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研究——以湖北省大悟县为例
2012-08-15胡金林何慧玲舒文定
胡金林,何慧玲,舒文定
(1.湖北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2.国家审计署 企业审计司,北京100830)
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我国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地理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特殊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由于其自然地理条件较差,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较多,很多地方还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在当前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背景下,研究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发展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促进落后的革命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快革命老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提高老区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概述
1.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概念。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于2011年2月成立,初期范围包括湖北省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团风县、蕲春县,孝感市的大悟县、孝昌县8个县市。试验区以实现“红色的大别山、发展的大别山、绿色的大别山、富裕的大别山”为总体目标,把试验区建成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成全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1]
2.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特点。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一片依然负重前行的“洼地”。这里由于行政区划分割,发展速度缓慢,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生态保护任务繁重,生态补偿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水利设施失修,工业化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与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要求相差甚远。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一片期待大开发的热土,在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中,只有大别山的崛起,才有中部之崛起。
3.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历史与战略地位。大别山革命老区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诞生了伟大的红四方面军,走出了长征最早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200万人参加革命,100万人牺牲,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在我国的经济地理中,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战略地位,是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引擎,是我国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是推进我国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农村贫困程度较深,自然环境恶劣。贫困问题是制约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于经济发展速度滞后的革命老区大悟县,贫困问题显得尤为突出。2010年大悟县年末总人口646849人,其中农业人口497087人,比重高达76.85%。①参见大悟县统计年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但仍然只有4347元,比孝感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5943元低1596元,比全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5832元低1485元。由于大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总体水平较低,使大悟县成为湖北省25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至今仍有12.5万人口尚未脱贫。
大悟县自然环境恶劣,其地形以山地为主,土质石化程度高,宜耕土地少,基础设施差导致交通不便,阻碍了对外经济的交流和对外文化的交流,不利于生产生活。大悟县有8个乡镇分布在大别山山脉山腰,另外9个乡镇分布在深山山沟中。这些乡镇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灾害频繁。其中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50毫米,年平均大风日数高达65天。生态环境脆弱,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再加上脱贫成本高,扶持力度不够,结果造成这些地区扶贫困难大,稳定脱贫难。
2.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偏小。革命老区大都缺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强力支撑。大悟县突出地表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不足,严重制约了大悟县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该县工业企业主要由建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和印刷等行业类型组成,规模都比较小。2010年全县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5亿元,占全省的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占孝感市的比重为5.5%,仅相当于全省的0.2%。总体来看,大悟县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到30%,比重偏低。②参见孝感市统计年鉴(2010年)。工业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骨干企业、优势企业较少,产业集中度不高,特别是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能带动财政快速增收和扩大就业的工业项目较少,缺乏在省市产业布局中占主导地位的重大项目,发展后劲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城镇化建设水平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大悟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比重大,就业结构转换缓慢,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到2010年底,农村人口达49.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6.85%。城镇化率只有23.15%,远低于全省、全市水平。城镇化水平低下,既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市场的开拓,影响扩大内需和国民经济发展,又使第三产业发展空间不足而制约其发展,从而影响工业化进程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展环境较差是制约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考核县域经济的6类指标中,大悟县的社会与环境类指标得分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县信用县市等级10年未达标,导致综合指数低。同时,该县的万元GDP能耗降低指标、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标、招商引资指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指标、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指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排位也都比较靠后。这些指标排位靠后综合反映了大悟县发展环境不优的现状,产业结构高耗能、信用环境等级低、社会保险参保低等问题,直接导致招商引资难见效,民间投资缺活力,创业氛围不浓厚,土地与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难缓解,生产总值与工业增加值增速难提高等结果。
4.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缺少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制约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的严重匮乏,难以对落后的工业、企业、农业框架体系进行改造、重塑、优化、升级与合理布局。根据大悟县的统计资料,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52597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仅28898万元,用于支持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十分有限。而发展高新技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需要大量资金。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73家,且科技水平低,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人才数量少,素质不高。据2010年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县法人工业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5.6%,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品牌影响力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缺少品牌和名牌企业,是大悟县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该县农业产业发展主推的以板栗、花生、茶叶、药材和养殖小区为主的“四大板块一小区”建设,目前存在着种苗供应不足、深加工不够的问题。以花生为例,在中科院武汉油料研究所指导下,计划建设的1万亩花生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只建成了200亩。板栗、药材、木材和粮油等加工企业,目前仅有华龙生物制药、金丰实业和悟道茶叶等3家建成投产,胜达木业、两家板栗加工企业、以及省粮油集团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该县新建1亿斤的粮油储备库和日产百吨的米厂油厂项目都还没有建成,没有形成实际的产能。工业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比较严重,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滞后。以该县石材行业为主的建材业为例,引进的企业中,仅石材资源加工业就多达11家,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产能和产值,但是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以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难以形成有较强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和名牌企业。
