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2012-08-15毛志军何志宏
毛志军,何志宏
(1.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280;2.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一、有效教育的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二、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练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习题课都离不开练习。探索不同的教学内容练习的重点难点以及练习的多种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题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有效练习是练习题目和练习形式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练习量、练习时间和练习效率的统一。当然,不是每堂课的练习设计都能面面俱到,因为教师课堂设计每个步骤都包含了各种策略,比如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观察策略、决策策略、预习策略、练习策略、解题策略等等,但必须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有所体现。下面谈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
1.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练习题。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练习设计也应该不同。(1)明确教学目标。(2)组织教学材料。(3)拓展课程资源。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并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为线索,延伸、拓展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概念教学课的练习设计应着眼于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法则的学习的练习题应着眼于理解法则的、掌握操作过程;应用题的练习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防止解题方法模式化,防止思维定势。
2.练习的生活化和趣味化。要使课堂练习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地应用到生活中去,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前提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能直接反应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设计下面一道题: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要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的中点,房梁就是水平的,你能说出为什么吗?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一性质进一步得到巩固,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自行设计和改编练习题目。当课本的练习题目不够理想的时候,不能很好体现知识的基础,不能很好促进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有必要自编或者改编课本中的练习题目。通过设计具有上述性质的练习题来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向量的时候,向量和标量的区别:某女生在400m跑道的操场上测验800m,假设是理想的状态下,她的起步点和冲刺点相同,那么这个女生冲刺时的位移是多少?她冲刺时跑过的路程是多少?
4.让学生做练习设计的主人。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的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通过画龙点睛的语言点拨、对话交流、资料链接、情景再现等给学生的思维“牵线搭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创建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不会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
5.练习设计要有延伸。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综合地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练习设计的形式可以是一题多变,也可以是开放性练习。一题多变有利于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从而优化了思维习惯;开放性练习主要是一些条件不足或者条件多余,答案不唯一的练习题,这在一题多变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想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的层进作用。例如:以直线2x-3y+6=0与坐标轴的交点为抛物线的焦点,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6.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一个问题提出后一会儿,就急于请一位学生答问,匆匆走过场,导致学生浅尝辄止;讲析几个习题,学生刚刚读懂题目意思,老师却已开始点拨提示,于是一些学生的思路被打断,有些学生就干脆坐等老师讲解……这些都属于课堂中教师“等待”不足甚至缺失的现象,反映出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严重不足。
事实上,学生从接受教师的讲解到理解、体会所讲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所讲内容的难易,有意识地控制讲课的节奏。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要有适当停顿,等待学生“消化”知识,切不可口若悬河,只顾自己说个痛快,却让学生直皱眉头。等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爱护;等待,是为了引导学生走得更快更好。所以为了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得到提高。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延迟判断”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特别是学生之间对问题有争论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当裁判,不要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作简单的否定或者肯定,通过学生的相互争论产生更多的问题,诱发更多的想法。有时候学生的问题可能会偏离教学的目标,也可以不用轻易否定,可以先把问题解决。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处在问题的情景下,他们就会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这正是学生学习探索的一般过程。
7.及时反馈练习效果。课堂练习的反馈要及时,趁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忘记练习的思维过程的痕迹时,就知道自己思路是否正确,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及时纠正。教师对学生的书面练习,可边巡视边批改,不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而在批改后,针对性地写一句话,有鼓励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作业当作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期待。
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后进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深入浅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练习无论是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1] 艾伦·C·奥斯丁.有效教学策略[M].Allan C.Ornstein,1990.
[2]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7).
[3] 林进材.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