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缅甸民族国家构建

2012-08-15钟贵峰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殖民统治殖民者民族主义

钟贵峰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昆明 650091)

民族国家是一种发轫于西欧,并经过长期的演进形成的国家形态,“从本质上看,民族国家就是以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为基础的主权国家”。[1]民族国家的内涵相当丰富,一般来说,它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民族国家是主权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的国家及人民的国家。缅甸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国家之一,它以紧张的族际关系、突出的民族矛盾、尖锐的政治冲突吸引着世人的眼球,其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可谓是步履蹒跚、举步维艰。由于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和统治,缅甸民族国家形态的演进的路径不能按着自身演进的逻辑从王朝国家演变而来,而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做出权变选择的。在反抗英国和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独立的民族主义运动中,缅甸民族国家才逐渐构建起来。

一 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背景

缅甸从11世纪开始才出现中央封建国家,历经蒲甘、东吁、贡榜三个封建王朝,孟人、掸人、若开人也曾分别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或统治过缅人。缅甸构建民族国家的历史背景及历史进程有自己的特色,与最早出现民族国家的欧洲有很大的不同。按照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进程来看,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民族国家是由王朝国家演变而来的,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演变和发展的目标形态。世界各国民族国家的构建大都以欧洲民族国家的国家形态作为蓝本,但在后来出现的很多民族国家的形态与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相去甚远,特别是被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路径与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路径也大相径庭。被英国殖民统治半个多世纪的缅甸,其民族国家构建的路径与欧洲民族国家构建的路径迥然不同。缅甸民族国家的构建并不是建立于自身封建王朝国家的演变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而是在英国殖民势力压迫下进行权变选择的。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缅甸或许也会按着自身演进的逻辑,实现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演变的态势进行顺承过渡。

“民族国家的构建涉及两个基本的问题或环节,一是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二是新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1]没有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构建民族国家则无从谈起。而新形成的民族只有对国家产生了认同感,民族国家才会出现。在1885年前,蒲甘、东吁、贡榜三个封建王朝在不断更替中,创造了“民族”,但此民族并非是新的民族共同体,换言之,那时作为主体民族的缅族其实就是作为主体“人口单元“的缅人,并未具备现代民族的条件。缅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方面也未被唤起,谈不上民族主义的兴起,因而也没有现代民族的整体意识,那时的缅族是王朝国家意义上的民族。至于其他少数民族,如克钦人、克伦人、掸人、钦人、克耶人、孟人、若开人(阿拉干) 等就更谈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他们与缅人一样(甚至在很多方面远不如缅人),也不具备现代民族的整体意识,其民族意识未曾觉醒,民族感情也没有被唤起,因而称之为“人口单元”而不是民族也许较为恰当些。“这样一种过渡的人口单元要想成为一个现代的民族尚待时日,而要‘过渡’到‘民族国家’恐怕更加虚无缥缈”。[2]123虽然此论持较为悲观的态度,但也不能不说明当时缅人、克钦人、克伦人、掸人、钦人、克耶人、孟人、若开人等在当时尚未具备一个现代民族应该具备的条件。可见,在1885年前,缅甸各民族并没有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构建民族国家的历史前提就无从谈起。

二 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

缅甸民族国家的构建需要解决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是从殖民统治中争取国家的独立;第二是形成现代民族,并促使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统一起来;第三是建立的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缅甸民族主义的形成、民族主义运动的开展、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及国家的独立等,都是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民族主义的形成

