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中探究式科学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2012-08-15李槐青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小鸡科学探究

李槐青

(长沙师范学校,湖南 长沙 410100)

学前教育中探究式科学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李槐青

(长沙师范学校,湖南 长沙 410100)

探究式科学活动因其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及开放性等特点为广大幼儿所喜爱,在探究性式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注重材料的安全无毒,种类多样、数量充足、同时又具有层级性和探究性等要求,切实保证幼儿的自主探究,提升幼儿及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

探究式科学活动;材料;选择;投放

一、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界定和意义

所谓探究式科学活动,就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科学活动。具体来说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针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以幼儿通过操作现有材料或观察身边现象为前提,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并开展以自身经验为基础的各类探索和发现,亲身经历体验与实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并尝试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意愿,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活动中幼儿探究学习的内容、方式及探究的过程与结果都具有开放性,打破了在统一规定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了大胆创新和自我超越的空间和时间。《纲要》曾提出“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更要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二、学前教育中探究式科学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材料,合适的材料是引发幼儿探究兴趣的前提。只有产生了探究欲望,探究活动才是幼儿内心活动的驱使,幼儿只有通过对材料的不断摆弄、操作及组合和拼搭等各类探究活动,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真正地感受到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及乐趣。了解事物和现象的特点,获得科学经验和知识,提高探究能力,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新课程倡导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而运用有结构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途径。总之,我们要借助资料的收集,支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并且从资料的收集、实验的操作、记录的分析整理到结论的得出的全过程中使每个幼儿都能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幼儿在知识的构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积极、愉快而又谨慎,坚实地走好每一步。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探究式科学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生活中收集和选择材料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他们每天都接触各种各样的物品,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资源,组织指导幼儿及其家长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设置班级“亲子材料收集区”,引导幼儿将身边常见的物品和材料收集起来,并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区角探究活动《奇妙的颜色》,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废旧的各种颜色的纸张(皱纹纸、瓦楞纸、宣纸等)和布条还有各色花瓣和树叶(干的湿的都可以)投放在区角中,同时还可以给幼儿投放一些生活中各类塑料瓶(如矿泉水瓶,药瓶、洗面奶和果汁瓶等),幼儿通过这些瓶子里装入清水,然后将各种纸张和布条和花瓣放入瓶中,以观察水的颜色的变化,有的水会变色,有的水不变色,在探究过程中初步了解哪些东西泡在水里会褪色,哪些东西泡在水中不会变色。幼儿的探索兴趣会很高,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已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在班级的“亲子材料收集区”中自由寻找、选取更多的自己需要的材料,他们可选择不同颜色的纸张或花瓣或树叶放进同一个瓶子的水中,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如将红色和黄色的纸张放到同一装了水的瓶子中摇晃后水变成了变成了橙色可以用来画橘子,黄色和蓝色纸张放到同一个装了水的瓶子中摇晃后水变成了绿色可以用来画叶子,红色和蓝色纸张放到同一个装了水的瓶子中摇晃后使变成了紫色可以用来画葡萄。这样,幼儿在亲身探究和经历中,通过猜想—记录—探索实验—再记录—分享交流的整个过程,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可见由于新材料的加入,幼儿的探索活动进一步深入了。而这些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是非常容易收集和提供的。

(二)根据兴趣和需要选择和投放材料

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和投放材料,因为兴趣是激发幼儿进行探究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这个材料能引发幼儿进行动手探究的兴趣,继而投放新的材料以保持幼儿不断深入探究的热情和好奇。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首先要求老师学会观察孩子,同时更要教会孩子学会如何观察,善于抓住幼儿的观察兴趣点,激发和维持幼儿的观察兴趣。例如小班探究活动“小鸡是怎样出壳的”,一个老师是首先出示鸡蛋,引导幼儿观察鸡蛋,并提出问题,小鸡是怎么来的?而另一个老师首先出示的不是鸡蛋,而是带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事先老师有创设环境,在草地上放了一些小鸡),然后小鸡的叫声吸引着孩子们围过去观察小鸡,老师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这么可爱的小鸡到底从哪里来的,使这个探究活动得以更加自然和深入地开展,从而引发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究小鸡是如何从鸡蛋里出来的兴趣和欲望。有的孩子认为是小鸡的腿先出来,有的认为是小鸡的头先出来,还有的幼儿认为是小鸡的尾巴先出来,到底是怎样的呢,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提供必要的观察和操作材料,老师可以带孩子去孵蛋房(事先活动前准备好的)去观察到底小鸡是怎么从鸡蛋里出来的,经过孩子们的亲身观察和探究发现,原来快要孵化出小鸡的鸡蛋是热热的,要经过二十多天后,鸡蛋上被啄出了一个洞,小鸡用脚用力一蹬,鸡蛋壳就变成了两半,小鸡就出来啦,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鸡是湿湿的,还站不起来,幼儿在不断的观察和探索中获取了这些科学认识。

