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2012-08-15李铁军
李铁军
扬州市现有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397家,入社成员2.69万户,拥有各类农机具2.54万台套,资产总额5.2亿元,作业服务面积46.33万hm2,服务农户45.9万户,经营服务总收入4.99亿元。近年来,在各级农机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以“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还田”等为主要作业项目的“五统一”服务,基本形成了各自较为固定的经营服务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1 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服务模式
1.1 订单式单项作业服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签订统一育秧、机插、植保、机收、还田等单项农机作业服务合同,确定作业时间、作业面积、作业价格和质量要求。合作社按照合同规定,提供统一育秧、机插、植保、机收和还田作业服务,取得一定的经营服务收入。开展此类服务的主要以机插秧、机植保和机收割专业合作社为主。
1.2 托管式全程作业服务
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不流转土地的前提下,将所有农机作业项目委托给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签订机耕、机插、植保和机收等全程服务协议或合同,统一收取一定的作业费用,提供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1.3 承包式自由经营服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手中流转土地,签订一定年限的土地租赁、承包经营合同,每年按合同规定,向土地出租方交一定数额的稻谷或租金。土地经营自主权完全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
1.4 延伸式产前产后服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完成传统的大田农机作业服务基础上,沿着粮食生产产业链向前和向后延伸发展,开展产前的农资、商品秧供应和产后稻谷烘干、种子精选和精米加工服务。
2 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模式分析比较
2.1 构成比例
全市专业从事机插秧、机植保和机收割单项作业的合作社分别为88个、164个和14个,总数为258个,占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67%,作业服务总面积达31.33万hm2(其中机插秧作业服务面积为5.67万hm2);从事机耕、机插、植保、机收入等一条龙全程作业的合作社103个,占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6%,作业服务总面积为5.39万hm2;从事承包式自由经营和延伸式产前产后服务的合作社12个,仅占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3%,流转经营土地总面积666.67 hm2。
2.2 创办主体
全市由乡镇农服中心及农机管理人员牵头创办的镇办型合作社为174个,占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45%;由村干部牵头创办的村办型合作社为147个,占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37%;由农机大户牵头创办的户办型合作社为62个,占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16%;由跨区作业队等其他经济组织牵头创办的其他型合作社为14个,仅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3%。专业从事订单式机插、植保单项作业的基本为镇办型和村办型合作社,从事托管式全程作业和承包式自由经营的主要为户办型合作社,从事机收单项作业的为其他型合作社。
2.3 运行管理
订单式单项作业服务模式,对于机具配置要求简单,几台插秧机或十几台植保机械就可以组建合作社,资金投入较少,作业项目单一,作业时间较为集中,操作技术易掌握,合作社起步运行较为便利,内部管理较为简单,加之机插秧推广和植保社会化都是政府行为,又有一定的财政补贴,许多乡镇、村组干部选择这种服务模式是必然的,既可以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又可以为农民带来一定的收入。而托管式全程作业和承包式自由经营服务模式,对于机具配置要求较高,要有大中拖、插秧机、植保机械和联合收割机,作业项目较全,人力和物力投入较多,作业周期较长,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合作社起步运行较为复杂,内部管理难度较大,流动资金需求较多,需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参与运作,只有农机大户、种田大户或农村优秀带头人,才能将此两类服务模式的合作社创办起来,并运行管理好。
2.4 效益风险
订单式单项作业服务模式运行成本较低,合作社在签订机插合同时,可以预收一定数额的订金,弥补合作社的一部分周转资金,只要育秧成功,机插质量达标,就可以收回所有费用,并取得收益。合作社自身经营风险较小,取得收入较快,容易形成良性循环。承包式自由经营服务模式运行成本较高,合作社在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给第三方,且在组织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垫付种子、化肥、农药和油料等农业生产资料流动资金,对于合作社自身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加之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因素影响较大,能否取得好收成和好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着一定的自然风险和经营风险。而托管式全程作业服务模式既有订单式服务模式运行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又规避了承包式服务模式的高投入高风险运行的劣势。同时,拉长了农机作业服务产业链,挖掘了各个作业项目的效益,增加了合作社作业服务收入,加快了合作社自身积累的进程,在不流转或难流转农民土地的前提下,较好地实现了农机服务的规模经营。这是现阶段扬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最佳服务模式。
3 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模式发展的思考
由于各地合作社发起主体、机具结构、人员构成、管理水平以及当地农民作业服务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选择何种经营服务模式作为发展方向,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由易到难,稳步推进,切忌贪大求全,盲目冒进,避免给合作社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从该市实际情况看,目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大力发展订单式单项作业服务模式合作社
扬州市现有1 200多个行政村,而成立村办型合作社的仅占行政村总数的11%左右。全市现有农机户7.763万户,加入合作社的农机户占农机户总数的21%左右。全市现有插秧机10 200台,加入合作社的插秧机占插秧机总数45%左右。无论是从村办合作社数量,还是农机户和机具入社比例看,发展机插秧等单项作业服务模式合作社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积极动员村组干部和农机户加快创办订单式单项作业服务模式的合作社,此类合作社具有起步快、见效快的特点,是合作社发展初期的较好选择。宝应县近几年通过宣传发动、培植典型、交流培训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村干部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村办型机插秧合作社,推动了水稻机插秧的普及和农民增收,全县现已创办村办型机插秧合作社近30个,占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50%左右。
3.2 积极推动订单式单项作业服务模式合作社向托管式全程作业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发展
托管式全程作业服务模式是今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方向,也是实现农机作业服务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虽然,目前订单式单项作业服务仍然是该市合作社最主要的发展模式,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建设,一部分订单式单项作业服务模式合作社在机具数量、成员人数、作业面积和经营收入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摸索出一套成功的运行管理经验,具备了转型升级发展的条件,可以向托管式全程作业服务模式发展。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因势利导,加强扶持,特别要引导那些由农村优秀带头人和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创办的合作社带头转型升级发展,创办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综合性服务合作社,由单项作业向全程作业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经营开拓能力,推动合作社发展和建设进入更高水平。宝应县柳堡镇二妹子机插秧合作社经过几年的运行,现已拥有成员113人,各类农机具325台套。2011年完成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等作业面积2.87 khm2,经营收入313万元。该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已由当初的单项作业转型升级为全程作业,不但托管了全村所有土地的农机作业服务,还将机插作业拓展到外县、外省,被评为江苏省“四星”农机示范合作社及扬州市“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
3.3 谨慎指导承包式自由经营和延伸式产前产后服务模式合作社发展
虽然承包式自由经营和延伸式产前产后服务模式经济效益较好,资本积累较快,但是,目前扬州地区成片流转土地难度较大,农民惜地情结较浓,土地租赁经营矛盾较多,需要当地政府做大量的协调和扶持工作,而且土地出租的成本逐年增高,合作社大面积承包经营的经济、社会和自然风险较大,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和实力不强的合作社,不可盲目追风推广。确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经验的合作社,可以先尝试小面积承包土地,取得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包地面积。农机主管部门要充分尊重合作社主体发展的意愿,要采取稳步谨慎的原则,指导这类合作社循序渐进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