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生产企业与农机专业合作社“企社共建”初探
2012-08-15丁金荣宋淑君
丁金荣 宋淑君
近几年,农机合作社蓬勃发展,但普遍面临人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水平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等问题,而现代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具有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资源优势,可以通过“企社共建”方式为农机合作社提供人才培训、技术及设施保障、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支持,在助推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1 “企社共建”的必要性
1.1 “企社共建”可以缓解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现实问题
(1)合作社人才匮乏,成员综合素质偏低。农机合作社人才特别是理事长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合作社的发展前途。据调查统计,无锡市农机合作社成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0%,初中文化程度占比达71.4%,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比为8.6%;年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比达到40%,40~50岁之间的占比为37.2%,40岁以下的只占总数的22.8%。合作社成员整体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年龄偏大,导致经营管理能力差,与现代农业条件下的高新农机装备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生产、现代化管理、智能化操作要求不相适应。
(2)合作社管理机制不健全,规范化运行水平偏低。经过近年来的扶持和发展,农机合作社在健全机制、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改进,但与《江苏省农机合作社建设指南》规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合作社在制度建设、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的要求差距较大,有的合作社运作停留在低层次、低效率上,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随意性现象严重。
(3)机手技术水平较低,合作社农机维修困难。农机合作社机具品种数量较多,科技含量较高,农忙作业任务繁重,迫切需要高素质农机维修人才与之配套。
农机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短板问题,恰恰是现代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拥有的长处;而农机生产销售企业要想占领市场,客观上也存在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的必要性。
1.2 农机企业的发展需要农机合作社这个平台
(1)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必须将农业机械销往农业生产第一线,而农机合作社约占农机企业客户资源的40%左右,是农业机械销售的最大承接平台。企业要赢得市场,需要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锁定大客户群体,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2)“企社共建”是企业宣传和售后服务的需要。农机企业发挥自身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信息等方面优势,为农机合作社开展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在提高农机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减轻了企业“三包”服务负担,降低了售后服务成本,宣传了企业形象,巩固了产品销售市场。
2 “企社共建”条件分析
(1)农机合作社初具规模。到2011年底,无锡市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了164家(其中星级合作社36家),入社成员近4 000人,机库面积达到4.95万m2,资产总额达2.58亿元,年度作业面积10万hm2,作业收入9 154万元,利润2 449万元,平均利润率达到了26.8%,为“企社共建”奠定了基础。
(2)农机企业快速发展。在农机购置补贴和市场内在需求的双重拉动下,我国农机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为企业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分农机企业开始意识到农机合作社将成为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是企业占领市场、推广品牌的良好平台。
(3)政府部门大力支持。2010年2月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在山东召开农机企业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座谈会,对开展“企社共建”活动提出了希望和要求。2010年9月江苏省农机局在苏州召开的全省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举行了部分农机企业和农机合作社“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揭开了“企社共建”活动的序幕。2011年9月,省农机局为了促进“企社共建”的发展,联合常发集团、清拖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农机企业成功举办了全省星级农机示范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2011年,“企社共建”被列为农业部农机化司十大重点工作之一,江苏省专门召开了“企社共建”工作推进会,明确了 “企社共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3 “企社共建”的主要内容
(1)实行人才培训服务。农机企业可以组织共建单位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人员,开展农机操作、维修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人员素质。
(2)实施团购价格优惠。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农机的数量相对较大,企业对参加共建合作的合作社购买农机可以给予价格优惠。
(3)实行售后服务优先。合作社机具相对集中,农机企业应对所售农机具实行跟踪服务,认真落实“三包”规定,帮助合作社做好农机具使用维护、调试保养和检修维修等工作。
(4)实施维修能力帮扶。合作社维修保养任务重,农机企业应通过提供优惠可靠的配件、维修设备及工具,免费培训维修技术人员等形式,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保障能力,逐步扩大其维修服务范围,减少企业三包服务负担。
(5)实行现场及信息指导。合作社信息需求量大,农机企业可以通过现场指导、“平安农机通”等载体,加强与合作社的联系,为其提供新机具、新技术、作业市场、维修保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6)实行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合作社试验、示范能力较强,农机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开展试验、示范,根据信息反馈,不断改良农机产品,提高机具使用性能和适用能力。
农机专业合作社应利用机具需求量大、机具集中存放、机具使用和保障能力强、组织化程度高等优势,协助农机企业做好人员培训、售后服务、维修保养、试验示范等工作,为农机企业合理布局售后服务网点和配件供应维修点提供便利。要及时向农机企业反馈产品使用信息及改进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推进“企社共建”工作的良性发展。
4 开展“企社共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领导重视是“企社共建”的前提。各级农机部门及农机生产企业的领导应切实提高对“企社共建”的思想认识,立足现状,着眼长远,积极谋划,大力支持“企社共建”工作,为“企社共建”活动注入活力,营造环境。
(2)合作共赢是“企社共建”的关键。真诚互信、互利共赢是“企社共建”的宗旨。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合作企业机具,努力集中农机品牌,为企业上门服务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客户活动,主动为企业产品推广、示范提供平台,并及时反馈产品质量、使用、维修和需求等信息,提出产品改进意见和建议,带动先进、高效农业机械的制造和市场投放,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农机企业要优先为合作社提供价廉物美的农机产品,让合作单位真正得到实惠;要不断优化服务,在相关农机部门的统筹安排下,资助合作社组建农机特约维修网点,并为合作社提供维修服务和零配件供应。同时,要通过适当途径,免费为合作社提供操作、维修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增强合作社发展后劲。共建双方只有真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才能保持共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3)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是“企社共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企社共建”既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机企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问题,企社合作双方要以共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建立和完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切实加强沟通与协作,通过沟通化解矛盾,达成共识,保障“企社共建”的顺利进行。力争在解决问题中增进合作,在化解矛盾中实现共赢,保证“企社共建”活动的健康开展。
“企社共建”既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机企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企社共建”要以共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深化合作领域,探索合作新路子,不断丰富和充实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通过合作共建,必将进一步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质量,改善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效率,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