民族主义在推动民族国家构建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民族主义,特别是独立性民族主义或称为反抗性民族主义,这是在一种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觉醒的基础上,“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本民族独立的国家政治体系的积极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入侵以及由此达成和维持的民族统治,珍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要求弘扬民族精神,争取和维护民族的政治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主权国家”。[3]245这种独立性民族主义为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提供了强大有力的思想武器。缅甸在倍受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和压迫下,独立性民族主义的形成,它既对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后来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784年缅人征服若开人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而此时的英国,正在为如何彻底统治缅甸而煞费苦心和不择手段。缅甸族际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激化,为英国全面统治缅甸抓住了难得的时机。英国殖民者利用少数民族想摆脱缅族的统治,利用族际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和冲突,终于在1885年对缅甸实现了完全的殖民统治。“英国人把缅甸作为印度的一个省, 并且‘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别有用心地把山区居民与缅甸人分开”。[4]在英国殖民者长期残酷的侵略和大肆的掠夺下,缅甸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感情开始迸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在形成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经过民族精英的加工……民族知识分子的概括整理和理论论证从而系统化、理论化后,就逐步演变成为完整的思想体系——民族主义”。[3]237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的唤起,很快就形成了民族主义,而且经过昂山等一些民族精英的加工形成了反抗性的民族主义。在这些民族精英的号召下,这种反抗性民族主义发挥了巨大的能量。有了强大而有力的思想武器,缅甸随即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独立的民族主义运动。

(二)现代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民族是在王朝国家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这种“民族”并不是现代的民族共同体。现代民族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共同体,是一种新的民族共同体,这是民族国家构建中必备的条件。因此,缅甸要构建民族国家,就必然要形成现代民族共同体。缅甸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主义运动中,促进了现代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并使之走向成熟。现代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标志着缅甸已经完全具备了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条件。

自从英国对缅甸实行了殖民压迫,缅甸人民就开始了抗争。由于力量的悬殊,缅甸长期被英国殖民者统治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后,缅甸作为不列颠殖民帝国的一部分,被英国拖进了大战的漩涡。当时缅甸民族主义运动面临着双重任务:“既要争取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又要对付法西斯奴役的威胁”[5]。1939年缅甸成立的“缅甸自由联盟”标志着民族国家构建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联盟为团结民族力量,形成统一战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巴莫被选为“ 联盟” 的主席, 昂山当选为总书记,这些民族领袖在激发民族主义、开展民族主义运动、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侵略缅甸后,英国殖民统治变成了日本殖民统治,缅甸仍然是处于被残酷的压迫和掠夺中,甚至比起英国殖民者,日本殖民者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实行垂直一元化的军事法西斯统治方式,各民族都处于日本的直接控制下。昂山等人最终看清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嘴脸,为了实现真正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与日本的合作转向斗争,又开展了新一轮的反抗侵略者的民族主义运动。

缅甸在长期、曲折的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中,民族意识完全唤醒起来了,民族感情激发出来了,民族主义真正兴盛起来了。民族主义的出现和盛兴反过来又促进了缅甸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缅甸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并使之走向成熟。此时,缅甸构建民族国家的历史前提已经完全具备。

(三)国家的独立与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民族国家是主权国家,一个没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不可能是民族国家。在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建立在王朝国家基础上的民族国家,继承和包涵了王朝国家的国家主权”,[1]而缅甸却不一样,王朝国家被英国殖民者撕的支离破碎,并最终被完全殖民统治,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根本无国家主权而言,因而也无法从王朝国家中继承和包涵这种国家主权。唯有向殖民统治者开展民主主义运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并最终实现国家的独立,这样才能获得国家主权。这就决定了缅甸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获的国家独立才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撤出了缅甸,但英缅总督率领其流亡政府从印度回到缅甸,妄图继续实行战前的政治制度。然而,“在缅甸国内,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缅甸国内形势已经不允许英国殖民者的统治”[6]587。昂山领导的缅甸自由联盟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的真正独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在此形势下,英国殖民者再也无法违背历史前进的潮流,缅甸独立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1947年2月,昂山等人与掸邦、钦族、克钦族代表在掸邦的彬龙镇签署了《彬龙协议》,使得除克钦族、克伦尼族(克耶)之外的少数民族与缅族领导人就联合建国达成一致意见”。[7]280《彬龙协定》为缅甸建立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其意义相当深远,内容十分独特。虽然克伦族、克伦尼族未参加,但大部分少数民族毕竟与缅族共同签署了这历史性意义的协定,这在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是民族国家建立的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此外,在1947年9月颁布的《缅甸联邦宪法》中规定:“‘缅甸’为主权独立的共和国,称为‘缅甸联邦’”,“‘缅甸联邦’领土包括‘缅甸’全境”,“缅甸的主权属于全体人民”。[8]249《缅甸联邦宪法》的颁布,真正意味着缅甸有了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态。

