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彭年研究述评

2012-08-15沈江锋

关键词:莲池通志方志

沈江锋

(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黄彭年研究述评

沈江锋

(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黄彭年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其思想主要涵盖儒学、方志、教育、文论等方面,其思想在清代乃至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黄彭年的研究,现已发表的相关论文有10余篇,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教育思想观点及实践,二是论其方志学观点,三是对其著述及成就的研究。

黄彭年;教育;方志

清末思想新旧杂陈,涵盖古今中外,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清代,古代的众多思想都得到回归、再现。首先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其次宋明理学得到复兴,另外在宗教上,儒、释、道共存,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王国维对清代思想做了精辟的论述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来之学新。”[1]P475黄彭年处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其思想博大精深主要涵盖儒学、方志、教育、文论等方面。他的思想在当时不仅影响了一大批学士,而且还能深刻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黄彭年一生以儒家思想为基石,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做到“穷则以孝悌忠信化其乡,达则以经济文章酬乎世”[2]P774。黄彭年交友甚广,弟子众多,家学渊源,黄氏一门三代以“学、行”为主。其一生分为两期:(一)潜龙勿用期,40岁以前,先生以尽孝道,自身修养为重;(二)飞龙在天期,期间先生主修《畿辅通志》,重主莲池书院,大力发展清代书院教育。在教育方面讲究实用,反对把教育作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大力发展书院教育事业。自黄彭年起,清代书院进入鼎盛时期。其方志观点“志者,政书也”,[3]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资政的作用和书写路径借鉴。黄彭年的思想在清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徐世昌等撰辑《清儒学案》时,认为黄彭年“早岁无他嗜好,惟好聚书,故于经史百家靡不综贯,教人一守乾嘉诸老途辄,而犹期于致用。”[4]P7101因黄彭年以其思想影响了一大批学者,故而以他为代表立“陶楼学案”。黄彭年的思想深邃渊博,对晚清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一时代之体现。

除了(清)陈定祥《清黄陶楼先生彭年年谱》[5]简要叙述其生平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黄彭年的研究,主要有黄益、黄万机、龙尚学、李墨、王浩、吕志毅等人。现在已发表的相关论文十余篇。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一是论教育思想观点及实践,二是论其方志学观点,三是对其著述的研究。下面针对以上三方面主要研究文章分而述之。

一、论黄彭年教育活动与思想

黄彭年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曾主讲莲池、关中等多所书院,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因而《清史稿》为之列传,称其“廉明刚毅,博学多通,所至以陶成士类、为国储才为己任,主讲莲池以及在吴时设学古堂成就尤众。”[6]P12355故此,其教育思想观点成为学者研究的一大重心。

黄彭年书院教育活动,龙尚学《晚清知名学者、教育家黄彭年》[7]从黄氏为书院购置图书、把书院作为国家培养人才之所、重视书籍的作用、改革书院课艺的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李墨《黄彭年与莲池书院藏书》[8]主要从《万卷楼书目》的类目设置、万卷楼藏书所涵盖的种类,藏书数目和万卷楼藏书中丛书所占比例三方面,论述了莲池书院万卷楼藏书的情况。王浩在《黄彭年与莲池书院》[9]一文中从教研结合畿辅通志局、创设莲池学古堂、改革教学方法、提出“化乡酬世”的教育理念、“聚书为巢,若蚕在茧”、大力发展书院藏书等方面论述了黄彭年在莲池书院采取的种种措施。以上三篇论文主要论述了黄彭年在莲池书院的教育活动,但是并未涉及黄彭年对其他书院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黄氏教育思想观点在龙尚学《晚清知名学者、教育家黄彭年》、王浩《黄彭年与莲池书院》均有零星体现,主要有黄彭年重视书籍的作用、化乡酬世、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等,但并未涉猎其思想的实践以及影响的论述,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论黄彭年方志学观点

方志编纂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就有不少学者对地方的政治、经济、民俗、地理等进行整理,并编纂成册,但对于方志的性质很少加以讨论。学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方志属于历史书或地理书,自章学诚先生以来,方志开始与政治紧密相连,正如余绍宋评价方志学时所说:“方志之学恰乎史哉,通于政理,其说倡自章实斋先生,卓然无以易也。”[10]章学诚先生认为方志的编纂在体裁应合乎史书的体例,在作用上应符合资政的目的,通于政理。黄彭年在继承章学诚先生方志理论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了“方志,政书也”的观点。2010年黄益、孙淑松在《中国地方志》发表了《黄彭年“志者,政书也”辨》[11],此文首先论述早在光绪二年(1876年),黄彭年为方宗诚所著河北《枣强县志》作序言时,就明确提出“志者,政书也”的观点,较于希贤提出的方志政书观早一百余年。黄彭年在此序中指出:“予惟先圣有言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志者,政书也。为志而政不备,不足以书,为政而不遵王者之法、忠圣贤之言,不足以为政。故作书以明政,而为政在乎人。”[3]其次从黄彭年参与的修志活动论述了这一观点的具体实践,同治八年(1868年),因参与《湖南通志》的编纂工作,撰写了《志例琐谈》一书。该书处处体现了黄彭年方志立一代纲纪、筹国计民生、知政治兴替等社会功用。同治十年(1871年),黄彭年在主纂光绪《畿辅通志》时,也特别强调方志的资政作用。在其所撰《畿辅通志·凡例》中,多处体现这一思想,如:“直隶政治有关民生休戚者,莫如水利”、“建置、经政为志乘之大端”、“旗租、差徭为直隶大政”等。[12]黄彭年还对《畿辅通志》的体例做了很大的调整,在经、史、子、集外,又加方志一类,但其方志观点的影响并不仅仅在此,还有待我们深入考证。黄彭年虽然最早提出了“志者,政书也”的方志观点,但他仍把方志归于史书类,直到1985年于希贤才明确提出“方志为政书”的观点,将方志的性质定为政书类。

