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 追求高校德育实效:以滁州学院为例

2012-08-15张家智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红色德育资源

张家智

(滁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安徽滁州 239000)

一 红色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并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遗存,它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内涵。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在政治教育、文化传播、精神传承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红色资源不仅凝结与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而且还蕴含着先进的时代价值观念,其主要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价值观,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等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精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的接班人,必须高度重视并主动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历史传统价值和时代精神内涵,并以科学的方式、有机的方法融入高校德育之中,对于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 红色资源在我院德育中的创新运用

滁州地处皖东,曾经是全国著名的抗日十九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刘少奇、徐海东、张云逸、谭震林、罗炳辉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战斗和生活过,无数的革命先烈在这里洒下了鲜血和汗水。定远藕塘曾被称为“小莫斯科”,来安半塔曾被称为“小延安”,红色资源因此比较丰富:有被列入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区的定远藕塘烈士陵园和中原局旧址,定远王小庙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来安半塔烈士陵园、天长龙岗抗大八分校旧址、南谯区瓦屋薛刘少奇故居、全椒周岗烈士墓群等红色景点等。它们有的保留了皖东军民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历史照片或实物,有的保存了为革命牺牲和作出贡献的著名烈士遗像、遗物,有的更是记载了多达万名为国捐躯的先烈英名和可歌可泣的事迹,现已成为皖东及周边地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闻名遐迩的滁州凤阳县小岗村(全省和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享誉全国的大包干发源地:1978年12月,小岗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一举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自此,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2005年6月19日开馆的大包干纪念馆,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及其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时至今日,这里还人人传颂着“全国优秀党员”、“模范基层干部”、“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百名优秀村官”、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的先进事迹......凭吊皖东大地上丰富的红色资源,勾起了人们一串串红色的记忆。来到这里,既可以追忆老一辈革命家和改革者们的光辉足迹,感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又可以感受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的党性原则、坚强的群众观念、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以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优良作风。

作为一所地处皖东的普通高校,近年来,滁州学院充分利用驻地及周遍的红色资源优势,努力打通校内校外两个教育渠道,积极拓展主题教育阵地,采用“走出校门看变化、回到校园细消化、联系实际促转化”的方法,坚持以红色资源为素材,以革命遗址为课堂,以英雄模范事迹为教案,带领学生“走出去”,通过瞻仰革命遗址,凭吊先烈遗迹,参观改革故里,追忆革命先锋、改革先驱,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让学生在回忆烽火硝烟的岁月时接受心灵的洗礼,在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感受思想上的荡涤,从而使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渗入学生的思想,进而溶入他们的心灵和血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课与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得以有机地融合,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培育得以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显著增强。

在将红色资源运用到高校德育的过程中,要以红色资源为媒介,注重感性与理性、内容和形式并重,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坚定同学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激发保持其爱国热情和树立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他们明荣知耻的道德意识,在生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让大学生们自觉地接受教育。我们学院的具体做法是: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师生头脑的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工作;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切实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加强德育理论课程建设,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效果,通过中国革命史、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以鲜活的革命事迹支撑理论观点,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的说服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结合起来。

(二)积极开拓德育教学实践基地。学院在掌握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制定了开展具有皖东特色文化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方案,与各区、县(市)职能部门签订共建协议,建立了南谯区中共苏皖省委旧址、刘少奇同志故居,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来安皖东烈士陵园和半塔保卫战旧址、定远藕塘烈士陵园和中原局旧址、全椒周岗烈士墓群、天长历史博物馆、抗大第八分校旧址和罗炳辉将军纪念馆等11个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组织学生走进实践教学基地,重温入团、入党誓词、聆听英雄故事、瞻仰烈士遗迹等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并融入皖东历史文化,接受身心的洗礼与灵魂的升华。多年来,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校地共建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赴驻滁部队开展“军营一日”活动,主动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与此同时,为了巩固德育效应,深化教学效果,还积极组织院(部)与城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结对共建,先后有100多名学生担任过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等工作,让学生课余顶岗实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视校园网络德育阵地建设。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大学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成为网民的主体和生力军。网络一方面给他们提供大量的信息,方便他们的交流,带来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给他们还未定形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带来巨大冲击,产生种种问题和负面影响。有鉴如此,我院德育工作者力求正确面对网络发展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主动出击,抢得先机,根据互联网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身心要求,基本上做到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全力探索新的德育方式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我院《蔚然深秀》、《学工在线》、《琅琊青年》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密切贴近学生实际开设栏目,并及时更新内容,在学生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学院积极构建红色资源教育的网络阵地,并以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阶段及各条战线的先锋模范人物为楷模,以他们英勇顽强的斗志以及光辉事迹为素材,紧密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实际,适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校风校纪教育、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教育、安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奠定了基础。

(四)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环节及有效的载体。学院始终坚持用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红色文化来充实校园的文化建设,营造校园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氛围,通过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每次重大活动(如校庆、迎新生、欢送毕业生、庆元旦、运动会等)的大型文艺表演中,都精心安排了红色文艺节目,把红色资源作为开展活动的底色;在“百场讲座”、“博教论坛”等学术论坛上邀请名家与学者开展专题红色教育讲座,积极拓展教育途径,强化教育效果,提高教育层次;学校还定期举办红歌会、红色文化讲坛、红色专题展览、红色演讲等活动,极力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使红色文化在南、北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学院还积极结合大学生的党团建设工作,通过教育引导、政策引导、激励引导等多种措施,多方鼓励大学生创先争优。每年的“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双优毕业生”、“十佳志愿服务明星”、国家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创先争优氛围。大学生党员还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发出“创先争优人人有责,文明修身从我做起”倡议,广大团员青年竞相参与学院确定的“学习沈浩比贡献,创先争优展风采”主题实践活动。全校现有6000多名注册青年志愿者,自发组成了数十支服务队,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在校内,志愿者主动开展了文明监督、卫生保洁、食堂维秩等活动;在校外,志愿者积极开展爱心家教、敬老助困、文化服务、社区助理等活动。

滁州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科学地认识到红色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独特价值,还有机地使其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并充分发挥其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升本以来,我院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校园持续安全、稳定、和谐,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在考级、考证、考研、考编等各类考试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有5000多名大学生光荣加入了党组织,有2000多名大学生考取了研究生或“专升本”,各级各类的先进典型人物不断涌现。滁州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五年为全国先进,学院先后两次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单位”,三次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高校”,并荣获“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2011年12月学院再创辉煌,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因为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深刻了解历史,才能为现实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把握和指导现实。红色资源具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特点,它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由历史传统精神丰富和发展而来的新民族精神。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既要注重深入挖掘其优秀的传统内涵,又要不断地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赋予其新的内容。坚持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张旗鼓地培养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理直气壮地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让他们逐步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行为习惯,使他们在不断增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的基础上,茁壮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书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占毅.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7).

[2]陈哲.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党政干部论坛,2011(05).

[3]沈全.红色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创新运用[J].人民论坛,2011(08).

[4]中共滁州学院委员会.重视校园文化和环境育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内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红色德育资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