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牙个性化修复临床观察
2012-08-15李章谡牛云平
李章谡,牛云平
(1.黎城县人民医院,山西黎城 047600;2.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太原 030012)
在临床口腔修复工作中,存在着修复体过于机械、死板、千篇一律的现象。为探讨个性化修复的可行性,近5年来笔者对前来就诊、需要修复的部分患者,在充分、深入沟通,征得同意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5年至2009年口腔科就诊的上前牙缺失以及无牙颌并且愿意接受个性化修复的患者,共7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18~72岁。临床随诊观察至修复后18个月。
1.2 修复方法
a)根据患者牙齿缺失的情况,分别采用不同修复方法。固定义齿30例(钴铬合金烤瓷),可摘局部义齿20例(铸造钴铬合金支架、贺利氏树脂牙),全口义齿9例(上海仿生基托树脂、贺利氏树脂牙),固定活动联合义齿套筒冠8例及附着体3例,所用材料分别同上述固定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b)行全口洁治,必要时行牙槽嵴修正术及上唇系带矫正术。1~2周后开始修复。c)与患者充分沟通后确定修复体颜色、光泽、透明度。d)就诊时上前牙尚未拔除者,拔牙前取印模、灌制参考模型。必要时结合患者意愿作适当修改,如过长牙磨短,间隙改小,扭转、深覆盖、深覆合、反牙合程度减轻等。e)就诊时上前牙已经缺失的,仔细询问患者上前牙缺失前牙齿形状和大小、牙弓形状、牙齿有无拥挤、间隙、扭转、深覆盖、深覆合、对刃牙合、反牙合等情况。取印模灌制研究模型。在研究模型上试排牙,反复与患者沟通,直至其对牙齿形状、排列状况、咬合关系、丰满度都满意。以此作为技工制作的参考模型。
临床制作:采用固定义齿及固定活动联合义齿修复者,严格按要求进行牙体预备(特别强调在兼顾基牙抗力的前提下磨除足够厚度,以使技师有足够空间施展才能),排龈要充分,使印模能清晰反映出肩台,制作高质量临时冠桥,以保护基牙和龈缘。所有病例均采用3 M加聚型硅橡胶取印摸,以保证印模质量。所有病例均取牙合记录,并反映出丰满度,标出中线及口角位置和上唇下缘位置。g)技工制作:技师严格照参考模型、牙合记录及其他设计要求制作修复体。
个性化特征为:中切牙轻度外翻10例,中切牙轻度内翻4例,中切牙间隙8例(0.5~1 mm),侧切牙较小4例(近远中径较正常小0.5~1 mm),侧切牙轻度舌向错位10例,尖牙轻度唇向错位20例,上前牙轻度拥挤15例(拥挤度2~4 mm),深覆盖25例(3~5 mm),前牙对刃牙合6例,前牙轻微反牙合2例。患者的修复体同时具有多项特征。
临床试戴:固定义齿及前牙区带附着体的烤瓷冠先用藻酸盐印模材临时粘固,至少一周后在患者满意的情况下永久粘固(带附着体的烤瓷冠再取集合印模,进行活动部分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及全口义齿排牙合都要试戴蜡型,患者对牙齿、牙弓外形、丰满度、咬合关系满意后再完成修复体。
临床粘固:固定义齿及固定活动联合义齿的固定部分用松风聚酸锌水门汀粘固。
修复后应注意:a)固定义齿:避免咬过硬食物,以免发生崩瓷;若出现疼痛等明显不适应及时就诊。戴用义齿期间应定期(0.5~1年)口腔检查。b)活动义齿,告知患者正确摘戴方法,防止用力过大造成义齿变形、损坏;戴体积较大的活动义齿会有不适感,如说话不清、恶心、咬唇、咬颊、咬舌等症状,适应一段时间后可消失;注意义齿和余留牙齿清洁,夜间休息时摘下义齿清洗后用凉水浸泡,切勿用热水浸泡,以免变形。0.5~1年定期口腔检查。
1.3 疗效评价
自修复体完成至18个月后,患者自觉修复体功能良好,对修复体外形(包括面型、丰满度等)、颜色满意为成功。以上三项中有一项不满意则为失败。
2 结果
固定义齿修复30例,29例满意,1例对颜色不满意,修改颜色后满意;活动义齿(包括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修复29例,26例满意,1例对颜色不满意,修改颜色后满意,2例对中切牙内翻不满意,修改为正常弧度中切牙后满意;固定活动联合义齿修复11例,全部满意。上前牙个性化修复成功率达91.4%。
3 讨论
美容修复应达到牙齿与牙龈、口腔周围软硬组织及面型的完美协调[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口腔修复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而修复导致的“千篇一律”现象愈来愈重。如何破除这种现象,使每件修复体都自然逼真、具有个性化和生物学特征并使之和谐地融入患者,成为其身体中的一部分,而非“机械戴入的假牙”,这就要求医生做到全面、认真地与患者沟通,以达到完美的效果。a)一定要把患者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和社会属性以及对修复结果的夙求。b)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介绍相关医学知识及目前可供选择的修复手段,详细说明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让患者作出选择。c)坚信患者是决策者,检验美的唯一标准是患者的认可。
通过本资料观察笔者体会到:a)应慎做中切牙内翻修复体;b)修复体的颜色确定仍是修复工作的难点,患者对牙齿微小的颜色偏差都是很敏感的。在患者、医师、技师三个环节中出现的任何辨色误差均会导致修复体失败[2]。这就需要更先进的比色手段及高超的制作工艺,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的审美观。对近五年接诊的70例上前牙缺失患者,笔者在与患者、技师充分沟通并结合试排牙,参考模型等措施的基础上,行个性化修复,绝大部分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提示从事修复工作的医师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行个性化修复是可行的。
[1]平雅坤,孟令强,李雅娟,等.烤瓷冠在前牙个性美容修复中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21(3):330.
[2]姚江武.现代口腔色彩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