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论视角
2012-08-15刘丽萍
刘丽萍
(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论视角
刘丽萍
(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现象的新理论,为研究语言以及文化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运用模因论作为理论依据,对网络语言模因进行分类,并且进一步探讨了网络语言模因发展的外部及内部原因。以期加深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理解。
模因论; 模因周期论; 网络语言
一、引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其特点是形式简洁、生动。[1](P13)网络语言交际的手段和载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运用的主体又大多是青年人,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具有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特点。[2]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已经使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宽容性也使很多在传统语言交际中不被接受的语词、句法成为可能,甚至变成流行语和受网民追捧的句式。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网络语言的变异。凡是活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变异之中,语言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3]网络的发展无疑加速了这种变异,丰富了语言的进化与发展。本文将以网络语言的变异为研究对象,从模因论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变异的机制,以此加深人们对网络语言的了解。
二、模因论
(一)模因(meme)
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引入了与基因相对应的模因概念,用以说明文化的传播,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4]模因(meme)是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源自希腊语“mimeme”,指“被模仿的东西”,是Dawkins根据基因(gene)一词仿造的。模因定义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被认为是文化模仿单位,其表现形式为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后期的模因被看作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5](P130-131)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6]模因靠复制而生存。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出现,在它被复制或被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得以复制、传播,它就可以被称为模因。[7]
(二)模因周期论
Heylighen[8]认为,模因从被新的宿主选择并随后被传递,要经过4个生命周期:
(1)同化(assimilation),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意味着宿主能将该呈现的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
(2)记忆(retention),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就越大。
(3)表达(expression),为了能广泛传播,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就是“表达”。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之一。
(4)传输(transmission),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介。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在传输阶段,模因从一个宿主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传输的过称也叫复制。
网络语言变异也是通过模仿而进行传播的语言模因,同样需要经历上述四个阶段。
三、网络语言模因的分类
何自然先生认为,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可分为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形式。(6)根据这种分类,我们认为,网络语言模因也具有两种类型:基因型网络语言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模因。
(一)基因型网络语言模因及其表现形式
基因型网络语言模因是指宿主大脑中模因的本质原型或相同信息异型传递。
(1)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
在适当的场合下,不改动信息的内容直接传递。某一个时期的网络流行语,会引起网友们的争相模仿,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些语言模因。但不管在何种语境中,语言模因的形式、内容、表达的意思都不发生改变。网络语境中,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往往直接套用。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往往用来形容找到知音而引起的感想、共鸣。
(2)相同信息异型传递
这种模因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在复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信息的变异,与原始信息大相径庭,但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原始信息,复制出来的内容仍是复制前的内容。很多网络语言模因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传递的。
谐音模仿
谐音模仿是指利用数字、英文等符号与词语发音相似的特点,用这些符号去替代词语。表达的意思不变,传播的符号改变了。比如:
1)甲:我们永远在一起,1314(一生一世)(括号内内容为笔者加注,全文如此)
乙:me 2!(我也一样!)
甲:我要下了哦!886:(拜拜咯)
乙:好,520:(我爱你)
(以上对话摘自笔者朋友QQ聊天记录,为保护个人隐私,用甲,乙来代替Q名,全文中的相似情况都作此处理)。
这段对话每一处都使用了数字与词语谐音的特点,用数字来代替词语或句子。
2)王二姐V5!(王二姐威武)(转自天涯虚拟社区)
除此之外,网络上还涌现出了很多模仿地方方言发音的词组。请看下例:
虾米(啥,什么之意,来自闽南语发音。)
偶(台湾普通话“我”的读音。)
符号相似
符号相似性,是指利用网络特殊符号或符号组合代替词语传递信息。符号相似通常用来仿拟人的面部表情。有网友甚至用这些符号创作出了一套人类表情符号系统。比如:
4)T T流眼泪的样子;^俏皮地向对方眨眼睛;3o3陶醉;:p吐舌头;@@高度近视;<@-@>醉了;o- o盯着…
这些符号利用了它们的组合形象与人类表情相似的特点,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人类的各种面部表情。
词语的拼音或英语词组首字母缩写
这种模因构成的规律是把词语的拼音或英语词组的首字母提出来,用这些首字母来代替这个词语。比如:
5)楼猪真BH。(楼主真彪悍)
6)楼上的太BT了!(楼上的太变态了!)
