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老龄人口社会化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2-08-15张友敬
张友敬
(福州大学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福建 福州 350002)
当前,我国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其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因此,老龄人口社会化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我国老龄人口现状分析、老龄人口社会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浅析。
1.我国老龄人口现状分析
1.1 人口老龄化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7%就被称为老龄化国家。我国一般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但近年已经开始向65岁靠近。人口老龄化概念有三层含义:(1)人口的老龄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人口老龄化是指整个人口的年龄结构动态变化,而不是某一个体的老龄化;(3)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
1.2 我国老龄人口呈现出的特点
1.2.1 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12月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总数已达到1.43亿人,占世界人口总量的1/5,占亚洲老龄人口总数的1/2。到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人,2026年将达到3亿人,2037年将超过4亿人,2051年将达到最大值,60岁以上老人总数预计为4.5亿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3.35亿人,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人的规模。届时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将达到23%。
1.2.2 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快
根据2004年联合国的统计资料,西欧老龄化过程中,人均收入从5000美元增加到10000美元,而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才刚刚达到800美元,200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3亿,占比达到11%,而我国的人均收入也小于1000美元,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
1.2.3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地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村老龄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地区差距明显,北京、上海、大连等沿海城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目前的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城市;香港、澳门、台湾等特别行政区,由于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老龄化问题很严重,大致和西方国家老龄化程度相当;河南等我国的中部地区,在2004年前后才步入老龄化社会;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偏远地区到2010年左右才跨入老龄化社会,西藏可能还要更晚一些时间进入老龄化社会。
1.3 我国老龄人口现状分析
我国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至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0%上升到20%,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在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一倍。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里,老龄问题与人口问题同时出现,使我国处于两难境地,只有认真探讨,才能找到出路。
2.当前老龄人口社会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养老机构人力资源需求不足
养老机构人力资源需求不足是目前中国在对待老龄人口社会化管理上的首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上存在数量少,人员素质偏低、部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这对于有效的实施“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是非常不利的。养老服务事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非常大,随着国内老龄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快,这个需求将会不断扩大。在短期内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下岗工人进行培训,组织志愿者队伍来弥补这个缺口。除了数量不足之外,养老服务人员在质量上普通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素质低下,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老年助理员奇缺等问题。
2.2 社会养老保障益面窄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刚刚起步,目前受益的老年群体还很有限。同时,养老金制度作为城市人口最主要的养老制度,虽然有相对稳定和可靠的特点,但受企业经营状况等影响,并且增幅较小较慢,甚至不增长。使老人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相对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2.3 老龄人口社会化管理机构观念认识不到位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的一些职能部门和社会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会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一方面是老龄管理机构和老年人医疗保健机构的收费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是现有养老机构的设施条件和管理服务水平难以令人满意,医疗保险也相对滞后。使许多老龄人口看病、生活养老成了一个大问题,他们迫切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医疗保健和社会化管理机构。
3.当前老龄人口社会化管理的对策研究
老龄人口社会化管理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政府应承担起主要责任,采取措施使人人老有所依。
3.1 加快社会福利民营化
所谓社会福利民营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按照市场化思路,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社区福利服务资源中的主导作用,以期社区福利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保持相对平衡,其核心含义是运行机制的市场化和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这些也都是养老福利服务的发展方向。二是使社区服务和养老福利机构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不再依附国家、不计成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服务必须树立起市场经济观念,遵循市场规律,将服务项目推向社会、推向市场,逐步建立起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养老服务实体化发展新机制。
3.2 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
根据我国国情,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的作法,一方面,将来国家公办的社会福利机构除了保留少量的示范窗口型机构外,其余大部分都要推向市场。具体地说就是加快国有养老服务机构的改制,盘活现有的养老机构,动员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或租赁等方式参与现有福利设施的改造和扩建。但更重要的是对福利机构进行转制,即官办福利机构应与政府脱钩,与民间的服务机构一样,成为独立经营的法人。国家和集体不再包办、包管和包揽一切,而是交于社会中介组织或社会服务组织去具体地经办、管理和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国家改变目前实行的对“三无对象”、“五保老人”的供养方式和对公办福利机构的资金拨付方式,变暗补为明补,出钱为供养对象购买服务。同时国家还要在新办福利服务机构时,采取规划控制、公开招标、组织中介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竞标承办和具体提供服务的方式来运作。
3.3 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步伐
老年服务设施是开展老年服务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老年人对医疗保健、老年计会服务等方而的需求迅速增加,而现有的老年服务设施无论从数量、质量等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因此,要创造改善老年人出行、活动、交往的舒适、便捷、安全的户外环境等方面着手来完善与补充社区老年服务设施,以加快城市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的步伐。
3.4 建立老年人服务投诉机制
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每年服务产业中的关系更加复杂化,已不单单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更多的是政府、服务者、老年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这样一来,使得信息的沟通出现障碍、政府无法官接知晓服务商提供服务的质量,对其进行约束。如果对服务向失去约束机制,那么很难保证老年人享受服务的质量,所以建立有效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中一种简单且方便的办法就是建立老年人服务投诉机制。建立社区服务和养老机构服务自我监督机制,公布投诉热线,为老年人维权提供畅通渠道。
4.结语
总之,老龄人口的社会化管理事业不是孤立的,只有在全社会对尊老爱老认可和乐意奉行的前提下,这项事业才能搞得日益完善。需要全社会各阶层人们参与老龄人口社会化管理事业,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关注,不断给予支持、赞助,解除整个社会的后顾之忧,国家才能更好发展,民族才会日益进步。
[1]陈立新.浅淡老龄人口社会化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07,(9).
[2]吴海华.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城乡差异问题探讨[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5).
[3]赵鹏,郭海燕,刘冰.我国老龄人口交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综合运输,2006,(6).
[4]章倩.中国老龄人口的消费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新西部(下半月),2008,(11).
[5]方秀云.提高城市老龄人口文化生活质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