由于缅甸族际矛盾由来已久,加上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推行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以及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中造成的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极端不信任,这对刚刚建立的缅甸来联邦说,无疑是潘多拉的盒子,随时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但缅甸联邦终究是在缅族与各少数民族经过权衡而做出的选择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他们相互妥协的产物。尽管这种联合是相当脆弱的,但也充分说明了除克伦族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缅族对缅甸联邦的认同。因此,一个拥有主权且属于人民的国家,而且得到了各民族认同的国家诞生了,换言之,缅甸民族国家真正建立起来了。缅甸民族国家的建立,就意味着缅甸民族国家构建进程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民族国家建设的开始。

三 阻碍缅甸民族国家构建进程的几个重要因素

在长期的反抗殖民的民族主义运动中,缅甸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二战后各民族同意建立缅甸联邦,而且依据联邦宪法条款,这个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根据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此时的缅甸联邦完全符合民族国家的外壳形态,因而缅甸民族国家建立起来了。然而,缅甸在构建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说步履蹒跚,困难重重,诸多因素和问题以及它们交织揉搓在一起,阻碍了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

(一)英国殖民统治及其造成的族际矛盾和冲突

1885年,缅甸沦落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完全处于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缅甸历史发展的进程,国家形态的演变路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缅甸本来可以按照自身演进的逻辑,从王朝国家过渡到民族国家,可以继承和包涵王朝国家的国家主权,这是一国内部的问题。但是,因为英国对缅甸的吞并,缅甸不可能从原来的王朝国家顺承过渡到民族国家,这就使得国家主权的获得渠道及取得方式变得复杂了。由于英国殖民者对缅甸的殖民统治,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起点、采取的具体方式及延续的时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构建的历史起点推迟了,采取的具体方式变化了,延续的时间加长了。

此外,英国为维护殖民统治实行的“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政策给缅甸的族际矛盾和冲突埋下了导火索,进一步加深了缅族和少数民族的隔阂。不论是政治、文化还是经济上,英国殖民者都人为地把缅族和少数民族对立起来。政治上,英国殖民者“在缅族居住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并先后实行一系列行政、司法制度的改革……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基本上保留各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维持当地民族上层原有的特权和地位,通过他们对少数民族实行控制和统治”[9]28。“英国殖民者在少数民族间招募雇佣军,利用这支队伍去镇压缅族和其他各民族人民的反抗。”[10]32而且,在“文化上,西方传教士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基督教,兴办学校,扩大了缅人和少数民族在宗教上的差异”[10]32。此外,在经济上,殖民政府对缅族地区实行经济发展,而对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是保留落后的生产关系。由英国殖民者人为造成的族际摩擦、矛盾和冲突就成为缅甸民族国家构建不可逾越的障碍,对民族国家构建的进程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并成为后来民族国家建设的绊脚石。

(二)民族领袖造成的族际冲突

民族领袖对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领袖是相当重要的政治角色,在形成民族凝聚力、开展民族主义运动、领导国家构建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由于民族领袖个人的色彩鲜明、影响力巨大,一旦他们主观的态度和决策不当,就会对民族和国家问题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历史的发展进程。昂山将军被称为缅甸的“国父”,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民族主义运动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他一些不当的决策也对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第二此世界大战初期,昂山试图依靠日本的力量争取国家的独立,本来他的愿望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很残酷,他与日本人的合作不但没有赢得民族的真正解放和国家的真正独立,反而是赶走了恶狼却引来了老虎。当昂山领导的自由联盟与日本合作的时候,克钦族和克伦族却站在英国一边,依然依托英国殖民者的庇护和支持。双方的冲突似乎无法避免,在随后的“克钦族与昂山领导的缅甸独立军的冲突造成了1800名克伦人的死亡”[11]7,这次冲突所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双方旧的矛盾未调和,新的矛盾又出现。如此,缅族与克伦族矛盾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不信任可谓根深蒂固了。当缅甸民族国家建立后,克伦族对缅族的不信任,使克伦族对新建立的民族国家的认同问题也造成了影响。

