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

2012-08-15王雅丽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校园文化人文

王雅丽, 王 倩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教育战线的具体体现。在教育领域,学校不仅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基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桥头堡。要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这就要求学校切实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依托,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不仅可以通过整合学校办学的优势资源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而且可以进一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味。

(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校园文化的开展提供了平台

繁荣校园文化,探索素质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化素质养成课开发以活动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活动,既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又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手段。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校园文化的开展增加了内涵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与普通的校园活动相比,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为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有利于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加强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这些都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

(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校园文化的开展改善了环境

利用文化素质养成课程的实践,组织带动学生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环境的整洁和绿化,校训和行为的规范,人文景点、教室与实验室布置,图书资料建设等等,都要有带有一种学术性和文化氛围,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进而提高其文化层次。

二、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目前,高职院校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文化素质课程相对于专业课来说呈边缘化趋势,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系统性,课程组织缺乏逻辑性,且普及性较差,覆盖面不够宽,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改革,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在层次上亟待提升、在内涵上尚有待拓展,从校风、教风、学风三个层面看人文精神比较欠缺。

为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如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现代性与传统性、专业性与基础性、职业性与人文性的矛盾,我们探索实施了“一门课程、两个课堂、三个阶段”的解决路径。其中“一门课程”指由基础教研室设计开发的“理论-实践一体”特色课程,通过优化文化素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设,全面提高文化素质课程质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培养出具有一定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两个课堂”是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尤其注重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系列活动,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三个阶段”是指文化素质养成课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大一、大二、大三选修不同的课程模块,第二课堂活动也会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活动以不同年级的学生为核心群体,带动和辐射全体在校生。详述如下:

(一)一门课程:文化素质养成课

1.理论教学部分:

课程名称是文化素质养成课。其中包括传统文化、文学鉴赏、艺术鉴赏三个模块,由各系针对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任选其中两个模块组成适合本专业的文化素质养成课,实施模块教学,各模块培养目标如下:

传统文化模块:《传统文化》课程的任务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通过剖析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和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感受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要让学生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思考和批判,从中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对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学鉴赏模块: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阅读和品味文学作品,培养良好的审美心态和纯正的艺术审美趣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并且能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

艺术鉴赏模块:通过对艺术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感受,对音乐、美术、影视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学习综合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艺术的感知与欣赏、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在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基础上,拓展审美视野,发展个性,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程度得到提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实践教学部分: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繁荣校园文化,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以大学生文化素质养成课为基础,配合教学内容实施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每一个模块都对应设计比赛和活动。结合学生实际,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创意大赛、开设“文化讲坛”、举办“大学生文史知识竞赛”、古典诗词朗诵比赛、读书沙龙、电影赏析等活动。对每项活动都从目的和意义、参加人员、具体实施办法、举办理由、可行性分析五个方面做了详尽的分析,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操作过程可检测、可控制,结果可检验、可评价。

实践教学的总体原则:活动契合每个模块的理论教学内容,由选修相关模块的学生和授课教师为核心,带动辐射全体在校生。每两个月举办一个主题活动,平时还设有常规活动,如文化讲坛和读书沙龙等。活动形式灵活多样,由老师、学生共同组织,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三个阶段:分阶段教学

为完善文化素质养成课程体系、避免课程设置上重专业轻基础造成的结构性缺失,我们将文化素质养成课的三个模块放在三年中进行,每年开设一个模块。

传统文化模块在大一开设,作为文学鉴赏和艺术鉴赏模块的基础和先导课。此模块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己任,重在“人文精神”的养成,将人文精神落实到高职学生的工作和人文道德实践中。

在传统文化模块的基础上,文学鉴赏模块在大二开设。此模块能进一步展现语言之美、意蕴之美、创造之美,是前一模块的延伸和具体化。其中也会涉及到简单的文艺理论,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为第三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艺术鉴赏是前两个模块的后续课程,大三开设。大三学生有前两个模块的积淀,可以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他们即将结束学习走向社会,艺术鉴赏模块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为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点。

鉴于各专业在选择模块时通常只选择两个模块,缺失的模块可以通过举办第二课堂活动来弥补。通过参与实践课程来完成人文素质培养目标。

实践证明,“理实一体”的文化素质课程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当然,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门课程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依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经验,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议。

三、通过构建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在依托文化素质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前提下,我们把所获经验推广到其他基础课程中,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抓手,构建以“一个基地,两个平台,五个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个基地”:依托各种“理论-实践一体”的基础课程,整合学校教学资源,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打造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加强物质环境、组织管理制度、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使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发挥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

“两个平台”是指“基础素质教育平台”和“职业素质教育平台”。前者以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目标,围绕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学生基本能力的培育,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后者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围绕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职业心理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趣味高雅、人格健全,一专多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个工程”:①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工程。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开展“理想与信念论坛”等教育活动,培育学生成长为新时代的具有远大理想的高技能型人才,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②道德法纪素质培养工程。聘请专家开办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烈士墓,参观英雄纪念碑、革命纪念馆、伟人纪念堂等革命教育场所,观看红色电影,编写道德法纪案例汇编,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学习、宣扬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学生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③科技人文素质培养工程。通过开展周末文化广场、周末影院、校友论坛、专家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发奋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审美情趣,培育学生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立足专业牢固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④心理素质培养工程。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心理健康培训等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大力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即培育心理健康、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等综合素质。⑤职业素质培养工程。结合专业特点,广泛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类活动,通过专业技能练兵、专业技能比武、专业技能展台、专业论坛、专业实践活动等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

[2]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3]王伟.校园文化活动指导[M].南海出版社,1999.2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校园文化人文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人文绍兴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