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学环境构建

2012-08-17杨晓凌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连锁

杨晓凌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福建省连锁经营产业人才的需求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营销方式,是当今国际上通行的经营业态,它以独具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在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中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带动零售业整体迅速发展,中国正成为世界第二大零售市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6908亿元,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328亿元,增长16.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0543亿元,增长16.9%;商品零售160683亿元,增长17.2%。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42.1%,日用品类增长24.1%,家具类增长3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0.1%。

福建省已有限额以上连锁批发和零售、餐饮企业96个连锁总店共拥有连锁门店数2547家,从业人员5.36万人,连锁企业已覆盖全国12个省直辖市,连锁批发零售餐饮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辐射力显著增强,成为开拓市场、扩大需求的新增长点。福建连锁经营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商品流通管理和服务业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由于行业发展过快,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导致人才缺乏的原因:一方面连锁经营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人才培训机制不足,企业“内训”耗时长、花费大,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一般说来培养一个部门经理级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好几年时间,而一个经理要培养成店长至少又需要3年左右。因此,目前省内实际培养能力还不足人才需求的1%。福建连锁批发和零售、餐饮业不断向集约化、组织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业态、多种连锁方式并存的格局。

(二)“3+2+1”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模式,逐步深入与企业的合作,最终与永辉集团进行“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开展工学结合“3+2+1”的人才培养模式。“3+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三学期,以学校为主,通过课堂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企业实践理论一体化学习二学期,以企业为主,通过轮岗制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企业顶岗实习一学期,通过定岗制的生产性实习掌握提高综合技能和素质。

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具有较强连锁企业门店运作管理能力和各岗位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胜任连锁企业的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和基本的生存能力;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 “零距离”、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

二、“工学结合”教学环境构建

(一)校内教学环境构建

为了满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针对专业需求,学院在2006年2月与福建永辉集团在校内共建商贸实训基地——永辉集团轩辉连锁超市,将教学场所搬到了超市,轩辉连锁超市的超市部、人事部、信息部、商务中心、财务部等部门的管理人员都是由学生来承担,学生通过在各个部门轮岗实习(表1),增强了连锁经营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自实训基地创办至今,共有983名学生通过实训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其中245学生被评为优秀实训生。该实训基地一方面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示范作用,总结经验,向其他专业进行辐射推广。另一方面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和优势。由于经过系统培训以及真实环境的操作,学生累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许多毕业的学生在与同龄人竞争中独具优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表1 学生实训方案及项目

(二)校外教学环境构建

为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学校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永辉集团、沃尔玛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大型零售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主要进行轮岗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的师资由企业管理人员,门店经理、一线的优秀员工组成,在企业提供的门店中以前台部、超市部、服装部、生鲜部等四个部门的为现场,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完成“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工作过程。具体实施内容为:(1)总部负责实践知识的培训如:如何服务好顾客、前台公共课程、损耗公共课程等课程的培训;(2)参与集团优秀员工的培训;(3)各部门经理和主管组织学习与讲评;(4)优秀员工作为教练采用“传帮带”和“教叫交”的模式指导学生实训;(5)门店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学生轮岗问题,门店前台部、生鲜部、服装部、超市部的经理负责执行。学生原则上每2个月轮换一个部门,但是门店也可以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需求延长在某一个部门的学习时间。

学生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自身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岗位。顶岗实习则由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考核内容由知识考核转向专业能力(连锁经营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方法能力(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社会能力(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处理、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考核;考核方式由考试转向技能测试(如POS机操作、钞票辨别、各种票据及凭证使用方法、活鲜养殖技术、计量称使用及防损控制、理货作业等技能项目构成)、课题研究、团队合作、职业态度等综合评价,实践教学的考核由学院和永辉集团的人力资源部协商制定出评分的标准,现场操作参照门店优秀员工的标准考核学生实际业务技能。

通过实施“3+2+1”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连锁企业门店运作管理能力和各岗位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胜任连锁企业的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和基本的生存能力;使学生不仅在连锁企业学会如何做生意,学会如何服务顾客的过程中,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的能力、吃苦精神、质量意识、经济意识、时间意识等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职业活动能力大大提高,基本掌握连锁经营管理技术工作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后直接在企业上岗就业。

三、建设中的问题

(一)学生角色转化

在学生顶岗实习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位是学生,是进行学习的过程;而企业的定位是员工,虽然与企业全职员工区别,但在工作安排和要求上与员工差别不大,其间存在差距。学生将在校学习转入企业实习存在诸多不适应,如同事关系、企业指导老师及领导要求。学生在校被动学习接受者,现在一下子成为企业中的主动寻找者,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转变,很多学生也无法适应,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学不到东西,甚至产生怀疑和厌烦的情绪。这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解决,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甚至连带其他的同学。在以往的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老师与企业对接,跟学生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会谈来进行沟通,取得了一定效果,可能还是不够及时和完善,所以在今后将组织已经毕业并留在企业中的学生来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沟通疏导将更加有效。我们也将按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阶段适时的调整学生的心态和情绪,尽快的让学生进入企业角色,学会如何在企业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最为关键、迫切的环节之一。新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技能方面要求更高,学生完成理论学习立即转入企业实践操作,要求理论新、知识够用,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行业动态,熟悉操作技能。一方面,要不断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兼职教师;另一方面要让让教师通过参加各种交流培训拓展知识,深入企业,学习技能,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三)教学软环境构建

目前已有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但是在软环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建设。

首先,教学制度方面要求更为机动,如授课环境,授课方式。引入竞赛、技能培训,要求给予学生灵活的时间和地点,靠相关政策制度予以保证。其次,师资薪酬制度方面,要考虑新教学模式教师的工作付出,改革薪酬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第三,学生的考核制度方面,由于新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更多地参与企业活动,学校活动无暇参加,奖学金评定等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企业实习不合格,如何补考等都是学生关心需要解决的问题。宗旨,新教学模式必然产生新的要求,出现新的问题,需要在后续工作逐一解决。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7(4).

[2]孟银平,黄震,濮元生.从财务角度研究高职校内“工学结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分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陆李军民,周育辉,蒋萍萍.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科学时代,2011(1).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连锁
盐工学人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