(三)各民族对国家认同的根本分歧

缅甸各民族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存在根本的分歧,虽然建立了缅甸联邦,但彼此的关系也不是铁板一块,对联邦的认同并非是一致的。就克伦族而言,它与缅族对国家的认同是截然不同的,“克伦族与缅族间对立情结,已由历史上封建时期奴役统治、英国殖民时期宗教信仰变迁,扩张至独立后缺乏国家认同的政治立场对立”[12]75-76,这种国家认同的根本性分歧导致了民族国家构建难于跨越的第一道坎。“缅族认为缅甸这个民族国家的人民包括了在这里居住的各民族成员,少数民族应该有严格界定并具有必备的条件,单一的‘国族’是唯一应该提倡的,它基本上不认为克伦族是严格意义上的少数民族”。[2]118缅族的这种态度导致了克伦族对民族国家的认同的弱化,克伦人不认为缅甸是自己的国家,认为他们自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完全具备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的条件,而缅甸仅仅是缅族用来统治其他民族的政治权力机构。缅族与克伦族之间的矛盾是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进程中就开始出现的,随着民族解放和独立建国的历史进程的发展,这种分歧逐渐扩大,甚至尖锐到白热化的程度。缅族开展民族主义运动的矛头是指向英帝国主义的,其根本目的是摆脱英国殖民的统治而建立独立的国家。而克伦族发动民族主义运动是依托英国殖民者的支持和庇护,矛头是指向缅族的,其根本目的是免遭缅族的统治而建立独立的“邦”,甚至是独立的“国”。而且在缅甸联邦建立后,“克伦人一直充当了整个缅甸少数民族分离运动统一战线的主导者,并且与缅甸民主力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13]各民族对民族国家认同的根本分歧无疑阻碍了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

结语与思考

缅甸民族国家是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及实现国家独立的民族主义运动中构建起来的。由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时之久、历程之艰、困难之大,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可谓是举步维艰、步履蹒跚。英国殖民统治及其造成的族际矛盾、民族领袖决策不当造成的族际冲突以及各民族对国家认同的根本分歧等因素,阻碍了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民族国家的建立,意味着缅甸民族国家构建进程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其民族国家建设的开始。总的来说,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和国内外复杂背景下构建起来的缅甸民族国家,本质上是很脆弱的,虽然具备民族国家的外壳形态,但尚不具备民族国家的真正内涵。这样一种有民族国家之名,而无民族国家之实的缅甸民族国家,就必然影响着以后其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

[1]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J].政治学研究,2009,(4).

[2]陈衍德.多民族共存与民族分离运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周平.民族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陈衍德.从民族解放运动到民族分离浪潮——20 世纪东南亚民族主义的角色转换[J].东南亚学术,2003(5).

[5]陈显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缅甸的民族解放运动[J].历史教学,1984(6).

[6][缅]我缅人协会史编辑委员会.我缅人协会史[M].仰光:文学宫出版社,1976.转引自:祝湘辉.山区少数民族与现代缅甸联邦的建立[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28).

[7](缅)吴觉温等:少数民族问题与1947年宪法[M].仰光:仰光大学出版社,1990.转引自:祝湘辉.山区少数民族与现代缅甸联邦的建立[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28).

[8]参见祝湘辉.山区少数民族与现代缅甸联邦的建立[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附录三:1947年宪法缅甸联邦宪法第一章.

[9]祝湘辉.山区少数民族与现代缅甸联邦的建立[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10]韦红.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1]Martin Smith.Burma (Myanmar):The Time for Change [M].Minority Rights Group International,May,2002.

[12]徐鸿馨.缅甸之族群冲突:克伦族个案研究[D].台湾淡江大学,2001.

[13]李晨阳.缅甸的克伦人与克伦人分离运动[J].世界民族,2004(1).

猜你喜欢

殖民统治殖民者民族主义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缅甸岁月》书中缅甸人形象描写简析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庙会功能之嬗变
英殖民者对察隅等地的侵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兼论军统巴安组在藏区的活动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