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英语语音公共选修课教学中的尝试
2012-10-31龚频
龚频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434000)
合作学习在英语语音公共选修课教学中的尝试
龚频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434000)
本文从回顾英语语音教学的历史出发总结出英语语音教学的发展趋势应以交流为重。为迎合发展趋势,笔者使用合作学习法,在任教的班级进行对比教学试验,总结出合作学习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合作学习;语音教学;交际
一、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
19世纪前的语言教学主要局限在写作、语法和翻译。19世纪末在一系列改革运动中,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的观点受到推崇,英语口语的成为重要的语言形式,这为发展语音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直到20世纪受到不同语言教学流派的影响,语音教学才开始受到重视。早期的 “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和 “阅读教学法”(Readingbased apporach)并没有对语音教学产生太大的影响。到20世纪初,“强调学习者尽可能不用母语,直接将所学的语言和所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的“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的出现,使语言教师在语音学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国际音标教学的先后顺序。以直觉-模仿-重复的语音教学模式 (intuitiveimitative-repetitive approach)孕育而生。受20世纪40、50年代“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and Oral Approach)的影响,语音教学开始强调句子结构和学习者语音习惯的培养,并借助发音图解、音标符号、图表等教学媒介开展更有效地教学活动,如:语音对比操练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在受到20世纪60年代强调语法和词汇教学认知教学法的冲击,语音教学被短暂忽视。而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交际教学法”以语言的首要目的是交流为宗旨,让语音教学受到了新的重视。语音训练的方式呈现系统多样化。如:听音和模仿、语音听力训练、最小对语音操练、视觉辅助语音练习、绕口令、近似语音操练、元音变位练习、朗读和背诵、录音对比等。录音机、语言实验室视听设备、光盘都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学习者更为直接的接触标准的语音。[1]进入21世纪的语音教学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学习和研究者们应用Cool Edit,Praat,Spss等软件,对语音语调,音长,重音,节奏,语音的产出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回顾百年发展史不难发现语音教学的发展趋势。语音课不再是学生单一的模仿和重复,就是如何利用多元化的现代技术手段更有效的教授语音,而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宗旨。
二、合作学习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这种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以小组活动为主体,为达成统一目标鼓励同伴之间合作互助,根据小组总体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的教学模式因能有效改善课堂心理气氛,让学生大面积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成为一种西方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法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进行高质量的合作,组内面对面交流也为交流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环境和可能。[2]
三、试验
笔者以两个英语语音选修课班为教研对象进行对比试验。选课学生都来自全校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课程安排每周两课时,共90分钟。试验历时14周。A班为对照班39人使用听说教学法,重在模仿与操练,而B班为试验班 40人使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一)对选课学生的调查
调查分为选课前,选课中和课程结束三个阶段。
在选修课开始上之前,为了解学生的语音状况,针对可能影响英语语音的相关因素对选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相关因素包括选课学生所学专业、大学前生活的语言环境、选课的动机、接触英语及相关的启蒙语音训练的时间、系统地学习国际音标的发音的时间、对自己语音状况的满意程度、提高发音状况的主要训练手段、对语音习得的观点态度八个方面。问卷在上课时间15分钟内完成。发放问卷79份,收回问卷79份。经统计两个班97.5%的同学在初中阶段系统地学习国际音标的发音,在初中之前开始接触英语及相关的启蒙语音训练的分别占51%和55%,启蒙老师的语音的影响较大。英语专业的学生分别占20.5%和30%。认为语音十分重要的同学A班占74%,B班占62.5%;认为语音好等于口语好的同学A班占51%,B班占47.5%;认为好的语音能更好的帮助自己进行交流的同学A班占77%,B班占87.5%,认为好的语音能帮助自己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占A班占92%,B班占95%;认为好的语音就是单词读得标准的同学A班占77%,B班占80%。其它数据列表如下: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比班和实验班的语音状况相似,绝大部分来自方言区,学习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对自己的语音不满意,最普遍的语音练习手段是直接模仿。相对听、说、读、写等技能而言,语音在英语学习中长期并不被重视。多数学生认为好的语音就是音标读得准确,语音训练被错误的理解为跟读和认读音标。在课程开始之后的第8周,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课后学习状况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了调查。
调查显示,在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基于类似的学习动机和语音基础,实验班在课后主动参与练习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有更多的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方式上选择更积极地输出的方式,更多的学生意识到语音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在于重音语调和节奏而不是单纯的发音,有更高的学习目标。
在课程结束时,针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课程是否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a.是b.否;2.课程是否有利于了解了英语音标的正确发音方式?a.是b.否;3.朗读时能合理的利用发音技巧?a.是b.否;4.交流时是否能有意识的运用发音技巧?a.是b.否;5.语音中你最薄弱的环节是a.重音 b.语调c.节奏;6.考试时你最满意的环节是a.读单词b.读短语 c.读短文 d.演讲,相关数据见表格;7.课堂上参与和展现的机会多吗?a.多b.不多(表格中的数字代表问卷中的相应问题)。
数据显示课程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但就其效果而言实验班明显好于对照班。实验班同学的课堂参与明显多于对照班,交流时运用发音技巧的意识明显强于对照班,虽然,在发音上还存在不足,但实验班有更多的学生有潜力有意识改善语音状况。
(二)教学环节对比
在对照班,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复习——基础训练——语音技巧训练——原声欣赏——综合呈现。复习以串讲和提问为主,穿插典型的例句操练。基础训练从音标的发音的讲解,集合和音标相关的单词、短语、句子进行跟读。语音技巧训练从听有技巧的发音片断入手,讲解发音技巧,结合同一技巧的典型例句进行操练。原声欣赏包括歌曲、影片、表演秀、舞台剧、演讲等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对语音技巧的敏感度和应用意识。综合呈现部分以绕口令、近似语音操练、朗读和背诵等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语音知识和相关技巧。操练基本使用集体跟读的方式为主,单人演示为辅。要求学生每天课后语音操练半小时以上。
在实验班,应用校园的网络学习平台,部分跟读的基本训练在课前上传,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跟读练习。教学内容有相应的调整:复习——小组讨论——语音技巧训练——话题发言。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法,要求组员相互监督和依赖,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复习部分主要针对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进行语音的讲解,突出发音的要点。小组讨论部分旨在更好促进彼此学习的成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比、辨音、纠错的语音任务总结出组内的发音弱点,再进行跟读和操练。语音技巧训练部分,从听有技巧的发音片断入手,让小组成员讨论所听到的发音,结合同一技巧的典型例句进行操练,讲解发音规则。话题发言部分包括最小对语音操练和小组发言两种形式。针对某一话题或事件应用所给的句式发表小组观点,时间不超过一分钟但一定要用到语音技巧。小组成员必须轮流做发言人。发音人的发言会被录音,录音会发回小组进行听音纠错并给出评价。要求学生每天课后语音操练半小时以上。
(三)考察对比
考察分为朗读单词短语句子篇章和演讲四个环节。实验班的同学在单词对比读音的准确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班。读句子篇章时对重音语调节奏的把握水平两个班相当。演讲环节实验班在应用语音技巧的意识上,演讲时的积极自信的状态上明显优于对照班。
四、结论
良好的语音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好的方法和强烈的学习意识能更好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法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同伴之间合作互助为基础,组员分别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组内面对面交流确保了学生大面积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和交流能力的发展。但对每个教学环节时间的把握,学生对任务的投入度,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仍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1]戈贇.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C].2010,(4):10-13.
[2]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7):32-33.
[3]许奋荣.从英语演讲比赛看语音教学[J].河西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