三、有关黄彭年著述的研究

黄彭年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学多能,诗文兼备,书画并长,与贵州大儒郑珍、莫友芝等多有唱和。先生长于史志,精于舆地,对经训朴学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金沙江考略》、《历代关隘津梁考略》、《东三省边防考略》、《运铜考略》等,所主纂的《畿辅通志》300卷,于光绪十三年(1887)完成,卷帙浩繁,体例严谨,纪事详尽,考证精核,足补前志之阙略,纠前志之失误,被誉为“通志巨擘”。黄彭年还著有《陶楼文集》14卷,收其所撰论、记、序、跋、书、祭文等,《陶楼诗钞》6卷,收其所写各种体裁的诗歌数百首,均刊印于世。对黄彭年著述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文学成就

黄万机《黄彭年的〈陶楼诗钞〉》[13]是第一篇从文学角度对黄彭年的著作进行研究的论文,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诗歌思想内容的现实主义性质,诗歌的内容揭露了官吏横征暴敛的罪行;哀怜饥民寒士的痛苦遭遇;反映苛政扰民的社会现实;痛斥贪赃枉法、敲诈百姓的酷吏;同情遭受水旱灾害的普通百姓等等。文章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诗歌的艺术特色,认为黄氏诗歌语言质朴、通畅练达;客观描写与议论相结合;诗歌的民歌风味很浓;黄诗明白如话,看似平而浅,实则浅中含深,平中有奇,令人品之有味。此外,善于抓住典型特征,描绘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生动勃发的自然景物,这是黄诗的又一特色。黄彭年的诗歌除了具有文学价值外,还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其诗歌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了依据。

(二)文献价值的考述

黄益《黄彭年〈志例琐谈〉文献价值初考》[14]介绍了《志例琐谈》的基本情况、黄彭年自身素质对《志例琐谈》成书的影响、此书初步价值的实现,文章从根据时代的特点来确立研究重点,选择时近之作进行评述,确立靶心、忽略其余等方面论述了《志例琐谈》的文献价值。黄益《黄彭年〈选将论〉考述》[15]一文,通过对《选将论》这篇文章的字数以及撰写时间的考述,最终确定《选将论》初稿5000字,定稿3000字,撰写时间应该在1842年底,文章的最后又对《选将论》的写作特点作了述评,认为该文条理清晰、思辨缜密、旁征博引、概念准确。

此外,1996年吕志毅发表《黄彭年与晚清直隶文化》[16],主要从黄彭年与莲池书院、黄彭年与光绪《畿辅通志》两方面来考察黄彭年对直隶文化的贡献。

以上有关黄彭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书院教育,及其方志思想两方面。对于黄彭年书院教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其对书院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上,并未涉及其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在黄彭年方志学方面,虽然与之有关的研究文章价值较高,但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黄彭年的思想除了表现在教育、方志两方面以外,还主要表现在其儒家思想和文论思想上,尤其他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黄彭年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其思想影响了一大批学士,包括他的家人(黄国瑾)、弟子(王仁俊、许克勤、于鬯、吴寿萱、董瑞椿、汪之昌等)、友人(王柏心、王振纲、王树枏等)等。形成了以黄彭年为核心的学案——陶楼学案。然而,既在事攻方面有杰出表现,又有较高学术成就的黄彭年,至今仍缺乏系统研究。

综上所述,对黄彭年的探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黄彭年的成就很高,对其研究的文章却太少;其二,固然不乏有深度的作品,但总体看来,研究水准不高。如对于黄彭年的教育思想观点及其实践,大都是重复研究,并未深入论述,而关于黄彭年方志学观点,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证,这在前文中已提到;其三,黄彭年思想博大深邃,全面系统地对黄彭年及其思想展开研究,具有学术创新价值和理论意义。

[1]王国维.王国维文集·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2]黄彭年.陶楼文钞[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3]方宗诚.枣强县志补正[M].光绪二年(1876).见序.

[4]徐世昌.清儒学案[M].北京:中国书店,1990

[5]陈定祥.清黄陶楼先生彭年年谱[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8.

[6][清]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龙尚学.晚清知名学者、教育家黄彭年[J].贵阳文史,2005,(5).

[8]李墨.黄彭年与莲池书院藏书[J].贵图学刊,2008,(1).

[9]王浩.黄彭年与莲池书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

[10]瞿宣颖.方志考稿(甲集)[M].天春书社.民国十九年(1930).

[11]黄益.黄彭年“志者,政书也”辨[J].中国地方志,2010,(7).

[12]李鸿章,黄彭年.畿辅通志·凡例[M].商务印书馆,1934.

[13]黄万机.黄彭年的《陶楼诗钞》[J].贵州文史丛刊,1983,(2).

[14]黄益.黄彭年《志例琐谈》文献价值初考[J].中国地方志,2009,(9).

[15]黄益.黄彭年《选将论》考述[J].贵州文史丛刊,2010,(3).

[16]吕志毅.黄彭年与晚清直隶文化[J].河北大学学报,1996,(1).

猜你喜欢

莲池通志方志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凯蒂与睡莲池——莫奈作品之旅
赏荷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Average Incremenral Correlarion Analysis Model and Irs Applicarion in Faulr Diagnosis
论元青花莲池纹
云南编年史之力作——评述《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