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菌肺炎一例
2012-08-15纪素清
纪素清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47岁,主因发热4d于2010-11-01日入院。患者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2℃,有发冷、寒战、耳鸣、轻微咳嗽、咳白痰,无胸憋、胸痛、尿频、尿急及尿痛。院外在私人医院静脉滴注头孢唑肟钠2d,头孢曲松1d,炎琥宁3d,病情无好转,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我院呼吸科。患者既往体健。
入院查体:体温39.8C°,脉搏108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30/70mmHg(1mmHg=0.133kPa),患者神清语利,精神可,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无抵抗,双上肺呼吸音清晰,右下肺呼吸音略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整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患者入院次日出现痰中带血,耳鸣、胸憋、气短、呼吸困难加重。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88.2%,血红蛋白164g/L,血小板计数140×109/L,红细胞计数 4.20×1012/L。血生化:总蛋白49.6g/L,清蛋白27.1g/L,总胆红素45.5μmol/L,直接胆红素34.6μmol/L,酸脱氢酶517U/L,肌酸激酶2942U/L,肌酸激酶同工酶198U/L,三酰甘油2.08mmol/L,高密度脂蛋白0.56mmol/L,低密度脂蛋白1.87mmol/L,载脂蛋白A 10.62g/L,载脂蛋白 B 0.79g/L,血钠126.8 mmol/L,无机磷0.68 mmol/L,血清总胆汁酸47.35μmol/L,余未见异常。尿常规:隐血+++,余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检查:胆囊壁黏膜下结石多发,脾轻度肿大。
患者目前高热、咳嗽、痰中带血、化验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高,右下肺呼吸音减低,支持感染性疾病,需要重点排除肺炎,已查胸部X片,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及尿隐血分析均为发热所致,给予保肝治疗,耳部不适及脾脏肿大分析也为发热所致,暂不予特殊处理,肌酸激酶明显升高,同功酶也高于正常值,观察患者心律整齐,考虑发热所致肌肉损伤,动态观察肌酶变化,患者无明显黄疸、无腹痛、直接胆红素升高,腹部超声未发现有胆管梗阻,暂不给予特殊处理。给予静脉滴注抗感染头孢哌酮2g/次,2次/d;抗病毒治疗,炎琥宁0.4g/d;保肝降酶治疗,复方甘草酸苷100mg/g。患者体温持续不退,血痰加重,于2010-01-03CT显示双肺肺炎,而且病灶明显扩大,双肺近乎“白肺”。鉴于患者病情进展快,肺部阴影扩大迅速,一般抗感染治疗疗效差,结合化验,患者低钠血症,肝损害严重,肌酶升高,伴高热、寒战,再仔细追问患者病史,患者于发热前1周有旅游史,旅游期间住宿空调房间,温泉浴,回家后出现全身发冷、寒战、高热达41℃,2d后开始出现少许咳嗽、咳痰,之后出现血痰伴胸闷、气短、咳嗽时胸痛。入院2010-11-02胸片提示双肺肺炎,经过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无下降趋势,病情逐日加重,治疗48h后复查胸部CT检查,两肺下实变,伴双侧少量积液,肝损害明显,临床判断军团菌感染。于2010-11-13给予莫西沙星及阿齐霉素治疗,经肺军团菌血清抗体检测,诊断为军团菌感染[1]。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5d,莫西沙星注射液10d,于2010-11-13复查血生化:总蛋白66.1 g/L,清蛋白32.8 g/L,总胆红素 18.0μmol/L,直接胆红素 10.7 μmol/L,谷氨酰转移酶101 U/L,谷丙转氨酶30 U/L,谷草转氨酶30 U/L,乳酸脱氢酶199 U/L,羟丁酸脱氢酶144 U/L,肌酸激酶52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 U/L,低密度脂蛋白1.87 mmol/L,载脂蛋白A10.95 g/L,载脂蛋白B 1.47 g/L,血钠140.1 mmol/L,全身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肌酶恢复,复查胸部CT,双肺下叶感染性病变明显吸收,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病情恢复炎症消散期,嘱咐患者出院。出院后2个月复查胸部CT,阴影完全吸收。
2 讨论
近十年来,军团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欧洲2007年和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11~12/百万。军团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在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军团菌的感染率占2%~15%。军团菌病的病死率为6% ~7%[2]。军团菌感染常与人造环境 (如空调冷却塔、回旋池及建筑物供水系统)有关,这些地方为军团菌提供了良好的定植环境,如合适的温度 (25~45°)及供水系统经常出现的水流停滞等。患者因吸入含有军团菌的气溶胶或呛入被军团菌污染的水而患病。及时诊断及治疗可以大大减少住院时间、减轻并发症以及降低其死亡率。军团菌发病主要见于夏秋季,系全身疾病,临床表现轻者仅有流感样症状,重症则表现以肺部感染为主的全身多脏器的严重损害,可以影响肺、肝、脾、肾、消化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嗜肺军团菌侵入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体和溶酶体结合,不仅避免被杀死,而且还可在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增加细菌的毒力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因此,有效的抗菌药物既要有良好的细胞渗透作用,也应具有良好的细胞内抗菌活性,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治疗军团菌的推荐用药。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4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