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案”之课堂有效提问略谈
2012-08-25江苏江阴市河塘中学周雪娟
☉江苏江阴市河塘中学 周雪娟
“学教案”之课堂有效提问略谈
☉江苏江阴市河塘中学 周雪娟
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确实,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去探索与实践.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与方法相融合
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思索、提炼.教师的揭示、讲解和引导固然是重要的和必要的,但是只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才能逐步领悟和掌握.而在我校11月底的“学教案”推进课评比中,笔者上了一堂《平面直角坐标系(1)》的课,在课堂一开始,先是用“猫捉老鼠”的小游戏引起学生的注意,再是在课堂结束时用“看谁反应快”的小游戏来进行本堂课知识的反馈,同时也引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看谁反应快”的小游戏中,我先是确定了一个同学为坐标原点,又规定了向南为x轴的正方向,向东为y轴的正方向,接着进行提问:
(1)x轴上的同学请站起来?
(2)y轴上的同学请站起来?(接着请学生观察一下,除原点外都坐下)
(3)请横坐标为2的同学站起来?
(4)请纵坐标为3的同学站起来?
(5)请横坐标是正数的同学站起来?
(6)请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同学站起来?
这一系列的提问,让整个课堂上所有的同学都能亲身参与其中,同时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无论从学生那热情洋溢的反应,还是课堂中那份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无不体现了有效提问中,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难易适中,层层推进(指提问的难度)
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差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假如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过难,又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并可由浅入深,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例如 已知等腰△ABC中AB=AC,D是底边BC上任一点,DE∥AC,DF∥AB.
问题1:如图1,这个图形中有你熟悉的数学图形吗?
这个问题比较基础,而且是一个开放题,可以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来回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找到等腰△EBD,等腰△FDC,▱AEDF,这样也为解决平行四边形周长与它的腰长之间的关系作好铺垫.
问题2:若点D在BC边上移动,请问图中有哪些量是不变的.
这也是一个开放题,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有信心继续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发现在等腰△ABC固定的情况下,图形中的各个角都没有变化.线段DE、DF、DC、DB随着点D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问题3:点D在BC边上移动过程中,DE变短时,DF变长;DE变长时,DF变短.DE与DF的和是否不变?
这一设问稍有难度,但在前两个问题的铺垫下,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发现答案,进而解决了平行四边形周长与它的腰长之间的关系.
以上每一问都是环环相扣,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紧扣学习要点,层层递进,由易而难,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要学、乐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作为互动过程的引导,通过问题的启发让学生建构知识“有路可寻”,提问一环衔接一环,层层推进,师生通过合作学习,很容易得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三、分解转化,全面照顾(指提问的梯度)
学习活动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于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复杂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另外,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例如 如图2,在△ABC中,∠ACB=90°,CD⊥AB 于点 D,试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
这个题目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讲还是非常普通,也是很基础的,但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略加改动,可能达到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如:把结论删去,改编为: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并进行简单说理.这样此题就成为一个开放性题目了.结论也就不唯一了.如:∠1=∠B,∠2=∠A;△ACD∽△CBD,△ACD∽△ABC,△ABC∽△CBD;CD2=AD·BD,AC2=AD·AB,BC2=BD·AB(虽然在教材中射影定理已经不做要求,但结论本身的证明完全可以让学生解决).这些结论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尝试着去证明,再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互相探索和学习,让课堂的学习效果进行最大化.
经过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参与,使一道单一的几何题变成一道丰富的探究题.而在这些结论中,有简单的也有稍具难度的,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这也恰恰满足了新课程标准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数学这一要求,同时也符合了我校“学教案”课堂改革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数学学习贯穿着两条主线,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常人的思维习惯,同样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初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有函数和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化思想、整体处理思想等,本题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数和形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很好地发展了学生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也渗透了数学分类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