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团队求职发展的路径新探

2012-08-15李月月

关键词:需求方团体流动

李月月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一、人力资本市场中的团体求职现象

在改革开放这一大前提下,我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促进下,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经济开放性程度不断提高,受世界经济影响的程度、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而这种市场的大波动,必然带来企业雇佣的不稳定性,雇员的自愿流动和被迫流动都呈现上升趋势。

由此出现的大量职员流动,无论是雇员自愿流动或者是被迫流动,对单个雇员而言其必经之路都是再求职。当今人力资本市场竞争激烈,人才总体供大于求,对于被迫流动的雇员和弱势群体的再求职之路必将格外艰辛。早在2002年,扬子晚报就报道过团队求职现象。“从事营销的素欣公司接待了同时来应聘的5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进来就声明:要么一起录用,要么一个也不录用,我们不‘零售’。这5个求职者中,一位对销售人员的管理颇有经验,一位擅长营销企划,其他三位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这5位应聘者非常自信,认为他们应聘的实力恰恰体现在销售的综合实力上,缺一不可,而且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寻找有实力的公司”(赵文骅,2002)。同时,集体求职广告也开始出现在媒体上,受到不少人的关注。这些人要绑在一起同时求职,作为一个团队应聘到同一家企业,我们称这种求职方式为团体求职。

二、团体求职的涵义

所谓团体,通常也可以被理解为集体,即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简单的来说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若干人所组成的共同体,当然并不仅仅是人头的概念,它是一个结构,是一个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为之努力的若干人的组合。

所谓团体求职是指某一领域具有特定专长的多个求职者,在人力资本市场上为了共同的事业和目标而组成求职团体,寻找并加入能实现自身理想和抱负的企业活动。

团体求职的基础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团体求职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而不是其他;团体求职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团队成员的理想和抱负;团体求职的对象是能实现团队理想和抱负的企业。

三、促进团体求职的途径

从表面上看,求职是求职主体自身的事情,求职主体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求职方式,但实质上求职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求职人员求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等各方面需要,人力资本需求方招聘雇员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赢利等的需要,求职人员与人力资本需求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社会关系,所以求职的结果不同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同。

为了维护被迫流动职员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参与工作的合法权益,为了让更多优秀企业在人力资本市场上健康成长,也为了人力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应该提倡团体求职。笔者认为,要促进团体求职,需要从政府,人力资本市场及求职团体内部各成员入手。

(一)规范政府行为,促进人力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

政府一般通过宏观政策来影响雇佣方和被雇佣方的活动,在规范求职主体的求职行为上应起到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制定相关政策,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制定有关政策鼓励社会成员的就业,保护各求职主体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建立有关的机构来落实这些政策。对求职人员的正当求职行为予以支持,对人力资本市场需求方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对于破坏良好的求职环境的行为给予打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加强职业及转岗培训。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升级,要求劳动力必须适应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劳动者将由过去的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因此必须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以不断提高素质,提升其就业技能,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要重点培养劳动者创业意识和技能,鼓励自主创业。2.政府应该强化自己的责任。在市场经济日益走强的今天,政府对就业问题不能无所作为,而是有必要强化以下责任:一是“保”,即尽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使结构性失业者,而且使总量过剩的劳动力也能得到切实的生活保障;二是“导”,即推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尽力增加就业机会和扩大就业量;三是“促”,即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以促进就业的增加。3.政府应保护弱势群体的求职。经济发展是就业之母,但经济发展不可能自动解决所有的就业问题。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和实施有效的失业保障制度,解决暂时失业者的基本需要问题。一方面,要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提供有效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重返劳动力市场。对于比较弱势的群体,政府可以适当地购买一些岗位,为解其就业。4.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求职进行指导,整合就业市场信息资源,提高就业中介服务效率。打破条块分割,统一就业市场,优化信息资源,降低就业成本,通过信息平台的方式,形成区域或城市信息互联,实现共通共享,避免混乱和欺诈,以促进就业。5.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我国目前各类中小企业比例达99.4%,提供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时贞玉等,2012),因此要落实有关政策,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给予市场准入开办、融资、税费、技术、进出口、培训、征地、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鼓励和支持。

(二)提高求职团体内部各成员就业竞争力

政府促进就业的措施只能从外部推进就业,笔者认为还应该从内部提高求职团队成员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求职团队内部各成员的就业竞争力可以从树立牢固的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内部成员间的沟通协调及提高内部各成员的素质三方面入手。

具体做到:1.树立牢固的团队精神。团体的存在基础就是团体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只有牢牢树立好这种集体意识,才能把团体内部各成员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团结的局面又加强了集体意识,使所有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2.加强求职团体内部成员间的沟通与协调。团体沟通是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信息共享,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互动过程。在团体内部做好各成员的沟通与协调,使每位成员都有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这样势必会提高整个团体的实力。(张爱卿,2011)3.提高内部各成员的素质。求职团体内部各成员应加强学习,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多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另外求职者要有一个准确的择业定位,现在有不少求职者喜欢用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择业意向,不了解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工作,相互攀比,导致求职盲目性较大,无形中增加了就业难度。因此,对求职者而言,择业的标准只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人力资本需求各方要转变思想接纳求职团体

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各方对求职团体的态度,对团体求职的成功与否也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如果人力资本市场需求方都排斥团体求职这一新兴的求职理念,那么团体求职肯定不会成功,这样对人力资本市场需求方及求职团体都是一种损失。因此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各方要转变思想接纳求职团体。

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各方应做到:1.认识到团队的积极作用。直接接纳求职团体可以大大缩短了企业的招聘周期,简化了繁琐的招聘程序,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由于团体求职向人才市场推出的不是“人才零件”而是人才的“成套设备”,如果人力资本市场需求方能接纳,势必将减少员工之间重新磨合的时间。同时一个优秀的团队所带来的正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直接启用这类成熟的求职团体,必将能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赢利目标。2.改变对团队的偏见。不要只看到团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应努力克服启用团队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为企业赢利。

(四)规范求职团体与人力资本需求方的行为

在团体求职活动中,求职团体与人力资本需求方的行为必须得到规范,这样才能为团体求职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通过对求职团体与人力资本需求方行为的规范,也可以巩固团体求职的成果,避免因为不规范的行为而导致求职团体陷入求职、就业、失业、再求职的循环,也尽量避免人力资本需求方陷入招聘、录用、再招聘的尴尬境地。

具体做到:1.求职团体内部各成员当服务于某一固定的人力资本市场需求方时,不要轻率跳槽。盲目和过于频繁的流动会降低自己的职业背景优势,削弱敬业精神和单位对职业稳性的信心,因此有流动意向者应在能发挥个人能力并权衡利弊的前提下合理流动。2.人力资本需求方的用工行为要规范。用工单位在招聘时承诺的薪金及福利待遇不兑现、试用期满后借故辞退、不签定劳动合同、不交纳社会保险等,使应聘者得不到应有的权益,造成雇员的严重流失。3.人力资本需求方要正确选用激励措施来处理好与求职团体的关系。可以通过薪金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等方法,促进求职团体为其努力工作,完成求职团体和人力资本需求方参与团体求职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巩固团体求职的成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规范求职团体与人力资本市场需求方的行为,促进就业,以期减小社会就业压力。

[1]秦惠,林泽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

[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杜鹏.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2.

[4]赵文骅.上海出现“集体求职合伙人”[EB/OL].http://www.jobinhe.ne t/news/yaowen/186320.html,2002.

[5]张爱卿.人才测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需求方团体流动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面向软件外包平台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流动的光
实时竞价中的佣金率问题研究
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