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的再认识
2012-08-15李瑞杰刘小平
李瑞杰,刘小平
(1.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张家口075000)
历史文化资源是指人类祖先留给后人的具有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及艺术欣赏价值的遗迹、遗址、文物等。在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中,核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00处,其他2 619处为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的文保单位足以印证张家口是个文物大市,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鉴史、可以育人、可以兴业。笔者通过梳理张家口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分析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着力探究传承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市对实现张家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
一、张家口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张家口位于冀西北,历史上一直是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的交错地带。这里曾是不同民族攻伐厮杀的战场,也是不同民族交流融合的空间。各个历史时期在张家口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张家口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从史前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就已经在张家口阳原泥河湾盆地活动。据专家考证,阳原泥河湾古人类遗址群,拥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特别是马圈沟遗址,将泥河湾古人类活动的年代上推至距今200万年前的远古时代[1](P4),由此开创了东方人类从这里走向文明的先河。如今,泥河湾遗址群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人士前来参观。
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炎黄蚩三祖就曾经在张家口涿鹿阪泉附近碰撞融合,留下了为世人瞩目的黄帝城、蚩尤寨等先人遗迹。“千古文明开涿鹿”,涿鹿黄帝城遗址作为5 000年中华文明史发端的见证,被海内外华人尊为寻根祭祖的圣地。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也在张家口地区交融、碰撞,这3种文化的交流也给张家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时至今日,蔚县的三关遗址、水北遗址、筛子绫箩遗址仍旧半隐半露于当地,体现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张家口曾经有过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期燕赵两国在张家口地区的经营及与北方山戎、白狄的交流,为人们留下了诸如蔚县代王城、怀来县小南辛庄乡大古城、涿鹿朝阳寺、龙王塘等燕赵古城遗址和怀来甘子堡春秋时期的山戎墓葬,这些墓葬中的精美器物与欧洲国家匈牙利所流传的文化器物几乎一模一样。
辽金元时期是张家口历史开始步入繁盛的年代。张家口如今的古文化遗存,有一半以上都是辽金元3代留下的。辽金元3代对张家口的经营,使张家口地区一度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大批保存完好的3代古城址至今犹存。像坝上康保县的西土城遗址、沽源的九连城遗址、坝下阳原的旧城遗址、蔚县的定安县城遗址、宣化塔儿村佛真猞猁迤逻尼塔,保存较好,完整再现了当年的时代风格和恢弘建制。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的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P107)。康保境内的金长城,又称金界壕,是金为防御蒙古族侵扰而修筑的。它挖地为沟,屯土沟南,呈堑壕状。气势磅礴,规模巨大,是北方游牧先民留下的最重要的文化遗存。尤其珍贵的是,蒙元四都之一的元中都保存完整,在考古学上为人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与其齐名的还包括沽源县的小宏城遗址,是金元时代的景明宫旧址,在马可波罗行记中对其有大量的记述,可作为金元文化展示的平台。而另一处遗址更为传奇,那就是沽源县的梳妆楼遗址,因为与美丽的辽太后萧燕燕梳妆打扮的传说有关,它甚至得了一个梳妆楼的美称。但梳妆楼经考古发掘后证明它是一个元代贵族墓葬,是元代阔里吉思的家族墓。梳妆楼是张家口地区乃至北方地区唯一一个保存至今的元代地上墓葬建筑。墓葬形制比较特殊,形如一蒙古包,全部用青砖砌筑。梳妆楼对研究蒙元帝国的历史、探寻蒙古贵族的丧葬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明代,张家口地区作为明王朝与蒙古部落拉锯战的前沿阵地,军事色彩浓郁一度成为这一地区的主题。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明代军事城堡比比皆是,如宣府镇城、怀安卫城、万全卫城、独石口开平卫城,卫城之外还有闻名于世的明代长城。关于长城,张家口汇集了从战国(燕、赵)、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等8个朝代共计1 476公里的长城[3](P121),是中国现存长城最多、建筑形制多样、时代跨度最大的地区。其中,“大境门”是万里长城四大雄关之一,以“前屏京师,后控沙漠;坚如磐石,固若金汤”而闻名。另外,明代寺庙建筑是张家口地区保存至今的古建筑中最多的群体,最著名的有宣化的清远楼、镇朔楼、时恩寺、怀安的昭化寺、怀来的鸡鸣驿城建筑群等等,数不胜数。其中,怀来鸡鸣驿城是建于明代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内部设施最齐全的军用驿站。
