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

2012-08-21郑琼珍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期
关键词:评量白血病心理

郑琼珍

白血病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在短时间内不易接受。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化疗+中药治疗为主,饮食调护等支持疗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45例住院综合治疗的白血病患者调查发现,此类患者大多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心理,加速了病情发展,不利于治疗和预后。因此,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不失时机地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减轻患者心理上的痛苦,提高其生存期质量尤其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并分析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45例白血病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48~75岁,平均62岁,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有时伴有出血倾向,对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包括化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对症及营养支持疗法。使患者对病情有所了解,能合作完成问卷,无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45例患者入院后分别发放Zung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1],经知情同意后,在治疗第1天及治疗结束后第1天,对所有患者进行量表测评,量表评定内容为侥幸、焦虑、恐惧、愤怒、烦躁、悲观、抑郁,接受平静的心理状况,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和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同的患者的心理状态。所有量表及调查表都在现场测评人员的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填写,对年龄小、文化程度低、不能理解或看不懂量表内容者,由测评人员逐条念出并给予解释。

1.2.2 护理干预方法 针对白血病患者特殊的心理特征,护士对每名患者都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宣教相关的保健知识,由浅入深,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及注意事项。如外出需戴口罩、保暖、防止感冒,有口腔溃疡者注意口腔护理,防感染,饮食宜清淡、柔软,增强营养,禁食生冷硬及辛辣之品等。多与患者交流,表示同情、关心,取得患者的合作、信任,多采取鼓励、支持、肯定的方法来转变患者的消极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不断地进行良性暗示,引导患者摆脱或淡化疾病,分散注意力,从医学角度解释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影响以及治疗的必要性和反应,使其心理上有所准备,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若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多看一些有趣的电视、录像,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己喜爱的手工活,以分散其注意力。

1.3 制定标准 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统计,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重:<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69分为重度抑郁[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调查结果 45例白血病患者入院初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主要表现在悲观、绝望、厌世、抗拒治疗、焦虑、恐惧、抑郁等方面。其中有焦虑、恐惧心理者占40%,厌世并抗拒治疗者占13%,悲观、绝望情绪者占31%。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无抑郁1例,轻度抑郁8例,中度抑郁33例,重度抑郁3例。

2.2 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表1 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时间 例数SAS SDS干预前45 62.96±8.33 63.67±8.79干预后 45 49.72±6.63 48.98±6.65 P值 <0.05 <0.05

3 讨论

白血病是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一旦确诊为白血病,对患者及家人都是一种巨大的打击。由于反复发热,患者容易并发口腔溃疡,化疗对人体的不良反应,食欲差、营养不良、乏力、恶心使患者无助、失落、悲哀,从而产生抑郁情绪,各种复杂而痛苦的治疗(化疗)以及社会地位、家庭负担、经济压力,致使患者焦虑不安,甚至恐惧[3]。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也影响着患者的治疗过程。因此,针对晚期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制订详细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系统的心理护理档案,根据患者不同心态及应激能力,制订科学的管理对策。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通过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消极悲观情绪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介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认识焦虑、抑郁问题,调动患者的内在潜力,尝试采用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鼓励患者适度参加文娱活动,保持心情舒畅。不断地进行良性暗示,引导患者摆脱或淡化白血病,分散注意力。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大部分白血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焦虑、抑郁缓解明显。总之,心理干预应始终贯穿于白血病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对晚期白血病患者,心理关怀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正确面对自身疾病,使患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延长生存时间。

[1]胡军,王琪钰,王雅琴.对入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方法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38.

[2]陈瑶,刘晓虹.从杂志刊文窥见临床心理护理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2):60.

[3]闵军霞.癌症患者在心理反应调查分析及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80.

猜你喜欢

评量白血病心理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小测试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心理感受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