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因材施教的困境与对策

2012-08-15李国春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优势专业

王 玲,李国春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 650201)

高等教育因材施教的困境与对策

王 玲,李国春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 650201)

因材施教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之后,促进内涵发展、提高培养质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分析了因材施教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突破制度和资源配置的约束、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等对策.

高等教育;因材施教;困境;对策

在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传承和发扬我国“因材施教”的传统,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1 因材施教面临的困境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逐渐深化进程中,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原则被广泛重视,但在实践中遭遇到不少困境.

1.1 个性化教育的局限

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化、个别化的教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可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而现有的教学绝大多数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属于集体化教学),班级授课制具有制度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率等特点,由此而伴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被教师们熟悉和掌握.在不改变班级授课制的情形下,进行因材施教存在许多困难,在重视学生差异与完成教学任务之间难以两全.而全面推行小班教学、个性化教学,又涉及教师工作量增加、学校成本提高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导师制,却因生师比太高、老师难以有效了解和指导学生而执行起来步履维艰.

1.2 教师投入的局限

在教师精力投入方面,大多数人要同时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任务,在现有的考核、评价、职务晋升规则下,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积重难返.虽然人们的观念都认识到人才培养才是学校的本质属性,但一旦要修改相关规则来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却涉及许多利益的调整,实施起来殊为不易.[1]

1.3 教育观念的局限

真正的因材施教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支持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目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学生的合理选择都应受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应受到学校和教师相对均衡的支持.而现实情况是,出于效率和成果的追求,学校和老师往往都更多关注“精英”——根据某些统一标准譬如成绩而挑选出来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资源、机会,而其他学生则被相对忽略和“剥夺”.各种“卓越计划”关注、支持的也是一小部分“优秀学生”或“拔尖创新人才”.诸多现象表明,以考试竞争为核心的应试教育也存在于高等教育之中,贯彻因材施教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2 突破制度和资源配置的约束

2.1 制度和资源的支持

现有的教育理念、制度、组织,大都是在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急需人才而逐步发展成型的.我们要推行因材施教,落实素质教育,除了理念的建构,还需物资和制度的支持,要根据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需求来配置教育教学资源.

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大多是在较为局部的范围和层面,涉及的制度变革和资源配置调整相对有限.当学校的教学组织结构、人事聘用制度、办学经费分配、研究生录取方式等都根据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做出改革之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获得坚实的保障.

在现有条件下,突破原有观念、体制、环境的约束,比较现实的途径主要有三:学校自觉进行改革创新、通过与境外高校合作办学创建新模式、按新的理念和模式举办新学校.当然,这三个途径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办学经费投入作为基础保障.

2.2 把办学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

清华大学在百年校庆前提出的“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把长期积累形成的各种办学优势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代表了我国高校在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种切实可行的路径.该校提出了把“大学文化优势、综合性学科优势、高水平科研优势、高素质师资队伍优势、社会服务优势、国际合作优势、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优势、校友和社会各界支持优势”八个方面的优势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①

中南大学从2006年开始的本科生创新教育行动计划,实施因材施教工程和课堂优质工程,通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办各类特色教育班、完善学分制、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推行和落实本科生早期进入科研制度,实施大师、名师上讲台制度、开展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活动等,把不低于学费总额30%的经费投入本科教学②,将学校的学科、科研优势等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全面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按照把学校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的思路,各高校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挖掘和发挥自身的学科、区域、行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服务于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3.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尊重和保障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大学的学术自由不仅仅是属于教师的,也应该属于学生,即学生应享有学习的自由,表现为学习选择的权利——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和学习年限,这一权利的行使应受到尊重和保障.“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能力和个性选择合适的专业,才能让学生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2]学生学习选择权的多少应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和保障者.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和学校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支持和服务、学生有权选择服务的观念,将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因材施教的自觉性.[3]为学生学习服务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的观察和研究,掌握规律.

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辅相成,学校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优势潜能进行个性化发展,彰显个性特色.学校在舆论引导、政策鼓励、资源保障、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鼓励教师因材施教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环境.

3.2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学生.社会需要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需要拔尖创新人才、应用技术人才,高校要积极探索和实践“自身培养、联合培养、合作培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因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需要,要加强旨在传承人类文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塑造价值观念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过文化熏陶和知识结构调整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尤其是在积极推行各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的重点高校,大多采用低年级以通识教育为主、高年级以专业教育为主的方式,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思考、接受与批判结合起来,具体途径就是把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如此,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展现个性差异.若能将此模式广泛适用于高校各门课程中,势必能大幅提高教学质量.

3.3 修订制度和调整资源配置

推广小班教学.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生均拨款明显提高,教学成本压力下降,高校尤其是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完全有能力也应该更多实行小班教学,增进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实行更加自由的学分制.尽可能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和学习年限,尊重和保障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学校应主动推进相应的制度(如学籍管理)和机构改革,不该因要面对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而无所作为.

按大类招生和允许学生多次转换专业.基于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对高校学科、专业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填报志愿经常不是按照个人兴趣和素质特点而是按父母意愿或就业情况选择专业,按大类(学科或院系)招生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减少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要改革高校有关转专业的诸多限制,允许学生至少在前两年有多次(不少于两次)转专业的机会,并尽可能减少有关成绩、名额方面的限制,让学生学其想学.

建立学习辅导机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规模大幅扩张,学生的问题和有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国外许多高校都设有学习辅导中心或类似机构,指导学生解决诸如选专业、选课程、做笔记、快速阅读、读书评论、论文写作、课堂发言等各种问题.我国高校非常有必要建立类似的机构,整合教学、学生工作等部门资源,为学生的学习与个人发展提供较为专业的咨询和指导服务,通过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清华大学,清校发〔2011〕9号文,《清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优势转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②中南大学,中大教字〔2005〕103号文,关于印发《中南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

[1] 赵国玉.人师的魅力在与人性化[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9).

[2] 万文涛,再论人脑系统的记忆机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3).

[3] 王道俊,关于教育主体性的几个问题的几点认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1).

The Pligh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 ing of Higher Education

WANG Ling,LI Guo-chun
(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educat ion.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 ion, promot ing connotat ion developmen t and teaching quality becomes the main task for a perio d.Faced with the plight of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 ing, some countermeasures like appropriate teaching by breaking constraint of system and resources distribution are pu t forward.

higher educat ion;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 titude; plight; countermeasure

G64

A

1008-9128(2012)02-0102-03

2012-01-28

王玲(196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高等教育.

[责任编辑 姜仁达]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优势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矮的优势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画与话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