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关系探析

2012-08-15娄本东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娄本东

(安阳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南 安阳 4550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关系探析

娄本东

(安阳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南 安阳 4550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紧跟时代步伐并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通过通俗化、具体化、大众化的方式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掌握群众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有机统一,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这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命题,是对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新世纪中国发展实际有机结合的历史命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中国如何坚持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科学涵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不同时期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重视理论建设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一系列理论飞跃,产生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率领全国人民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建立了新中国,并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引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新世纪我国党建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指导我国党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新时期我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指引我国新时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而不是停滞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指马克思主义不断地随着时代发展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坚持、发展和创新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密结合当前时代特征,使之能够回应时代发展难题、解答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和时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答时代课题,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时代课题,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时代课题是“建立新中国,怎样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时代课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世纪之交的国际风云变幻,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新世纪新时代涌现的发展困境,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回答时代课题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不为实践服务的理论是空洞和言之无物的理论,难以发挥其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回答我国不同时期时代课题的实践中实现了其与时代的紧密结合和发展创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具体化、群众化,把晦涩难懂、深奥抽象的理论从高深莫测的“学术界”、“文化圈”走入普通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生活圈”,使其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掌握群众,内化为群众之心,践之于群众之行,成为群众的共识和常识。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从共性到个性,从普遍性到特殊性,从理论到实践,从由少数人理解到多数人民群众掌握,并最终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内化为群众自觉的思维方式,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过程。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同群众实践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如何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者思考和探寻的历史命题。“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然而,群众的实践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将是盲目和低效率的。而理论如果不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指导和服务实践,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割裂开来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实现其大众化,也才能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发挥其巨大的理论威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不同侧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侧重于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引进和吸收,侧重于在中国的坚持和发展以及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各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纯粹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理论只有与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在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其创新和发展,彰显了其价值和意义,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侧重于其体现的时代精神和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侧重于其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停滞的教条,而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不断地汲取时代的精华,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其理论宝库,不断地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和固步自封的教条,而是开放的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解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如何坚持和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如何在坚持和发展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汲取时代和社会发展精华,使其体现时代特色,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不同时代面临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侧重于其对群众的教化和灌输,侧重于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掌握群众的过程和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群众史观的理论,而不是纯粹理论的空洞说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掌握群众,培养和增强人民群众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立场科学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增强其自觉同封建迷信和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能力,使之自觉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主体,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使命。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凝聚民心、开启民智,聚齐民力,为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输送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关系辨析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我们党在总结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做出的历史贡献与发挥的历史作用的肯定和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从中国国情的具体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并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之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反映时代课题的最新理论成果。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3]毛泽东的这一论述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诸多方面和全过程。体现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和掌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了其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离不开中国化,我们讲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阶段,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我们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体现在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和掌握群众的过程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最核心的经验是各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依据本国的现实情况,找出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将其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地坚持和发展,产生了指导革命胜利的正确理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出现“左”和右的错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中国的具体实际没有准确把握,在于我们的方针政策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在于我们没有准确实现马克思主义同我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的紧密结合。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产生错误和挫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准马克思主义与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只有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才是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脱离中国具体实际的理论,不在中国的土壤上生长的理论和主义,是难以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向成功的,也是难以实现其时代化和大众化的。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基础。理论是时代的产物,任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僵化和停滞不前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和生机的。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必然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与时俱进,必然会随着社会变迁和历史进步而发展创新。不同的时代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时代课题和需要解决这一时代课题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只有满足了时代化的要求,不断反映新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发展要求,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方能实现其价值和作用。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不同历史时期,根据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课题提出解决这一时代课题的历史任务,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功。每一个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成功地解决那个时代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完成那个时代所担负的历史任务,才能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这一正确理论对社会具体实践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发展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时代主题的转换必然会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征就决定了其必然要关注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体现发展趋势,解决时代课题。我们决不能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论述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已有的理论层面,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有机结合,全方位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某一时代的大众化。离开了时代化谈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将失去时代发展所注入的新的生机和活力,离开大众化谈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将失去时代化发展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新的时代课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活生生的生活实践。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体现时代特征,顺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掌握群众,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落脚点。理论的天生使命就是指导群众实践。理论如果不指导群众实践,就是空洞无物的说教;群众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就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只有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相结合,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物质的力量,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有力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实现执政目标的思想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引下,形成全民统一的意志行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为了人民”这一伟大设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以中国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汲取新的时代内容,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为改善民生提供最新的理论支持。通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掌握群众,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转为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一个问题的三个不同实践维度,是同一个过程的三个侧面,三者紧密相连、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始终和全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时代特征具体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体现时代特色、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人民群众实践具体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掌握群众,使其转化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巨大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核心,是解决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一切实际问题的理论关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其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基础,只有体现时代特征、把握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才具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的活力,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才能推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落脚点,体现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了群众,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才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凝聚人心人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伟大胜利!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2]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M]∥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2.

A8

A

2095-0683(2012)02-0050-03

2012-01-25

娄本东(1977-),男,河南扶沟人,安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

责任编校边之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