,你里看咧。(我们不看,你们看吧。)(无界)

(9)我还冇起来。(我还没起来。)(客观)

(10)外头天冷,我冇起来。(外面天冷,我不起来。)(主观)

(11)我还冇寻倒。(我还没找到。)(已然)

(12)寻挂好久,我冇寻咧。(找了很久,我不找了。)(未然)

上面例中标示有界与无界、客观与主观、已然与未然是相对的,有些例句可能同时具备几个特征。不管它们具备哪些特征,无一例外都是使用“冇”(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有”)来表示否定。

(二)“不”代替“没”

普通话中,“不”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固定格式“A不A(A为动词或形容词)”是一种常见的反复问句。“有”是个动词,但在普通话里它的否定形式一般不是在它之前加“不”,而是有个专门的否定式为“没有、没”。“有”和“没有”一般并列使用构成正反问的格式“有没有+X”,询问有无。如“你有没有一部《现代汉语词典》?”、“你有没有房子住?”普通话里一般是不说“有不有”的。但在湘方言的湘潭、益阳、衡山等地则可以说成普通话里“A不A”的标准正反问句的形式即“有不有+X”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广泛的生成性,X可以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也可以用更复杂的形式。以湘潭话为例:

(13)他有不有钱?(他有没有钱?)

(14)你有不有哦本书?(你有没有那本书?)

(15)他侬有不有房子住?(他们有没有房子住?)

(16)你侬小时唧有不有饭吃,有不有衣穿?(你们小时候有没有饭吃,有没有衣服穿?)

例13的X是名词,例14的X是名词短语,例15、例16的X都是一种复杂的形式,即在“有不有”后面接一个名词宾语以后再接一个动词作连动句的第二个谓语。例中使用的“有不有”在普通话中都必须说成“有没有”。

普通话的“有没有”和湘方言中的“有不有”在使用上也存在差异,仍以湘潭话为例列表对比如下:

普通话的“有没有”中间插不插其它词语都能提问,湘潭话的“有不有”中间只有不插其它词语才能提问。普通话的“有没有”问句可以作“有”的肯定和“没有”或“没”的否定回答,括号里的宾语可出现可不出现。湘潭话的“有不有”问句只能作“有”的肯定回答,不能作“不有”的否定回答,要用“冇”或“冇得”代替“不有”,并且用“冇”作否定回答时不能省略后面的宾语。

二、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使用情况分析

下面就普通话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使用情况列表如下:

从上表中可看出:“不”与“没(有)”的使用大致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不”与“没(有)”严格分工,如长沙、湘潭、益阳、衡阳、衡山、涟源、娄底等地;第二种是“不”与“没(有)”存在部分分工,也有两者可兼用的现象,如新化、邵阳、溆浦等地;第三种是基本不分工,不存在“不”,都用当“没(有)”讲的否定词表示否定,如武冈、辰溪、江永等地。

第一种情况虽然“不”与“没(有)”严格分工,但在这些方言点中也存在“不”代替“没(有)”的现象,这可能难以从方言内部找到原因,下文将做进一步解释。

第二种情况“不”与“没(有)”存在部分分工,也有在该使用“不”的时候两者可兼用的现象,即当“不”讲的否定词(以上文新化话为例)有“唔”和“冇”,二者可兼用,“唔”可对译为普通话的“不”;“冇”与当“没(有)”讲的否定词同形。

第三种情况是没有“不”的否定表达形式,所有表示否定的意思都由“没(有)”来表达,如武冈话“有油冇盐格菜他冇吃。(有油没盐的菜他不吃。)”因而前文所列举的不区分有界无界、主观客观和已然未然可以从这儿找到原因。

三、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特殊使用的动因分析

语言的变化由两种截然不同的因素引起,其一是由语言自身内部规律的作用而引起的演变;其二是由外部接触而产生的变化。湘方言中“不”和“没(有)”的特殊使用是这两种因素分别作用的结果。

1.“没(有)”代替“不”是方言自身早期层次的保留

武冈新化等地用“没(有)”代替“不”的情况可以从历时的角度得到解释,伍云姬(2007:354)认为,湖南方言中最原始的否定词只有一个,既表主观否定,也表客观否定,“没(有)”和“不”同形,这个否定词为双唇鼻音声母的“没”。后来之所以出现了“不”和“没(有)”的对立,是北方方言侵入湖南的结果。

从伍文我们可以推知,“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分工的共时差异是历时变化的结果。武冈等地当“不”讲的否定词与当“没(有)”讲的否定词同形,只用一个“冇”,这是湖南方言否定词最原始形式的保留。新化等地使用“不”时,“不”和“没(有)”兼用,这还可以看到方言中的早期层次。北部湘语中的否定词已完全分化,与普通话类似,已看不出其中的早期层次。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格局,是因为武冈新化等地地处湖南的中南部,加上山川地理的阻隔,受北方方言影响小,因而保留着最原始的形式,存在“没(有)”和“不”同形和“没(有)”和“不”兼用的情况。而北部湘语地处湖南的北部,与北方方言靠近,受北方方言的影响大,演变速度快,所以“不”和“没(有)”严格分工。

当然,由于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或求学的越来越多,受普通话影响也越来越大,即使武冈也开始使用“不”,但使用范围很有限。

2.“不”代替“没”是方言之间相互接触的结果

普通话中说成“有没有+X”的现象,在北部湘语有些方言点中说成“有不有+X”,这很难从方言内部找到合理的解释,查看方言的资料,发现其它方言区也有说“有不有+X”的情况。

甄尚灵(1981)在《遂宁方言里的“有”和“没有”》中提到四川遂宁话中有“有不有+X”这样的格式,如:“你有不有书?”、“屋里头有不有人?”

盛银花(2004)在《湖北安陆方言的否定表达式》中也提到湖北安陆方言中存在“有不有+X”的格式。

甄文和盛文都一致提到,在各自的方言中“有”和“不有”构成正反问句时,“不有”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湘方言中的“有不有”格式也和这一样,“不有”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说明这三地的方言在这方面存在惊人的相似。

四川遂宁方言属西南官话,湖北安陆方言属江淮官话,都是官话区,北部湘语受境内西南官话的侵润,加上四川、湖北与湖南是相邻省份,历史上又有过移民,这些方言区的人民往来甚多,接触频繁,语言互相影响,是“有不有”格式在北部湘语中形成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

通过对湘方言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使用情况探讨,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一)普通话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的使用大致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不”与“没(有)”严格分工,如长沙、湘潭、益阳、衡阳、衡山、涟源、娄底等地;第二种是“不”与“没(有)”存在部分分工,也有两者可兼用的现象,如新化、邵阳、溆浦等地;第三种是基本不分工,不存在“不”,都用当“没(有)”讲的否定词表示否定,如武冈、辰溪、江永等地。

(二)普通话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使用上严格分工,在湘方言的使用存在特殊表现,不同方言点分别出现“没(有)”可以代替“不”,“不”也可以代替“没(有)”的情况。

(三)普通话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的特殊使用表现,有各自的产生动因,“没(有)”代替“不”是方言早期层次的保留,“不”代替“没(有)”是方言相互接触的结果。

(责任编辑:代琴)

H174

A

1671-6469(2012)02-0043-04

2012-02-26

彭小球(1973—),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语法。

猜你喜欢

武冈新化益阳
贺武冈作协换届
武冈曾名都梁
新化三合汤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新化山歌的传承与开发初探
新化山歌
疏肝益阳胶囊治疗精液液化异常的临床观察
颜新元·中国画《益阳地花鼓·拖板凳》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
武冈:首个乡镇动物防疫体系改革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