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新模式实验报告
2012-10-31肖岭
肖岭
(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新模式实验报告
肖岭
(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形式做了分析,提出了“网络+课堂”的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新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试验性研究。文章描述了此项改革实验的实施方法与实验的结果。通过对参加实验者成绩测试和SPSS数据分析,证明了在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听说和交际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具优势。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网络环境;实验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的英语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正面临着挑战。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各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为语言的教与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在这中环境下,语言教学需要用新的视角新的教学实际来适应这种新的形势。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活动为教师讲授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分析解释课文,缺乏技能训练。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陈旧。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权威,是知识的给予者和错误的纠正者。没有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出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的需要了。此外,由于扩招导致班级规模扩大,大班上课造成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心不足,教师与学生课堂交流进一步减少,使课堂教学效果降低。依靠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在规模扩大的班级进行教学,更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在这中环境下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种形式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如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何建立一种教学新模式,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重新思考。而其中的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这种改革是势在必行了。
二、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一)实验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学生四级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以下问题做出解答:
1.网络学习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否可以达到或超过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
2.网络学习与面授相结合教学模式是否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
(二)实验对象
由四位教师组成实验组,在全校2000多位新生中任意选取200名新生,其中实验班100人,分两个小班授课;传统学习班100人,分两个小班授课。我们首先通过问卷方式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下是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表2 :研究对象高考成绩比较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两个测量指标:英语考试成绩、问卷调查。
1.英语考试成绩
在实验开始前所有的200名学生参加统一的入学英语水平测试,以保证实验班的同学与对照班的同学在实验前英语水平一致。所有学生均在学期末参加由学校统一举行的期末考试。为保证实验的效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做为所有200名学习者在两年学习之后的评估手段。测试结果全部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问卷调查
实验班同学要求在实验开始一周后及实验结束后接受问卷调查。第一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涉及学习者的基本情况,以前学习英语的方法及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态度。在接触一周之后对新的教学模式的评价及学生参加实验的意愿也进行了调查。第二次问卷在本实验结束后发放,主要就学习者对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学习者对新教学模式对自学能力影响的估价,学习者对该模式情感因素评价及学习者对改模式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五方面进行调查。
(四)实验过程及实验方法
本实验持续时间为两年。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按照不同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实验班的课程设计是:实验班的同学按照2:2的比例进行课堂教学和网上自主学习。即一周两节课堂教学,两节网上自主学习。单周面授为小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写作,翻译,口语,听力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另两学时为学生自主上网学习时间。学生要求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上网学习。双周面授为大班教学,以词汇,语法及阅读技巧为主要培养目标。而对照班则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学习。
充分利用韶关学院现有的校园网和多媒体语言学习室,为实验班每一名学生每星期提供免费上网时间6小时,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新模式,鼓励和支持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和主动式学习等教学新方式的发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原则,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地点、进度,在每单元学习完成之后进行单元测试,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可向教师申请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外的阅读和辅导;而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和没有达到规定分数线的学生就要根据自己情况重新学习。“网络+课堂”是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总体框架,但在实验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应用网络系统自主学习。除此之外,为了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我们为学生在网上开通了学习讨论区,学生可以自由地在讨论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和体会,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老师也利用这个平台为学生辅导,解答疑难问题。还通过这个平台鼓励学生大胆的用英语交流和写作,教师在网上批改和评讲。另外,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下载与教学有关的教辅资料挂在教辅资源栏里供学生学习。
对照班则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学习。
对所有的学生的评估都采取一个标准,即参加同一试卷的考试。实验结束后统一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所有课堂都配备有计算机和投影仪,教师可以使用PPT和其他多媒体软件。
所有受试者均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大学英语》(全新版)作为纸质教学用书。实验班的同学在网络教室和校园网上使用上海教育出版社开发的《新理念大学英语(全新版)网络教学系统》。
三、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两次测试的成绩分析
我们用SPSS13.0对所有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采用的是独立样本T检验,前测试成绩是实验班和控制班入学的摸底考试成绩。中测试是一年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后测试是让实验班和控制班经过2年的学习参加当年的四级考试成绩,其成绩为后测试成绩。
表3 :研究对象入学摸底考试成绩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入学测试中的成绩非常接近,P值小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参加学校举行的期末考试。考试满分为100分,其中听力理解30分,阅读40分,词汇与语法15分,写作15分。
表4 :研究对象一年后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学习,两种模式下的学习者英语表现体现出了差异。实验组在听力,阅读方面好于对照组,P值为0.043,0。031均小于0.05。而对照班在词汇与语法方面好于实验组,P值为0.016,小于0.05。
为了保证实验的效度与信度,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参加了当年的全国四级考试。
表5 :研究对象两年后全国四级统考成绩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两年的学习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总成绩比对照组的成绩要高,而特别是在听力方面P=0.017<0.05,有显著差异。这与期末考试的成绩所反映的结果一致。而对照组在语法词汇方面的表现要明显优于试验组,P=0.031<0.05。
从中测试与后测试的总体情况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成绩表现接近,无显著差异。但试验组在听力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了统计显著性;而对照组在词汇与语法方面与试验组的差异达到了统计显著性。
3.2 问卷调查分析
