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近关节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式探讨
2012-08-24李庆煌
李庆煌
湖南省桂阳县中医院骨科,湖南郴州 424400
手部近关节部位的骨折主要包括关节周围骨折和关节内骨折,所以说是造成手部出现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对于其治疗是个难题[1],而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多发GustiloII型以上开放性指骨骨折的患者,对于传统的清创、克氏针内固定并石膏外固定治疗仍作为一种较为有效并且简单的保指的方法,现将我院对其治疗总结报道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于2002年5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85例手部关节周围和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45例,B组40例。其中A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8~49岁,平均35.6岁;机械致伤29例,跌倒撑地伤9例,击打伤7例;近节指骨的基底部骨折35例,掌骨头颈部骨折2例,掌骨基底部骨折4例,掌骨合并指骨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40例,开放性骨折5例,开放性的骨折均为GustiloI型;B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46岁,平均30.3岁;机械致伤31例,跌倒撑地伤4例,击打伤5例,所有患者均为多发性开放性的掌、指关节周围的骨折,按照AO分型,GustiloⅡ型骨折14例,GustiloⅢ型骨折26例:其中ⅢA型骨折7例,ⅢB型骨折12例,ⅢC型骨折7例。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经臂丛麻醉后,于近心端接连气囊止血带,采取患指背侧方入路,开放性骨折先彻底清创缝合,清除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的凝血块及骨折断端中的嵌夹的软组织,修补破损的关节囊,将关节面良好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合适的形态及长短的AO微型钛板将骨折端固定,同时活动关节以检查关节的活动度,钛板螺钉的位置及固定骨折的稳定性。术中注意保护骨膜组织,以利于术后骨折的愈合。B组患者经臂丛麻醉后,于近心端接连气囊止血带,彻底清创缝合后,骨折断端简单的复位,然后根据骨折的情况经关节面或者不经关节面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或交叉固定,固定稳妥后辅以石膏托外固定保护患肢3~4周。
1.3 术后的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5~7d预防感染,定期换药,促进刀口愈合。A组术后的第2天被动活动手部各个关节,1~2周后主动活动指间及掌指关节,每4周复查X线片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骨折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术;B组主要目的为保留患指,在此基础之上最大可能的挽救患指的功能,术后3~4周后拆除石膏,行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每4周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后解除克氏针,加强功能锻炼。
1.4 随访评价
随访至术后1年,根据TAF法评价患者的手部功能,以优良率作为疗效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和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访1年后,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
2组随访1年后,A组无感染、内固定断裂及骨折畸形愈合,TAF法评定手部功能,优秀22例,良好16例,优良率为84.44%,B组并发感染1例,末端指坏死1例,成角畸形愈合1例,TAF法评定手部功能,优秀7例,良好12例,优良率为47.5%。
3 讨论
手部因为其特殊的功能性,近关节部发生骨折后,如早期不得到有效的功能锻炼,所以会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影响到正常生活。传统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等方法,不能做到骨折部位解剖复位[2],更不能进行早起的功能锻炼,从而丢失了使手部功能恢复正常的机会。
对于GustiloI型开放性和闭合性手部关节周围和关节内骨折采用AO微型钛板内固定则可以达到恢复解剖复位、稳妥固定及早起功能锻炼的目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破坏维持患指的血供,从而使可以保留患指。
综上所述,对于手部近关节部的骨折,应根据其类型,合理选用内固定的方式,应用最简单的方法固定,达到保指及最大限度保留患指功能的目的。
[1] 郭广惠,牛军.AO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粉碎性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6):379.
[2] 王大磷,魏永禄,徐永成,等.掌指骨骨折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的原因分析[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1,15(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