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对政府投入的依存度过高。目前,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工业仍然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偏低,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缺少拳头产品和主打品牌,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少,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较低。按照国际一般标准,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3%,企业就将缺乏竞争力,低于2%,企业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但是,从大悟县来看,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资不足千万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很小,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科研投资少,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大众化,缺乏新特产品,产品更新慢,市场竞争力差。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社会投入不足,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以及缺乏有发展潜力和吸引力的项目带动,直接制约着大悟县的经济发展。统计资料显示,该县的投资主要靠政府投入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2010年该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632475万元,占全省平均数的79.7%,而招商引资及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只有8180万元、540万美元,分别仅占全省平均数的8%和32.3%。同时,该县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块头不大,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发展战略
1.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发展的指导思想。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推进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两增同步”的目标,[2]显著改善和提高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试验区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两型社会的试验区、脱贫致富的创业区、民生改善的先行区。
2.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敢于先行先试。资源有限,创新无限,思想解放程度决定试验区发展的速度和成效。要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优良传统,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新一轮思想大解放。通过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更新和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创新,寻求加快发展的资源、动力、空间,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办法、开放的办法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形成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和文化,聚集更多的资源投向革命老区。营造宽松的改革创新环境,允许先行先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实现率先突破。
(2)坚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加快推进试验区城镇化的同时,统筹城乡空间规划、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生态建设,实现城乡高度融合,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协调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试验区建设发展与老区人民收入增长。
(3)坚持区域合作联动。打破地域界限,突破行政区划,统筹谋划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方位推进试验区的开放与合作。试验区内省域之间、县域之间既要合理分工,体现特色,又要加强协作,共同发展。一是整合和组团营销试验区资源优势,面向世界,引进和利用资源、人才、技术和智力,把试验区建成资源开发和出口基地,促进试验区的产业开发与升级。二是向周边邻近的城市群或者经济发达地区开放,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发达地区与试验区资源互享,优势互补的互促双赢发展。三是强化经济区域功能,因地制宜,建立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试验区内合作组织、合作机制,积极探索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加快贫困山区、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转变经济粗放发展模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挖掘红色资源,保护绿色资源,开发农业资源,节约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走特色开发、绿色开发、可持续发展之路。
3.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发展的战略构想。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建立和发展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做大总量中增强实力,在结构调整中提升水平;使经济建设更具活力,社会建设更加和谐,科教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显优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根据上述发展目标,在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发展战略:
突出扩张总量,提升综合实力。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发挥优势,挖掘潜能,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突出战略重点,统筹城乡发展。明确战略重点,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坚持非均衡发展与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改革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着力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主动融入更大空间、更高层级的区域系统发展。
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民生问题,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发展成果。
突出生态引领,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突出创新驱动,培育内生动力。以观念创新带动实践拓展,以科技创新带动结构调整,以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最大限度集聚生产要素,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创新能力。
四、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1.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大别山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实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编制和实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衔接武汉城市圈规划,谋划环大别山城乡发展空间新格局,加快构建以县市主城区为中心、精品旅游景区和重点中心镇与特色镇为依托、新社区和中心村为基础的环大别山老区“三位一体”城乡空间格局。主城区建设一批经济开发区、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居住新小区。中心镇和红色精品旅游景区要建成特色突出、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和旅游胜地。推进宜居村庄建设,建成一批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科学、群众满意的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2.推进区内区外的开放与经济合作。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合作发展之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机制,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开拓新的发展空间,通过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发展。加强同武汉、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经济合作,主动迎接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辐射。推进与南京旅游合作,推进与重庆渝中区等地的深度合作;推进与大中城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力争在引进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3.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加强对试验区的对口帮扶。首先要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树立大扶贫的观念,做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其次要发动多方力量,构建大帮扶体系。一是要发挥中央及省级政府部门的作用,建立中央及省级政府部门对试验区的对口支持机制,加强对试验区的领导与帮扶工作。二是要建立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对试验区的对口帮扶机制,形成共同发展。三是要建立企业对试验区的对口帮扶机制,建立企业+试验区+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广泛开展城乡互联、定点帮扶、政府帮扶、招商扶贫、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努力形成更加强大的扶贫攻坚合力。
