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功能
2012-08-15李增华
李增华
(云南人才市场,昆明 650031)
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是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指由政府出资举办,向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以促进人力资源的供给方(劳动者)与需求方(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总称。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应该说,在过去的很长时间,我国的人力资源配置主要通过计划分配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相当缓慢。而在改革开放后,一些政府举办的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又有“纯市场化”的倾向,忽视了应有的公共服务职能。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1]的要求为新时期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这类服务体系的载体主要是原劳动、人事部门设立的以促进就业为根本宗旨的事业单位性质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2007年后,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政府“大部制”改革精神,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市先后将政府所属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整合为人力资源市场,将城乡劳动者统一纳为其服务对象,开始了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探索。因此,重新审视和定位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功能应包括信息储存与反馈、人力资源交流与调配、人力资源储备与聚集、人力资源培训与评价、人才招聘服务与纽带、人力资源开发与促进、人力资源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人力资源业态导向与引领等八个方面,而这些功能的终极价值取向都是公共人力资源服务。
一 信息储存与反馈功能
信息交流是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最基本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显得格外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纵观当前就业问题,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要尽量完善信息平台,发挥信息交流功能,让供需双方及时有效、公开平等地分享就业信息和人才信息。首先,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应注重从不同渠道收集各类人才信息,以建立一个容量较大、真实有效的人才信息数据系统,这是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发挥信息功能的基础。其次,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贮存。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不同的需求,将收集到的人才供求信息按性质、区域、专业、层次等分门别类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以提高信息交流的针对性。再次,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应运用现代化手段和检索方式,使信息功能的可操作性变为现实,从而方便供需双方查询,为人才择业、企业选人创造条件,并使人才信息区域化、网络化,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及时统计和发布需求信息,使求职者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参加招聘活动,减少盲目性。最后,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要及时做好供求信息的统计和反馈,为用人单位招聘和劳动者就业提供参考,也为政府决策、各类大中专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计提供依据。简言之,就是要把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成人才供求信息的枢纽。
二 人力资源交流与调配功能
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是劳动者就业的重要主体,也是活跃人力资源的题中之义。首先,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专业化、行业性、精细化、人性化”的要求,打造安全、稳定、有序的“有形市场”,定期举办专项、专题招聘会,提高招聘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构建就业网络平台即“无形市场”,及时发布就业信息,适时举办网络招聘会。网络招聘平台应在纵向上实现国家、省(市、自治区)、县、社区互联,横向上要与同级群团组织的就业服务机构及毕业生就业市场贯通。再次,创新招聘活动举办形式,推进招聘活动进校园、进社区,引导企事业单位直接到高校、社区招聘,为劳动者就近参加招聘活动搭建平台。第四,积极参与区域人才(就业)服务合作、人才甄选和劳务输出、劳务(人才)派遣,促进劳动者跨区域就业和更高层次的“人岗匹配”,实现人力资源在区域间、单位间、行业间合理流动调配。
三 人力资源储备与聚集功能
劳动者就业是动态的,但单位对劳动者的潜在需求,现实中不可能立即通过信息反映出来,这就必然使一部分劳动者因一时不能对口安置而暂时待业(含自愿性失业)而进入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储存系统。为此,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必须建立专门的人才储备系统,对未就业者或有更换工作意愿者的信息进行专门采集,分门别类地存储,并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推荐就业或配置。应该说,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人才储备功能重点解决是“有人无市”问题。近年来,面对急剧增加的就业需求,就业职位供给却因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在大幅下降,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待业人员或失业人员要通过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储备而逐步择业。当然,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更要发挥“蓄水池”作用,[2]聚集各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 人力资源培训与评价功能
人力资源配置是动态匹配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应该说,人与事的相适应,个人资格条件与工作职位要求的一致性,是相对的。因为在现代社会,伴随科技进步,职业及岗位种类、要求、标准、内容等都在不断变化。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决定了其培养标准难以跟上人力资源市场的快速变化。同时,通过市场配置人力资源,求职者必须掌握求职择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及政策法规。这些都需要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对求职者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和评价,增强知识的迁移和职业适应性。