清代,张家口成为贸易交流的集散地。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修筑了张家口标志性建筑——大境门。中国万里长城的关口都以“关”命名,而只有张家口的这个关口被称做“门”,“门”有开放的意思,这其中蕴含着“商文化”的魅力。有“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古商道——张库大道因大境门的修筑而更加兴盛。张家口城市的根——堡子里也迅速发展。随着对蒙俄贸易的全面开放,中外商贾聚集张家口堡,从事对蒙俄的贸易活动,张家口日趋繁华。清代为张家口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作为实物资料的张库大道古遗迹、大境门、堡子里的古建筑,也包括张库大道所蕴含的晋商文化、皮毛文化、茶马文化等具有张家口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精神影响和激励着张家口儿女。
民国时期,京张铁路建设开通,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随着京张铁路的开通,张家口怡安街、东安街开始繁华,物流聚散,商贾云集。时至今日,张家口怡安街带有欧式风格的民国商贸建筑依然矗立,展示着这里曾有过的商业辉煌与繁荣。1925年在中共张家口地委的领导下,察哈尔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会址就设在东湾子察哈尔农林试验场,旧址保存至今。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正式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后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虽在蒋介石国民政府的镇压下被迫解散,但其抗日精神,激发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全国的抗日运动,其抗日业绩永垂中华民族史册。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家口是中国共产党控制的第一座大城市,号称第二延安。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这里留下了他们革命的足迹。现张家口市第六中学院内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在张家口打响了新保安战役。新保安战役的胜利保护了古都北平的完整,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重要的名胜古迹免遭战火的毁坏,对整个平津战役来说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如今新保安战役的战场——新保安城依旧保存,很多人前往新保安城去观看打穿在城墙上的排排弹孔,回味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从远古走到今天,张家口积淀了众多的文化遗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张家口现已查明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点有2 910处,占河北省总数的近1/4,数量在河北省名列前茅。这些文物遗存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城址、摩崖石刻、碑碣以及近、现代革命纪念遗址,众多的文物遗存足以印证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的悠久厚重。
二、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
通过对张家口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笔者认为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历史文化早天下,文化资源积淀深。从阳原县泥河湾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来看,张家口历史文化悠久,早在20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存。从涿鹿三祖堂文化看,这里有象征中华民族始祖意义的文明。从历史沿革上看,在秦朝时张家口属上谷郡、代郡;汉朝属幽、并二州;唐朝在此设有妫、武等州;此后这一地区为游牧民族所控制,辽、金时代分别为归化州和宣德州所管理;明朝是万全都司宣府镇之辖地,清朝则隶属宣化府,号称“居道里之中,为要会之地”;民国期间属察哈尔省,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张家口自此划归河北省。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资源,像战国代国国都蔚县代王城、宣化辽墓壁画、康保金界壕遗迹、元代中都遗址、明长城等等都是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中的“奇葩”。
第二,内涵独特,知名度高。驰名中外的“中华世纪坛”300米青铜甬道的第一块铜碑上,记载着张家口地域上的4件事:“一是100—200万年前,人类祖先的文化遗存在张家口泥河湾小长梁一带发现;二是黄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战于涿鹿和阪泉并合符釜山;三是公元1114年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四是公元1449年发生在明代的‘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66位文臣武将战死,50万大军全军覆没”。由此可知,泥河湾文化、三祖堂文化、辽墓壁画、土木之战遗址等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全国都是很有影响的。除此之外,在国内有影响的还有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古都遗址——元中都遗址,有中国现存最大的古驿站——鸡鸣驿,还有“河北古建博物馆”之称的省级文化大县——蔚县。
第三,地域特色鲜明,民族文化融合。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在地形上属于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过渡区,在经济形态上属于典型的农牧业交错带。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张家口是中原与北方古文化接触的‘三岔口’,又是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双向通路。”[4]因此,张家口历史文化具有民族文化融合、地域特色鲜明的特征。如出现于辽墓中的花鸟画,就可以印证以契丹民族为主导的辽代社会对汉民族艺术趣味的广泛接受,同时也可反映出契丹人生活方式及生死观念的显著汉化。
