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承经典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启示

2012-08-15陈中波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精髓文化

王 芳,万 宇 ,陈中波

(1.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2.绵竹市教育局,四川绵竹 6182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GDP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但是精神生活却空虚了。在现实生活中像马诺、“凤姐”这样的人能以拜金的言语迅速窜红于网络,得到人们的追捧,严重的误导着人们的价值观;而“小月月事件”则充分地显示了人们的麻木与冷漠,表现出全民的道德水平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在艺术领域以穿越为题材的电影、书籍得到时下年轻人的热捧,混淆了年轻人正确的历史观,使一些真正的精神作品被束之高阁,显示了当下部分人精神的极度混乱。面对出现的这许多问题,本文认为,只有弘扬古代文化精髓,传诵红色经典,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够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人们提供真正的精神食量,也才能够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一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古典文化的精髓做支撑

在这个多元文化发展的社会,人们面对选择往往会感到茫然,部分人会因缺乏正确的引导而盲目跟风,像时下的哈韩、哈日风就是最好的佐证。部分人认为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要与时俱进就得遗忘过去,所以一味的否定古典文化,把古典文化归于绝对的刻板与保守。其实他们是没有区分古典文化与古典文化精髓,把所有的古典文化毫不容情地丢入落后的垃圾桶之中。其实正如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所述的那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1]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我们应该重读经典,领悟精髓,在这个文化多元的年代构建一个守正护义的文化阵地,实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一方面要领悟经典的精髓,学习古人的孝礼义信 。纵观今天的现状,人们在追逐物质利益的时候,往往会把道德遗忘。有人为图个人安逸,置养育自己的父母于不顾,“孝道”二字在他们心中荡然无存;有人走上高位,就觉得位列人上,对他人藐视和不屑,全无礼仪可言;有人为了权力、金钱、美色,可以把要好的朋友作为出卖的砝码,作为追求利益的垫脚石,全无义气可述;有人为了在商场中独占鳌头、获取金钱或谋取暴利,可以昧着良心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置他人生命财产于不顾,视法律为无物,全无信义可表。而这些不正之风的纠正可以借助于古典文化精髓的普及得以实现。《二十四孝史》的普及,让人们知道孝为何物;让人们知道孝顺父母是为人子为人女的基本准则;让人们深深的领悟,自己的父母为了自身的成长含辛茹苦,在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理应得到自己的良好照顾。《礼记》经典内容的普及,让人们知道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基本礼仪;营造一个人人和谐,事事和睦的人文环境。对《史记》的普及,让人们知古人对朋友的忠肝义胆和两肋插刀,晓古人“士为知己者死”的大义,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贡献;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去斤斤计较、勾心斗角,做心怀宽广的“大家”。对《道德经》的普及,让人们知道人有信才能自立,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在商场上打拼不但要讲利益,更要讲诚信,不违背党纪国法,做诚信经营。另一方面古典文化精髓的的弘扬,也需要当下人静下心来,把古文做最贴近人民生活的直白翻译。人们习得和践行古典文化精髓,始终只是行为,而行为只是一时的,要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必须有文字记录世世代代的传承。这正如叔本华所言:“就行为来说,所能够保持下来的一切只是记忆,而且这一切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淡薄、模糊,乃至于最后被完全忘却;除非历史又使得旧事重提,使得往事历历在目,乃至与成为永恒的记忆,传给子孙后代。作品自身是不朽的,一旦写了下来,它便会获得永恒的生命力。”[2]所以时代的文人应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把写作的时间精力放在历史的真实事件上,而不应该为了迎合众生的口味,去写杜撰臆想的作品,还历史以真实,留不朽之作于人世。

只有弘扬古代经典文化精髓,才能使这个浮躁年代下的人们心归于平静,在拜金等西方腐朽思想的诱惑下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以红色文化为依托