首先,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既是固定的人才交流场所,也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人才培训功能就是公共人力资源市场通过对市场运行的分析和相关调研,判断现今和长远的急需专业,再对一些非对口专业的求职者加以相应的培训,使他们具备相应的职业工作能力,以合乎市场招聘需求,进而实现就业。培训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目的,做到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以及联合办学、顶岗实习、定向办班、继续教育等,使求职者完善职业能力结构,掌握择业技巧和工作方法,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其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人力资源配置在最适合、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岗位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借助“人力资源评价”。 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社会化服务机构,应不断提高测评技术,对劳动者的道德品质、能力学识、心理特征、性格气质、潜能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测试,为用人单位做到“人岗匹配”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作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对有关人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法规进行宣讲,增强劳动者、用人单位的诚信意识、发展意识和维权意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五 人才招聘服务与纽带功能
一般而言,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因其拥有全面的政策服务体系和丰富的公共资源,成为用人单位实施人才规划、招聘引进人才、调节人才资源的重要载体。因此,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应完善软硬件建设,在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充分发挥纽带作用,通过举办招聘会、见面会等形式,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人才招聘服务,营造人才充分竞争的环境。同时可针对特定的岗位、紧缺专业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服务,帮助用人单位解决“人才瓶颈”。当然,在招聘服务中,组织者要严格审查招聘单位资质和招聘信息的合规性,防止虚假招聘、就业歧视,以及鉴证、核实求职者信息,依法维护招聘单位和劳动者两大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另外,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是政府连接社会民生(劳动者、用人单位)的重要窗口和纽带,要认真落实政府的民生政策以惠及于民,并将政策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有效发挥公共服务机构的纽带功能。
六 人力资源开发与促进功能
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岗位开发的组织者之一,可定期组织开展相应的实习、见习、创业、学术活动及基地建设,推广科研成果,发现、推荐有用人才。在促进就业的同时,引进、开发科研成果,把人才交流与智力开发结合起来,达到引进一个用好一个、开发一片带动一批的效果。一方面,要利用其中介职能,积极组织实施就业和人才政策,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并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宣传人才和就业政策并推荐就业创业,促进用人单位积极吸纳求职者特别是家庭困难、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下岗工人、应届毕业生到相应岗位上,同时要联合社区、街道、重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群体、重点群体实施就业援助,切实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其开发促进功能与辐射作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及就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和典型示范,引导各类人力资源到基层、到边疆就业,改变基层不愿去、城里又无法就业的现状,形成各类人才合理布局的态势。
七 人力资源社会化服务与管理功能
人力资源市场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也需要一系列配套的保障制度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一般来说,人力资源市场越发达,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就越激烈,人才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就越强烈。因此,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必须具备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系统,并与有关机构紧密联系,在开展就业服务的同时,筑牢配套社会保障功能。具体而言,一是在政府委托下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完备的“一条龙”的社会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如毕业生人事代理、社会保障事务代办等,并在服务过程中做好人事档案、评审职称、工龄计算、出国(境)政审、出具婚育证明、户籍、党团组织关系、社保支付等管理工作,让广大劳动者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和非公经济发展中安心拼搏;二是在服务场所设立就业、失业登记服务,做好就业与失业的统计及社会化管理,实现就业服务和失业管理的联动。只有这样,打破人才在不同单位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界限,形成统一多元的公共人力资源社会化服务机制,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才能实现人才合理配置。
八 人力资源业态导向与引领功能
从总体来说,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是在政府推动下形成、发展起来的,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比较缓慢,至今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3]可以说,这一业态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标准和运行规则代表了行业的发展方向,而且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引领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具有导向、引领功能,特别是其主导制定的行业标准和规则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基于此,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应该尽快形成规范合理的、符合发展要求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则,带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我国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是多样的、综合的、多渠道的、多层次的,其根本属性是公共性、公益性,终极追求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人力资源服务。因此,在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应有效把握上述功能,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真正成为引才、育才、聚才的重要平台,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基本、均等的就业服务和所有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招聘服务,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2]齐泽旭.教育人才市场功能初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4).
[3]董志超.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标准化[J].人事天地.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