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脑外伤患者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

2012-08-15国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脑外伤颅脑病情

国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颅脑损伤是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急性脑损伤病情变化迅速且严重,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此临床上认真、及时观察病情,细心、周到加以护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1]。本文回顾性总结40 例脑外伤患者病情,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护理水平,提高脑外伤临床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 例,其中男24 例,女16 例; 年龄6 ~72 岁,平均(29.1 ±5.6) 岁。脑外伤致伤原因: 交通工具致伤25 例,高处坠落伤9 例,外物打伤6 例。患者入院时根据格拉斯(Glasgow) 昏迷评分标准,积分3 ~8 分,均属于重型颅脑损伤。入院后进行脑部CT 检查: 脑挫裂伤22 例,硬脑膜下血肿16 例,脑挫裂伤伴血肿13 例,硬膜外血肿9例。

1.2 临床表现 脑损伤后患者头部伤口出血,有见外耳道出血,量中; 出现意识不清伴头痛、继而昏迷;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两侧瞳孔不等大,伴有癫痫发作,有患者出现偏瘫或呼吸障碍,严重者全身瘫痪或呼吸暂停。部分患者口唇紫绀,两肺布满湿啰音。

1.3 治疗转归 经积极抢救治疗和采取仔细护理措施,抢救护理成功患者26 例,死亡14 例。

2 结果

颅脑损伤的患者临床上要严密观察,保持高度警惕,细致入微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仔细认真护理不仅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致残率的重要环节[2]。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是反映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血压变化可反映颅内压的改变; 如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多提示脑疝的早期表现,应采取积极处理措施。脑外伤患者多伴有体温的变化,所以要时常检测体温变化情况。

2.2 意识状态的改变 意识状态的改变与颅脑损伤病情的轻重程度相关,临床上是反映脑外伤的主要指标之一,出现意识障碍与部分大脑皮质功能丧失有关。在临床上即刻意识障碍与伤后一段时间出现意识障碍有明显不同发病机制,一般通过格拉斯评分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2.3 瞳孔变化 瞳孔的变化可反映颅脑伤情的变化。临床上对于急性期病变应每30min 观察1 次,做好相应记录,如有变化,应立即报告给医师。如一侧瞳孔散大,另一侧缩小,光反射消失,并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常是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引起脑疝的表现。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有无意识变化等因素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配合医生为患者做全面检查,如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肝肾心肺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病情及身体器官的功能状态。注意患者颅压高时,禁止灌肠。

3.2 术中护理 (1)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根据术中失血、失液量及时调节并严格掌握输液速度。(2)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麻醉的患者往往舌肌松弛、舌根后坠,咳嗽反射消失,极易出现呼吸道堵塞的情况,因此在护理上应严密观察,可采取积极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3) 严密监测。预防术中并发症连续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4)保持导尿管通畅。

3.3 术后护理

3.3.1 体位 麻醉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或侧卧位。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床头抬高15 ~30°,以助于静脉回流,改善脑供血,缓解脑水肿、脑缺氧,从而降低颅内压。

3.3.2 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护理的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这是整个抢救过程自始至终应该把握的中心环节。应松解限制呼吸的衣物,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及异物,从口腔、鼻腔或气管插管处,深入气管内吸痰,吸痰动作轻柔。给予低流量吸氧,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必要时置入口咽通气管或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采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躁动者给予约束双手。

3.3.3 止血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尽快制止头部外出血,协助医师加压包扎,开放性颅脑损伤等可能有脑组织膨出,应以棉圈围于伤口周围,然后包扎。快速足量补液,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3.3.4 防止感染 防止颅内感染,禁止药液滴入、禁止腰穿,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3.3.5 降颅内压 在维持循环的前提下,利用脱水剂、利尿剂等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应在15 ~30min 内快速滴入,否则起不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另外,再加入法莫西丁或西迷替丁等抗酸制剂,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3.3.6 营养护理 营养支持护理是脑外伤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维持机体营养,防止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和修复功能。损伤早期一般禁止饮食,意识障碍者肠鸣音恢复后可以给予鼻饲,含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禁食及鼻饲者每天进行口腔护理。

3.3.7 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多出现害怕、紧张和不安,呈现焦虑和恐惧心理。在医治患者身体创伤的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细心的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3-4],热情与患者交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的病情讲解治疗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术后注意事项。同时善于倾听,必要时恰当地转移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笔者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到患者心理中,还可邀请已手术治疗康复的患者向其介绍经验,从而帮助患者认识疾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机体康复。

3.3.8 出院指导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要憋气;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较高的睡眠质量。(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和重体力劳动。(3) 女性患者1 ~2 年内避免妊娠。

1 陆以佳. 外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25-326.

2 江基尧,朱诚,罗其中.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3 版. 上海第二军医大出版社,2007: 117.

3 沈琛颅.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32 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 (35) : 8761-8762.

4 孙艳杰. 神经外科939 例重症患者的监护及护理体会[J]. 实用护理杂志,2000,16 (7) : 20.

猜你喜欢

脑外伤颅脑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针灸治疗轻型脑外伤康复期失眠46例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