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角下企业智力资本的开发策略分析

2012-08-15林清夫

华东经济管理 2012年1期
关键词:增量智力流动

林清夫

(临沂大学 科技处,山东 临沂 276005)

一、引 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和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知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它不仅成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也逐渐成为企业未来创新和利润增长的关键所在[1]。生态学的思想正在向经济管理领域渗透融合,把生态学的思想用于管理研究已成为研究趋势,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也是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这与生物体与其环境的关系有本质的一致性,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知识、能量的交换过程就涉及企业智力资本的增量过程,生态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去看待企业与环境的知识、能量的交换过程。

本文尝试以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其对智力资本开发的启示,旨在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研究智力资本开发路径问题。

二、生态学与企业智力资本的内涵综述

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是作为人力资本的同义词由Senior提出的,他将智力资本定义为个体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总和,国内的学者认为:企业智力资本是指企业拥有的、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能够借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形成竞争优势的无形资产,其存在以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载体,其实质是企业将资源转换为价值的能力[2]。

智力资本开发是指在系统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基础上,通过有效发挥企业智力资本的作用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的管理活动。研究企业智力资本的增量过程为企业开发智力资本提供了基本的途径,这也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其意为“住所”或“栖息地”。从字义上讲生态学是关于居住环境的科学,将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是德国博物学家E.Haeckel于1866年在其所著的的《普通欧生物形态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的定义颇多,我们认为E.Haeckel的定义是适宜的,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它们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相互联结构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态系统[3]。同样,在一定区域内,没有一个企业能够长期单独生存,企业与其外部环境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整体,这就是企业生态系统,而其中,这种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知识、能量交换的过程就涉及企业智力资本的增量过程。从生态学的角度,借用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知识相互流动的观点,分析内、外部环境对企业智力资本增量的影响。

三、生态学视角下企业智力资本的增量模型

(一)企业进行智力资本的开发,获取智力资本增量的必要性

(1)企业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是在特定的区域内生存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企业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借鉴生态系统中种群的关系,可以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主要生态关系分为以下两种,见表1[4]。

表1 企业间的生态关系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多是竞争的关系,因为在某一行业中企业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他们往往面对相同的顾客。此时,一个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另一个企业的生存。企业智力资本在行业竞争(企业生态系统的群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当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生存下去的能力,当一个企业拥有相对较有竞争力的智力资本时,这个企业就能迅速地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就挤压了同类企业的生存空间,使之处与相对劣势的状态下。

(2)获取智力资本增量的必要性。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取决与存量的价值创造潜力与增量的价值提取力的叠加,智力资本的存量可以形成竞争优势。这主要是通过智力资本移动的壁垒性,这种壁垒性限制了其他企业或成员对智力资本的侵占或者转移,但是这种壁垒的存在不是绝对的,如果没有做好智力资本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外泄,那么这种壁垒就会很快地消失。

Hutchinson(1961)指出:竞争物种之间的平衡会被环境的变化反复地调整,同样,企业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即使企业暂时具有了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也不会一直适应变化的市场,竞争优势难以持久,企业的竞争平衡永远处于变动中,因此,企业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开发智力资本,获取智力资本的增量,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二)生态学视角下企业智力资本的增量研究模型

(1)外在环境对智力资本的影响。在企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得到物质和能量,得到信息和栖所;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外部环境的存在状况,影响着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企业从知识环境中获取资源的过程与生物体在生态系统中获取资源的过程都是存在个体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科技和社会文化环境,还包括同一行业中的企业的供应商、客户和竞争企业,如图1所示。

图1 生态学视角下企业外部智力资本的增量模型

①政府对企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政府颁布的法律条文和政策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环境。政府对企业智力资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政策。如,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使公共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相称。这一措施就能给人才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就可以在引进人才,增加企业人力资本的同时,实现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的增量过程。

②在生态学中也存在一个概念——地理隔离,是指群体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彼此不能相遇。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阻碍了生物的自由迁移、交配、基因交流,最后就形成为独立的物种。同样,企业处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也造成了其智力资本增量方式的不同,因此研究开发智力资本的途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Lynn(1998年)在加拿大、美国与瑞典分别挑选了六家公司进行个案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文化背景对智力资本的形成与管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瑞典的公司倾向于提供一种轻松自然的文化环境来促进智力资本的发展,而北美的公司则注重业绩与效率,强调以结果导向的文化环境来引导和促进智力资本的增值。所以,如果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其开发智力资本的方式和途径就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

(2)企业外部智力资本内部化。在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存在着竞争企业、供应商和客户,这就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竞争者、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着和消费者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借助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完成的,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在企业所处的生态系统中智力资本的增量是借助知识的流动完成的。当企业外部的知识向企业内部流动时,就完成了企业智力资本的增量过程(见图1)。Bontis(2001)的研究发现,企业的知识是不断流动和增长的,而随着企业知识的转移,智力资本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通过有效的学习,知识能够得以扩展到个人、群体和组织的行为当中,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知识存量(智力资本)的提高[5]。

