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专题教学模式探究——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
2012-08-15廖金香
廖金香
(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根据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 《意见》),教育部从2006级大学生开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并使用统一编写的教材。《意见》在关于“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中提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基础”课作为《意见》中要求的四门必修课之一,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并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基础”课由“98方案”中的两门课程有机融合而成,课程面临着内容多课时少,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老师多,学法学专业的老师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不少实际问题。如: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兼职老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老师讲不好法律基础的内容,学法学专业的老师讲不透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等。针对这一现状,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专题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探究
专题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分层次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章节的界限进行整合,形成既先后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不同专题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专题教学模式打破了一门课由一个老师负责全部教学工作的惯例,改为由学有所长或者确有研究的相关老师实施专题教学,由一个老师负责一个专题或者两至三个专题,但对班级的管理工作始终由一个固定的老师负责。吉首大学承担“基础”课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共七人,其中两人本科所学专业为法学,五人本科所学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每学年承担本科、专科近5000人的教学工作。学校采取下半年开展文科学生的教学工作,上半年开展理科学生的教学工作的方式,有效地将教师全年的工作进行了合理安排。开展专题教学前,七位老师进行了专题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符合“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重要指导方针。“基础”课教学要使普通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达到 “精”和“管用”的要求,就必须避免单一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和创新。专题教学模式由学有所长或确有研究的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更容易达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目的。
(二)化解“基础”课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要化解“基础”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必须改变蜻蜓点水式的平铺直叙,改变按教材章、节、目的顺序面面俱到的讲授方式、改变一个老师“打通关”的教学模式。专题教学模式通过重组知识体系省去重复内容,将重点突出,将难点分解,用同样的时间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达到发挥教师所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
专题教学模式根据教师所学专业、所从事的研究来进行教学专题任务的安排,教师在专题方面知识扎实,且能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某一专题的备课中,教学内容更熟悉更充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能得心应手,且通过对所有专题的反复讲授和历史回顾、分析,对前沿研究成果进行吸收和总结,增加教师的知识积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最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四)实现提高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目的
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完全按照教材体系不分主次,不分先后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本科和专科)、不同专业(文科、理科、工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专题教学模式在设计专题中就已经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并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区别对待,能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专题式教学模式的专题设计
通过教材内容重构的专题设计是实现专题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是专题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科学合理的专题设计才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专题设计中,必须广泛吸纳最新科研成果,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重组知识体系,突出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应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总结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汇集体智慧于一体,将“基础”课分为五个专题。
专题一:大学、大学生、大学生活。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全面认识大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认清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大学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专题二:人生观教育。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科学的认识和评价人生,设计自己的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信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专题三: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把握爱国主义含义和内容;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新时期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主题和根本任务;使学生自觉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行,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专题四:道德观教育。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按照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专题五:法制观教育。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掌握法律常识,锻炼法律思维,培育法律精神。
三、专题教学模式的管理及完善
(一)运用科学手段加强专题教学模式的管理
加强管理是实现专题教学模式的保障。专题教学模式管理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和教务管理系统地管理。对教师的管理,主要是由教研室负责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尽管每个老师负责不同的专题,但每个专题的教案的编写、课件的制作应该汇集体智慧于一身。每个月,教研室组织所有任课老师集中讨论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安排固定的老师负责每个班级学生的考勤、作业批改和点评、社会实践指导等,以免出现学生管理的缺位。科学的教务管理系统是有序进行专题教学的前提。加强教务系统管理,使每个师生提前知晓上课的地点和对象。实践证明,采取学生上课地点不变,教师更换教学教室的方式更科学可行。
(二)从根本出发,不断提升“基础”课教师素养
专题教学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其根本还在于教学主体素质的不断提升。《资治通鉴》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基础”课教师在引导大学生成人成才方面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特别需要努力全面提升人格素养、教学素养和学术素养。
人格素养是“基础”课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教学魅力的根本源泉。教师的人格素养包括: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公道、正派、善良、宽容等。
教学素养是开展“基础”课教学的基础。“基础”课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一要注重提高理论水平、摸索教学规律;二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把握重点难点;三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四要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和社会热点,并有机地融入教学中。四要注重教学方法,多用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术素养是“基础”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的学术素养,关乎专题教学的水平和层次,是提升教学质量之所需,是教书育人之所需。学术素养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长期的努力,同时,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首先,“基础”课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广泛的知识储备。其次,“基础”课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再次,“基础”课教师要始终保持年轻、开放、包容的心态,善于与学生交往,尝试以学生的视角去观察与体验生活,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好,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找到共同语言,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专题教学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师生的认可和赞许。总之,专题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促进教学良性互动,是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1]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逻辑主线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9):44-48
[2]杨丽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施专题教学的必要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101-102
[3]陈志宏,徐玉生.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要点[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335-338
[4]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63-65
[5]崔永和,黄晓燕.思维对话——哲学社会科学教研的有效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