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

2012-08-15邱少华

关键词:战略政策区域

邱少华

(1.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2.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232038)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

邱少华1,2

(1.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2.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23203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在快速进行着,在这一趋势下,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建国开始,就有着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形势:分为东、中、西部。回顾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均衡性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倾向性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协调性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梳理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对于更好的理解我国的贫富差距起因及经济现状等现实问题都有一定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

一、引言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区域经济被分为东、中、西部,这主要是按照自然条件来划分的,建国以后我国政府的区域经济政策趋向,使这一区域经济特点更加鲜明。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足以说明区域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度之大,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区域经济政策,了解区域经济政策的过去,为探索出更加有利于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做铺垫。

二、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历程

(一)均衡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之前:“建国初期,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工业的70%,除武汉、重庆等少数城市外,内地的工业极为薄弱,内陆边疆地区更是接近空白状态。如,西部地区的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2%,占全国面积45%的西北及内蒙古地区,其工业产值只有全国的3%”①。在这种区域经济环境下,国家以优惠的财政政策和大量的投资加快内地的工业发展——也就是均衡性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这一政策限制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使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基础较差,投资回报率明显低于沿海地区,这种强调内地发展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整体经济发展的效率,表面上缩小了内部差异,实际上导致了中外差异的扩大。“1953~1980年,我国国营工业固定资产总值增长了20倍,流动资金增长了18倍,但总产值仅增长7.2倍。每百元资金在工业方面实现的利润,1966年为34.5元,1976年只有19.3元。每百元积累所增加的国民收入‘一五’时期为35元,‘三五’时期为26元,‘四五’时期仅为16元。”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没有很好地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反而使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因缺乏投资发展速度下降。

(二)倾向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由于均衡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阻碍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带来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弊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978年末,中共中央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在区域发展上,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将发展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即是非均衡发展战略。鼓励区位优势和开放条件较好的东部先发展,首先在东南沿海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随后又开放14个沿海城市,在这些城市实行特殊政策;90年代初开发浦东新区,加速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快速形成;90年代初中期,提出了“七大经济区”的方案,即在全国推进形成长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中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5省地区和西北地区,共七个跨省市区的经济区域。这一区域经济政策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如:“1978年上海的GDP为272.81亿元人民币,1990年为756.45亿元,2001年为4950.84亿元,2004年为7450.27亿元,同时产业结构有了很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了很大的比重。”③虽然这一时期,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大发展,但是至今为止,这一政策并没有实现邓小平的“先富带动后富”,反而使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

(三)协调性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贫富差距的增大,国内社会各界都开始议论纷纷,这一现状也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3月西部大开发正式运作;2003年9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6年2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这一时期,西部大开发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如:“全长38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于2004年底全部建成,实现全线商业供气,到2008年底,累计完成输气量454亿立方米;西电东送北、中、南三大通道全面推进,到2008年底,西电东送装机规模达6318万千瓦 ;西部地区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占全国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17.5%提高到2008年的37%,提高了20个百分点。2009年1月至9月,全国共下达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572亿元,其中西部地区占到总投资规模的35.4%;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完成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367亿元,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86.7%,燃气普及率70.4%,污水处理率54.7%,生活垃圾处理率64.7%,人均道路面积10.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7.1%。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④。东北振兴:“《规划(初稿)》为东北地区提出的振兴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800元”⑤。《规划(初稿)》提出研究设立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装备制造业、重要原材料工业、农产品加工业、高技术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2010年8月还通过了《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与《关于加快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中部崛起:自提出“中部崛起”起,中部六省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GDP为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同年河南GDP为10535.2亿元,占全国的5.8%,增长14.1%,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⑥。

三、结语

到目前为止,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取得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也促使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将面临变革。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趋势来看,笔者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应加强区域间在经济上的关联性,从而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区域经济政策应由行政区政策转向区域公共政策;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以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实现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加大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力度,以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既不能没有重点,也不能忽视各个区域的特点,采取统一的政策。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直接制约着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国家应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

注 释:

①② 李敦祥:《新中国50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1期第48、49页。

③ 李京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城市经济,2008年第5期第29页。

④ 曹伟;《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日报,2010年1月25日。

⑤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初稿)》,2006年9月。

⑥赵凌云:《2006年: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李敦祥,付德中.新中国50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0,(1):58-60.

[2]冷志明,张铁生.建国六十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9,(9):13-16.

[3]李宪,刘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J].开放导报,2008,(3):23-25.

猜你喜欢

战略政策区域
政策
政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助企政策
政策
战略
战略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