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铭记我们党的历史,熟知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在那血与火的历史中体味我们红色文化的精髓。通过加深对我党先进人物的了解,让人们深深地体会到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伟人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在人民心中播下富国安邦的火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人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了中华民族的国门,他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武力为依托,将中华民族推入了苦难的泥潭,泱泱中华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有血性、有骨气的中国人,感怀于山河破裂、国将不国,纷纷寻求救亡图存之道。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力图在不动封建统治根基的基础上,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最终因顽固派的破坏而惨淡收场,赔上了戊戌六君子的性命。以曾国潘、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他们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求强”、“求富”,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但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让他们如梦初醒,看着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威海舰队的残骸,他们捶足顿胸,才知道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任何改良都只是南柯一梦。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欲救人民出水生火热之中,必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击碎了压在人们身上的封建桎梏。但是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刚出现一线曙光的中国,又陷入了军阀混战的乱世中。[3]以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震撼于俄国的十月革命,把寻求真理的目光投向俄国,终于寻获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立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他们以解放全民族为己任,广泛地发动和武装群众,将一切反动势力拉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终于赢得了全民族的解放,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熟知这段历史,让我们知道多灾多难的中国是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富强,现今的中国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雄起于世界之林,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必须以党的政策为风向标,在党的带领下实施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全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是部光辉伟大的史诗,无数仁人志士在这部史诗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担当起了拯救民族危亡、济民众出疾苦的大任。他们中有无数人像毛泽东、周恩来一样,自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艰难的环境中追寻着自己的求学梦,不畏清贫,不畏险阻,远渡重洋,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知识,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播洒在了中华大地上,让革命的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在大革命时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他们都是革命的领导核心,用自己的所学所知领导人民与敌人捍旋,可谓是在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们中有无数人像彭德怀、韩先楚一样,一生戎马,与前线战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每逢大战都是身先士卒,带领队伍如洪水猛兽般杀向敌人,让敌人在顷刻间溃不成军。他们利用像麻雀战、游击战等灵活多变的战斗形式,在敌人的防守空隙中穿插,像幽灵般游走在敌人的身边,搅得敌人寝食难安。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让敌人闻风丧胆,为中华名族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领导中国的国防建设,为我国的国防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他们中有无数人像朱德、陈毅一样,注重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强调严明的军纪。他们深知铁一般的军队就必须有铁一般的纪律,他们不允许自己的队伍从民众那夺取一分一毫,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红薯、一个南瓜。他们绝不允许自己的队伍无端扰民,或是没有地方休息,或是睡大街也不得私闯民众住宅。他们用严明的军纪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与爱戴,真正践行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诺言。他们中也有无数人像刘伯承、许光达一样,有着关云长刮骨疗毒一样的坚毅与魄力。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负伤在所难免,加之当时中国医疗条件极其简陋,一旦疗伤就得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为了留着有用之躯继续为国尽忠、为民效力,他们可以忍受没有麻药而任由手术刀在眼睛上和心脏旁游走的痛苦。他们铁人般的故事深深激励着革命战士,让他们坦然面对敌人的严刑峻罚,为革命军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柱。他们中还有无数人像邓颖超、宋庆龄一样,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际,奔走于社会各界,呼吁社会各界团结起来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他们中有人专注于妇女的解放与自由,帮助妇女摆脱封建礼教的层层束缚,争取男女平等的权利。在这部华丽的党史中,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而孜孜不倦奋斗的伟人很多,他们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深深的铭记。这些就是红色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如今的文化一味的宣扬对金钱的追逐,对爱情的高歌。这无疑会歪曲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影响主流价值体系的形成。而通过对这些伟人事迹的熟读,对伟人大公无私精神的缅怀,我们会深深的体会到在这个年代,也应该有为国为民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今天受多元文化冲击的中国,需要有红色的元素帮助人们坚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而这一切要从红色文化的传承抓起,希望更多优秀的关于红色文化的书籍问世,让人们在震撼于伟人们的丰功伟绩的同时,学习红色精神,在面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不再冷漠,在面对那种宣扬拜金的言语能予积极的回击,让他们无立锥之地,面对各种诱惑能以先辈为榜样岿然不动。

三 文化大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创新自身的文化体制

清朝晚期,我们很注重对国外优秀文化作品的引进,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晚清的进步。当今的中国已经不能与那个时候的晚清同日而语,但是我们切不可盲目自大,拒绝一切国外优秀作品,认为凡是资本主义的就是腐朽和没落的。还是必须秉承拿来主义的精神,积极的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知识。同时亦必须破除凡是国外的就是先进的,就毫无筛选的通通吸收,而必须有所选择有所舍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不断地革新自身的文化,从而实现自身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一方面,我们要保持谦卑的心态积极地引进来。国外有许多文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很多方面与我国相比处于领先的地位,所以必须认真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要做好相关文化产业的保护,革新自身的文化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地把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推向国际,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通过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4]

通过对国外优秀文化的学习和积极的国际文化的交流,从而推动双方的了解和互信,能让双方在文化底蕴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加强彼此直接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双方的共赢。

四 结语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几代人共同努力,需要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基础,有优秀的红色文化做指向,有优秀的国外文化做辅助。只要我们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好体系的革新和体系内的调整,相继有优秀的文化作品问世,有优秀的文化产业链条形成,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终究是能实现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jrzg/2011-10/25/content_1978202.htm.

[2]叔本华.悲喜人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4-138.

[3]徐方平,郭劲松.现代化视野下的孙中山研究[M].武汉:崇文书局,2005:252-254.

[4]喻国明.媒体的优势和责任[N].人民日报,2006-01-28(6).

猜你喜欢

精髓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汲取思想精髓 书写奋进新时代巾帼答卷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谁远谁近?
缝补Boro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