在实验结束时,我们向实验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95份问卷全部有效。问卷调查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1.学生对目前这种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2.学生对该模式对自学能力影响的估价;3.学生对该模式情感因素评价;4.学生对该模式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问卷包括25个项目,采用Likert五点量表的形式,即:1.强烈同意;2.比较同意;3.中立;4.不大同意;5.强烈反对。被试者选取最能代表自己状况的选项。1-5选项分别记分为5-1分,分值越高代表受试者的赞同度越高。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76 名学生表示喜欢这种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从中受益,占80%。16名学生表示中立,占16.84%,3名学生表示反对,占3.16%。平均值为4.09.说明绝大多少学生支持和喜欢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2.在对学生对该模式对自学能力影响的估价方面的调查中,64人认为该模式更能够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占67.37%,22人表示中立,占23.16%,9人表示反对,占9.42%。平均值为3.6者说明超过半数以上学生认为该模式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3.在对学生对该模式情感因素评价的调查中,66人认为该模式更能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占69.48%,24人表示中立,占25.26%,5人表示反对,5.26%,平均值为3.91。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模式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4.在对学生对该模式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的调查中,52人认为更能够提高英语总体水平,占54.74%,31人表示中立,占32.63%,12人表示反对,占12.63%,平均值为3.57。78人认为该模式更能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占83.10%,13人表示中立,占13.68%,4人表示反对,占4.21%,平均值为4.06者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模式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这点也印证了他们在考试中的表现。
四、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与分析
前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听力、阅读、词汇与结构、写作和总分各方面成绩均十分接近,无显著性差异。中测试与后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听力、阅读、写作和总分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听力方面与对照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在课时少一半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同对照组一样的成绩,而且在听力方面有更好的表现,足以说明多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不会影响学生的四级考试成绩,相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原因可能如下:
(一)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很多不足,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要求。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基于网络的学习系统能给学生提供大量最新的语言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以个全新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在网络自主英语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依托网络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语言学习材料并按照他们的习惯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进行网络自主英语学习。这点也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关注学习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介绍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因此,学生应成为复杂的认知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应在具体的情境中,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用于指导问题解决的图式。
(二)根据克拉申的i+1输入假说,学习者要习得下一阶梯的知识,必须有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可理解输入。即通过接收“可理解性输入”而获得的。实验班的学生正是通过在自主学习中心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随时进行大量、丰富、真实的可理解语言材料输入,然后在课堂的面授课上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强化所输入的语言材料使语言规则内化,从而较快地习得语言。
(三)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师生间的交流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由于时间的限制,这种师生间的交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而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下,在学习系统提供的学习平台中,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以便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帮助与指导。
(四)通过网络平台的成绩评估系统,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而老师也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表现。由于学生必须通过每一单元的测试才能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所以他们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的成绩,班级其他同学的成绩及自己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因此,学生可以及时评估自己的表现,对自己的薄弱环境进行针对性练习。而对于老师来说,可以通过学习系统及时分析全班同学的表现,可以通过交流平台指出学生共有的错误,给学生于及时的反馈与建议。
(五)根据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有大量适合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习者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情感的摄入(intake)。在此过程中,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语言摄入(intake)起着过滤的作用,克拉申称之为“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中所指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三者。如果学习者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及极度焦虑会阻碍语言的摄入,因而阻碍语言学习或习得;相反,低焦虑感、高动机、高自信会加速语言的习得。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表现出了紧张和焦虑,害怕交流。缺少必要的交际策略和对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畏惧是他们感到焦虑的主要原因。但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与学习的地点,学习的进度,可以有效的降低他们的焦虑感。[2]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所创造的语言交际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英语视听说的语言学习材料,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其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的说来,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效果还是较好的。该教学模式能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在学时数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实验组学生的分数与控制组学生的总分无显著差异,且其听力提高显著。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也使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突出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层次化的学习。这一点正符合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提出的:“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的教学理念[3]。而这种网络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助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第一,学习实现了个性化;第二,听说和交际能力得到锻炼;第三,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写作能力得到锻炼;第四,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了保证。[4]当然,本文所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次试验也存在一些遗憾,我们将结合本校情况,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教学者的教学水平和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1]蔡基刚,武世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6).
[2]邵新光,张法科.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3).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崔岭.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新系统、新模式、新方法[J].外语界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