第四,兵家必争之地,军事地位显要。塞外重镇张家口是京城的门户,是通往内蒙古草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战例:古有13世纪中国北方金朝女真族与蒙古贵族之间进行的蒙金野狐岭大战,近有1945年苏蒙联军和日本侵华军在狼窝沟的交锋。张家口众多的长城、城堡、烽火台、古战场、历朝古道等遗存也足以说明张家口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三、聚集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文化强市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与灵魂,是立城之本。具体来讲,城市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每个时代都会在城市建设中留下自己的印记,一座城市的历史造就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城市个性。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绝不是一座割裂历史的城市,相反,越是现代化的城市,越是重视历史文化、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的保护,越是重视文化传统的保持和弘扬。因此,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城市个性,对建设文化强市、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凸显张家口文化品牌的特点。提到西安,人们就会想起兵马俑、秦始皇;提到成都,人们就会想起武侯祠堂、杜甫草堂。那么,提到张家口,人们是否会想起泥河湾、三祖堂、元中都、大境门呢?地方文化资源的特点决定其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未来张家口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具有张家口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比如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的突出特点可用“一二三四”概括。即“一个优势——文化资源优势;两张品牌——泥河湾历史文化品牌、三祖堂文化品牌;三招妙棋——古城址棋、辽墓壁画棋、中都草原风光棋;四台大戏——民居戏、剪纸戏、古寺戏、书院戏。”依据这些特点,张家口文化品牌的打造就可以做到“人无我有,独具魅力”。
其次,有利于促进张家口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张家口的文化品位,变文化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从而促进张家口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如张北蒙元历史风情游、怀来驿路文化游、蔚县代王城文化游等[5](P78),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可以直接推动张家口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张家口的经济活动和产品增添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张家口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第三,有利于增强张家口的内在凝聚力。历史文化资源本身有团结、凝聚本地人心,实现区域团结的功效。民国初年张家口巨商王瑞昌在张库大道经商的奋斗故事,意在谱写“北域丝绸之路”——张库大道兴盛史的电视剧《大境门》,在电视台播出后,社会反响很大,极大地激发了张家口人的自豪感。所以,本乡本土的文化资源是对人们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的良好素材,它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爱我家乡”教育的结果,必将形成“我爱家乡,我要为家乡增光添彩”的内在凝聚力。
第四,有利于提升张家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市,将是对张家口文化的一次全面提升。建设文化强市有利于张家口对现存遗迹、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将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与城市现代文化品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建设文化强市有利于促进城市在文学艺术创作、群众文化普及、文化场馆建设、街景雕塑建设等方面的深入挖掘,将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发展现代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建设文化强市有利于更新文化观念,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构建和谐社会,从而扩大张家口对外的文化幅射力,提升张家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是永恒的,其魅力和影响足以跨越时空。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文化早天下,文化资源积淀深、内涵独特,知名度高、地域特色鲜明,民族文化融合、兵家必争之地,军事地位显要等地域特色十分鲜明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开发张家口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心原则应是利用一定的方式,打造可能的平台,揭示和展示城市中所蕴涵的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焕发张家口历史文化的活力与生机,进而提升张家口的文化品位,尽早实现把张家口建设成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
[1] 韩祥瑞.张家口悠久的历史[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2] 安俊杰.张家口灿烂的文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3] 高鸿宾.张家口市历代长城概况[J].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2004,(1):121.
[4]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5] 李瑞杰,阎晓雪,勾正刚,等.浅析张家口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有效途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