(三)根据活动中幼儿能力差异提供多层次性的材料

在同一个探究主题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具有个体差异,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对材料操作的难易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能力强的孩子对材料操作难度要大些,能力弱的孩子对材料操作难度要小些,教师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并根据活动过程的开展提供层次性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实际操作需求。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传声筒》如果提供纸杯让幼儿自己动手打孔,对于幼儿能力低点的可能不会成功,那么教师就可以提供事先打好孔的较硬的娃哈哈瓶做传声筒,能力较强的幼儿就可以选择纸杯自己打孔。在制作过程中有些幼儿的传声筒不能很好地传播声音。教师就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己的与成品有什么不同。如绳子的粗细与孔的关系,提供不同粗细的绳让幼儿操作,制作出成功的传声筒。如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子》材料的提供有:师幼共同收集的玻璃瓶、塑料瓶、陶瓷瓶等;教师准备的有筷子、皮筋、积塑等。在幼儿操作环节首先教师让幼儿讨论怎样让瓶子发出声音,然后提供的是塑料瓶和筷子、皮筋、积塑等让幼儿动手使塑料瓶发出声音,再提供不同的瓶子让幼儿操作。这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机会,避免了操作材料的单调。经过了第一次操作后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提供不同的种类和类型的材料让幼儿觉得不那么乏味,从而培养他们爱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幼儿经过多次操作后熟悉了各类瓶子的音色,然后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乐曲伴奏。从活动中看幼儿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能自主操作材料,活动积极性很高。反之,如果一次将材料呈现出来,幼儿可能会对五彩缤纷的材料吸引,沉醉在摆弄材料上忘却了老师交代的正事。

(四)根据活动需要提供具有可探究性的材料

材料的可探究性意味着科学探究活动的材料具有可操作性和结构性的特点。材料的结构性指的就是一个或一组材料所具有的特征,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材料中所蕴含的可探索性、可利用性等。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探究材料需要考虑到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可探索性结构,考虑材料是成品还是半成品?怎样为幼儿提供可以选择的材料?哪些材料可以引起幼儿创造性的使用?因此,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应密切注意材料的可探究性。操作材料可提供成品、半成品或废品,供幼儿自主选择,有利于幼儿的深入探究。一般来说以提供半成品材料为主。如《神奇的不倒娃》中,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制作的不倒翁娃娃若干种,有吹气玩具的不倒翁,用兵乓球、蛋壳灯自制的不倒翁,这些不倒翁有可拆的与不可拆的,便于幼儿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有供幼儿自行制作的半成品或自然材料,如剪开的乒乓球、塑料球、蛋壳若干,硬纸板、橡皮泥、剪刀、圆形的瓶盖、纸、胶水等;《小车跑起来》可给幼儿提供成型的各类玩具汽车若干,便于幼儿玩耍和观摩汽车基本结构和特点,还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半成品材料,如牙膏盒小及中型的食品包装盒(钻了孔和未钻孔的,幼儿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需要去选择带孔还是不带孔的牙膏盒或包装盒),用硬纸板剪成的汽车轮胎(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便于幼儿自己发现汽车轮胎的特点并进行正确的判断与选择),还有矿泉水瓶盖,其他辅助材料如橡皮筋,橡皮泥,石头,钉子,一次性筷子和冰棒棍等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幼儿不断地探究和发现,并进行重新的组合和使用,才能搭建出一辆轮子会滚动的小汽车。

(五)提供的材料要安全、数量要充足

所有的探究材料首先要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安全无毒且无安全隐患的探究材料。如大班探究性科学活动《有趣的传声筒》,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时,废旧的果冻壳,纸杯,饮料盒,矿泉水瓶等这类材料的提供会接近幼儿的口腔,幼儿会用它们传播声音,所以更要注重其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必须先洗净晾干再消毒保证无毒无异味,而不是吃完饮料马上用来操作或任其发霉变味。

同时,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意材料是否丰富多样,忽略了材料隐含的教育价值,当幼儿面对琳琅满目的操作材料时,容易把材料当成了玩具,无法达到探究的目的,教师应该针对活动需要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着活动目标来提供针对性的材料。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好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如果给幼儿提供的材料过于单调也是不行的,在多次操作后幼儿会缺乏兴趣,也要避免材料越多就是越好的观点,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大班科学活动《让物体滚动起来》操作材料中的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纸张、圆形玩具、小球、铅笔、剪刀、胶带座。即使以小组为单位材料的准备也是很多且繁琐的,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与家长联系与沟通,也要求教师注重平时废旧物品的积累保存与再利用。材料的提供必须保证每个幼儿都要操作的机会。

三、结束语

总之,对幼儿而言,学习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系统知识的逻辑。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把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这个活动中材料是幼儿和教师一起准备的,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材料的收集和操作都是幼儿非常熟悉的,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通过对教师提供的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我们要借助资料的收集,有力地支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并且从资料的收集、实验的操作、记录的分析整理到结论的得出的全过程中使每个幼儿都能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幼儿在知识的构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积极、愉快而又谨慎,坚实地走好每一步,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

[1]万彩霞,贺剑虹.材料与幼儿探究式学习活动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

[2]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3]熊士荣,吴鑫德.科学研究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符艳艳.自然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尝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蒋盈,王茜.4-6岁幼儿对室内环境颜色偏好的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3).

[6]李莉.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7]宋丹.材料的选择的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8]李如齐.教育发展研究关于研究性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A Study on the Choice and Delivery of Materials of Inquiry-Based Scientific Activit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LI Huai-qing

(Changsha Normal School,Changsha,Hunan 410100)

The exploring scientific activities are welcomed by children because of their autonomic,practical,procedural and open features.Teachers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hoice and delivery of materials in the exploring scientific activity.They should make sure materials are safe and non-toxic,diversified,sufficient and at different levels so that children will be independent.

exploring scientific activities;materials;choice;delivery

G6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3-0050-04

2011-12-15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0C0039)

李槐青(1975—),女,湖南怀化人,侗族,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胡 伟]

猜你喜欢

小鸡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