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意识与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2012-08-15宋思源
宋思源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楚雄 675005)
护士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已是公认的事实。由于职业倦怠,致使相当部分护士出现了心身持续失衡状态,对个体、家庭、组织及患者均带来了消极影响。面对这样的局面,护士应如何理性思考,匡扶自我健康,重现天使的微笑?
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研究,为健康的维系提供了另一种思维角度和空间:意识活动与健康密不可分。认识意识与身体的关系、改变观念、改变以往的审视问题角度、远离指责文化,是护理人员寻求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的另一途径。
一、拓展知识,改变认知
1.意识与身体的关联
大量研究表明,意识与身体有着奇妙的关联。心理神经免疫学解释了心理/情绪状态影响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又影响了身体的其他系统——新陈代谢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等,从而影响整个人的健康[1]。意识与身体存在着关联,是因为神经肽的作用。神经肽泛指存在于神经组织并参与神经系统功能作用的内源性活性物质,是一类特殊的信息物质。它在体内调节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如痛觉、睡眠、情绪、学习与记忆乃至神经系统本身的分化和发育等。它就像信使一般,把情感传到身体再将身体的反应带回来。它们构成的双向交流系统,将情感与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1]13。下丘脑接受很多神经冲动,是神经肽的受体,调节着人体的体温、摄食、水平衡、血压、内分泌和情绪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人的感觉、想法都能通过下丘脑翻译成对应的动作,轻微的压力即可能触发身体一连串的反应。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大脑化学学会主席坎德斯·佩特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写到:“我们对神经肽的了解越深,就越难以用传统的看法来解释意识与身体的关系,而越倾向于用一个独立的、整合的观点来表达‘身体意识’”。显然,身体与意识并非两个互不相关的系统,“病由心生”也验证了精神、情感与身体的关联性。
2.情绪对个体的影响
“在每个人的心智中都存储着生命中所有的经历、情绪和结果,它就像计算机程序一样,条件满足时就会自动运行。”[2]“也许人们常看到的是某件小事导致了某些人大发雷霆,其实导致发怒生气的不是当下的这件事,而是以前有过的很多类似的感觉存储在心灵中,形成了一种生命的程序。每经历一次类似或相同的情境或事件,程序都会被再编一遍,情绪的作用力就会更大一些,产生的结果和伤害也会更加严重。”(包丰源,2006)[2]。人的思想无不受到情绪的左右和控制,如果不能很好地释放、清除和化解情绪,个体将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抱怨、发怒、生气、丧失信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无端伤害他人同时也在侵蚀着自我的健康。
二、远离指责文化,调适自我心态
人的烦恼与痛苦往往是来自对自己观点的执著,即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和要求一切。只要对身边的人和事坚持已见,一切必然还会周而复始,同样的问题还将发生。在护患关系极为紧张的今天,紧张气氛的酝酿与护士及患者双方固执已见有很大关系。护理团队中的一员受到委曲,你一言我一语的局面必然出现,指责的声音会越来越大,甚至形成“场”,乃至久而久之形成文化。在“指责文化”氛围内,个体极易一触即发,导致矛盾激化。不难看出,健康的话语是护士团队行动的指南。远离指责文化,是护士心理调适的标杆。
三、改变自我,让心智走向成熟
智者探索世界,首先探索自我。认识自我从心智开始。
如果你不给他人以能量,没有人能够真伤害你。这一能量潜藏在你尚未了结的痛苦之中。你可以控制过去的痛苦并把握自己的情感。但你做到之前,你的感情会继续由别人随意地抛过来,丢过去[3]。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晚年认为人的最高需求不是自我实现,而是精神的超越。超越意味着什么?——改变。问题出现,冲突即将萌芽时,应明白个人的观点是有限的,学会对自己的认识提出质疑,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你往往会发现:我不具有对真理的专利。换位思考不再困难,宽容之心油然而生。
四、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微笑,是美的象征,是爱心的体现,是笑容本质——自信、热情、友好的最充分、最全面的诠释。微笑能调节荷尔蒙的分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进而使机体保持健康;微笑能使身心放松,心态平和;微笑传递爱心,感染周围人群情绪,缓解人际交往矛盾。在人人面带微笑,遇事换位思考,接纳他人,喜悦自我的宽松、和谐环境中工作,不仅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质量的软实力也将大大提升。同时,“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对患者笑,他也回馈笑,不仅有利于患者康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可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重返社会后,将耳闻目睹的良好情绪向四周传播、扩散,进而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身随心动,当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和心灵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态度变得圆融。这不仅快乐了自我,也能快乐周边之人。
[1] 黛比·夏比洛,夏乐.坏心情出卖了你的健康[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1.
[2] 包丰源.心智的力量.[EB/OL].(2011-06-11).[2011-06-15].http://wenku.baidu.com/view/b34560ceda38376baf1fae2d.html.
[3] 迪帕克·乔普拉,崔京瑞.不老的身心[M].北京:工人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