7)这是我的GF。(这是我的女朋友。GF为英语Girl friend的首字母缩写。)
(二)表现型网络语言模因及其表现形式
表现型传播是指不同的信息含义同型传递,这种情况主要有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以及同构异义横向嫁接。(6)
(1)同音异义横向嫁接
语言模因在保留原来结构的基础上,以同音异义的方式横向嫁接。在网络语境中,广大网民往往通过故意曲解使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约定俗成的语词在网络语境中都能获得新的生命。比如天才原本的意思是具有卓绝创造力、想像力或有天才的人。在网络语境中,天才的意思是天生的蠢才。偶像本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喻指盲目崇拜的对象,新指呕吐的对象。神童本指特别聪明的儿童,新指神经病儿童。
(2)同形联想嫁接
语言形式不变,但嫁接于不同场合导致产生不同的意义联想。很多网络论坛常用词就是使用日常词汇,通过联想嫁接,赋予这些旧词新的含义。“社区”原指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把社区搬到网络,它的意思就变成了网络版块。在社会生活中,“楼主”是指拥有某幢建筑的人,在网络虚拟社区中,指某个帖子的发起者。根据回复帖子的先后顺序,又有了一楼,二楼,三楼……
(3)同构异义嫁接
指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但内容变了,用另外的词语所取代。“黑客”一词是根据英语单词hacker的读音音译过来的,指在电脑领域有特殊才能或技巧的人。这类人运用自己的才能或技巧,要么专门检测系统漏洞,要么有可能做有违道德或法律的事。黑客一词衍生出了“×客”结构。如“红客”,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中国网络技术爱好者;“闪客”:使用Flash软件做动画的人;“博客”,一种网上共享空间,让人以日记的方式在网络上展现自己的形式。
铁道部发言人在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新闻发布会上说了几句话:“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随即引起网民的极大反响。有网友开始用“×××是奇迹,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作为高铁体(根据文体一词仿造)进行造句。来表达对事故发生及善后处理方式的质疑和不满。微博上出现一位叫“高铁体”的网友,发动了一个叫以“×××,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为句式进行造句的活动:
人民卫士:中国足协说:中国足球能进2014世界杯,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我不相信:北京今天没堵车,这是一个奇迹,但它就是发生了。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四、网络语言模因的发展动因
Blackmore(1999)认为,导致模因分化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的原因之一,是人类自身的特点和由此决定的模仿能力的限度,如感知系统的特点、注意和记忆的机制等。网络交际具有即时性、匿名性、多元性、互动性等特点。网络交际的这些特点给了广大网民最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网络语境的包容性也使得网络语言模因的变异顺理成章,甚至引领语言的变化发展。语言具有动态性,并且时刻处于变化之中。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布莱特(W1Bright)[9](P1)指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的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网络语言模因的变化也是社会生活进展的产物。根据Blackmore对强势语言模因和弱势语言模因的原因的解释,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对网络语言模因作为强势模因的动因进行分析,一个是语言外部原因,一个是语言内部原因。
(一)语言外部的原因
(1)标新立异、赶时髦等心理
网络使用者的主体是年轻人,他们易于接受新生事物,追求与众不同。在网络的世界中也是如此。为了彰显不同,在以语言交流为主的网络语境中,在语言上做文章成为了他们达到此目的所采取的方式。因此,网络语言模因的变化可以说这种心理驱动下的产物。
此外,我们可以把使用网络和网络语言的人看作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获得认同、融入这个群体,大家都会争相模仿网络语言。
(2)大众传媒的推动
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网络交际的即时性加速了网络语言模因的传播。凡是被大众同化的模因往往能在短时间内传播开来。
(3)经济性
语言使用中的“经济原则”(省力原则)要求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如果一个词足够的话,决不用第二个”[10]。网络语言模因往往使用数字、字母、符号等来简化表达,符合经济原则的要求,有利于网络语言模因的传播。
(二)语言内部的原因
网络语言模因具有简洁性、生动性、形象性。能通过新奇的方式很好的表达想法,思潮。它们的这种特性增加了被模仿的几率,也使流行变得更容易。Blackmore(1999:38)[7]指出: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所以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为数不是很多,只有很少一部分模因能够从一个人的头脑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从人的头脑拷贝到印刷品,从人的声音拷贝到光盘上。在自我复制过程中,有些语言模因要胜过其他语言,从而得到广泛传播。网络语言模因成功的攫取了人们求新求快的心理,使它们相对于普通语言模因来说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人们的兴趣,从而引起人们模仿,成为强势模因。
五、结束语
网络语言模因的变异顺应了时代发展变化下,人们心理及实际应用中的需求。模因论给我们认识网络语言模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网络语言的变异。究其根源,网络语言的变异就是语言外部原因和语言内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宿主的注意,增加它们被模仿的几率。同时,网络语言的这些特性也符合广大网民求新、求变的心理,因而能成为强势模因。
[1]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张谊生.网络新词“败”的形成与发展:汉语同形语素的感染生成及修辞解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2):62-68
[3]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和研究,2006,(2):109-110.
[4]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UP,1976.
[5]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7]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UP,1999.
[8]Heylighen,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A].Proceedings of the 15th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1998.
[9]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10]郭秀梅.实用英语科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
An Analysis of Web Language Var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LIU Li-pi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
Memetics,a new theory based on Darwin's Evolutionism,provides u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to explain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By exploring Memetic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this paper categorizes web language,andfurther discuss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for its development.Hopefully,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eb language can be gained.
Memetics; Memetic lifecycle; web language
H01
A
1671-9743(2012)01-0092-03
2011-12-20
刘丽萍(1983-),女,湖南衡阳人,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从事语用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