4.依托农业资源,建立大基地。要改变试验区分散低效的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基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出路,大力推进农、林、牧、鱼基地建设,实行连片开发和规模种养,促进规模化经营,创造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发展“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培植试验区县域经济基础。
依托县域产业,培育大工业。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促进试验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要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大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为路径,立足于本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企业的整合重组,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大工业。
依托互联网络,发展大商业。制约试验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闭塞,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产销脱节。因此,要加大对试验区的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让试验区连天下,通天下。在发挥互联网络作用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多层次的专业交易市场,构建网络市场、企业、中介、大户、农户的销售网络体系,促进试验区的产品交易和流通。
5.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林业。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把发展特色农业经营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比较利益。选择和开发试验区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林资源,重点扶持优质粮食、棉花、畜禽、水产、蔬菜、森林食品、茶油、中药材、花生、茶叶、板栗、蚕桑、森工等特色农林产品原材料及生产加工基地,打造若干具有优势和特点的主导产业,创建一批农林产品生产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试验区“交通通达工程”。优先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加速推进试验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实现试验区内县城至周边大中城市1~2小时到达,试验区内相邻县城之间一小时到达,满足试验区的物流、客运、旅游发展的需求。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改善试验区农业发展条件,加大防洪、排涝、抗旱工程建设,增强大别山地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农田水利工程以及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内河流域和湖泊综合整治等建设,抓好试验区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工程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和高产农田建设投入,大力推进低丘岗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发山区小水电,实行同网同价,综合开发利用绿色水利产业。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农村城镇化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乡电力、通信、邮政、网络、广播电视等设施体系建设水平,实现城乡全覆盖。推进城市公交、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村镇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偿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加大天然气项目建设力度,逐步扩大供气范围。推进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交易中心、便民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农资配送连锁店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村流通市场主体,促进试验区的商品流通。
7.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施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巩固现有退耕还林成果,有计划分步实施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加强低产林改造、抑螺防病林、石漠化治理、森林抚育经营、坡改梯、林区基础设施、森林防火、绿色通道等工程建设,加快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抓好试验区内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和大别山植物园建设,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施重点水系和湖泊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将大别山革命老区作为湖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示范区,优先安排国家及省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全面加强和提升环境监管和监测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管,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城乡污染防治。加大城乡垃圾处理和县市城区、重要集镇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强化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减少城乡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组织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实行节能、环保与安全准入制度,能评、环评和安评不达标的项目不得落户试验区。
8.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充分利用大别山境内特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红”、“绿”、“文”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即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以自然生态休闲为主题的绿色旅游,以历史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形成大别山特色旅游产业新格局。
创新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开发以鄂豫皖为主体的国内旅游市场,着力打造大别山整体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使大别山革命老区成为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旅游目的地。推进旅游招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开发,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核心景区和旅游强县名镇名村,开发一批独具大别山特色的旅游精品线,增强旅游吸引力。策划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和节庆活动,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旅游业与工业、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加大旅游综合要素培育力度和旅游品牌创建力度,延长旅游产业链、产品链、服务链,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当地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变。
9.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完善和优化城镇建设的空间布局结构,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特色与优势创建合适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建成一批中小企业聚集、商贸流通、红色旅游、度假休闲的重点集镇、特色镇。具有矿产资源优势的地区可重点建立工矿依托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可重点建立旅游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具有农产品资源优势的地区可重点建立农产品种植与开发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增强城镇集聚、扩散、创新、协调功能,推进产业集聚化、人口集中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集约化。创新户籍管理模式,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
[1]佚名.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EB/OL].[2011-03-29](2012-06-27).http://baike.baidu.com/view/5328508.htm.
[2]肖艳梅.大力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J].学习月刊,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