当然知识的流动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所不同。①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守恒的,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可能凭空创造[6]。而知识流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个体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再创造,形成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智力资本增量的过程。②在生态系统中这种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但知识流动是双向的,个体可以相互交流,而这也是新知识产生的基础[7]。这种知识的流动更类似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流动。③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而企业为了在生态系统中获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知识资源需要与竞争企业(竞争者)、供应商(生产者)、客户(消费者)建立互惠的关系,因为供应商技术上的进步或是客户的建议和要求,都有可能转化企业的智力资本。虽然竞争企业与企业本身有着相同的产品,需要获取相同的资源并面对相同的客户群体,但是,正因如此如果可以与竞争企业建立起战略同盟的关系,不仅可以共享知识资源,科研团队,实现智力资本的增量,而且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3)企业内部智力资本增量,即智力资本存量的创造价值的潜力的开发。

①企业通过整合内部个体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个体智力资本团体化,如图2所示。在企业所处的生态系统中,企业是一个种群,它是许多个体的组合,所以在研究企业智力资本增量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企业内部个体知识的流动产生的新知识、新发明,并借此实现的企业智力资本的增量。如,不同专业的员工在联合开发同一个项目时,常常需要知识和技术上的整合,这时,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隐性知识的交流是必然的,只有双方的经验交流才能完成对隐性知识的整合,才能达到共同的目的。

②个体通过学习,实现自身能力的增加。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

图2 企业内部智力资本增量的过程模型

企业中的个体通过学习实现的自身能力的增加,就类似生物体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进行的“有利变异”。个体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外部各种有关的知识和资源,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解领悟、通汇贯通形成了新的知识,进而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企业在提高智力资本的同时也争夺了有限的生存空间和获取了更大的利润。

四、企业内部智力资本开发的策略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这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包括能量输入和输出上的稳定,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稳定,因为能量和物质循环在不间断地进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保证在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中知识流动的通畅性,突破流动的壁垒,并且建立机制,加强这种流动。

(一)与企业外部的竞争者、供应商等建立战略联盟或合作关系

依靠这一措施可以完成企业外部智力资本内部化,促进企业间的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本的共享。尤其是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一方面在整个企业的生态系统中是与企业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或其他共同需要的;另一方面,它也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与企业“基因”最相似的,拥有相似的技术、相似的人力资本结构。所以,与竞争对手建立战略联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技术和知识,合作带来了规模效益,同时也可以获得人力资源和技术财富互补造成的协同效应。知识的流动和人力资源的共享,使企业实现了外部智力资本的内部化,促进智力资本的提高和完善。

(二)创建学习型的企业,提高个体主动学习的意愿

在企业内部创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智力资本开发的前提条件之一。彼得·圣吉指出:“当世界更息息相关、复杂多变时,学习能力也要更增强,这样才能适应变局。企业不能再只靠象福特、史隆或华生那样伟大的领导者一夫当关、运筹帷幄和指挥全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8]。”

(1)在智力资本的开发过程中,要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建立平等、健康、宽松的文化环境,让员工认识到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性,企业也要采取措施,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知识共享和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员工提供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员工学习的动力。

(2)企业可以利用局域网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此平台能够为员工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知识交流的环境,使员工实现知识的共享,利用网络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了企业智力资本的优势互补和集成创新,同时也使得企业内部的各种知识都能有效地被员工分享,实现企业内部个体之间知识和信息的相互交流。这个过程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本质的不同,它并不是简单的,恒量的流动,而是在流动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知识或发明(即智力资本完成增量过程)。

(三)构建以开发企业智力资本为目标的战略管理框架

企业智力资本开发关系到企业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分析,智力资本开发居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层面。智力资本成为现代企业价值的重要源泉,因而应该将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转移到企业智力资本的积累、增值和开发上来。企业应该围绕智力资本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确定战略重点,制定战略步骤,遵循拟定的战略计划积极主动实施。同时,专门设立智力资本管理部门和智力资本管理经理,实现智力资本管理,加大智力资本开发的力度。

五、结 论

企业的智力资本的开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受到外在环境,竞争对手,甚至企业内部个体的影响。在系统分析了影响企业智力资本增量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开发企业智力资本的具体的路径和策略,认为增强企业与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企业与外部竞争者的关系,提高企业内部个体的自我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开发企业智力资本的路径和方法。此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智力资本的开发提供具体的途径。

[1] 蒋天颖,王俊江.智力资本、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J].科研管理,2009,(7):44.

[2] 李平,刘希宋.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智力资本开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6):18-21.

[3] 叶培华,徐宝祥.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复杂适应性研究[J].情报杂志,2008 ,(2):99-103.

[4] 许芳,李建华.企业生态位原理及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5):131.

[5] 张炜,王重鸣.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8):733.

[6] 卢升高,吕军.环境生态学[M].浙江:杭州大学出版社,2004:91-92.

[7] 谢守美.知识生态系统知识流动的生态学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5):5-8.

[8]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猜你喜欢

增量智力流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流动的光
“价增量减”型应用题点拨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基于均衡增量近邻查询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德州仪器(TI)发布了一对32位增量-累加模数转换器(ADC):ADS1262和ADS126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