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香菇考察小记

2012-08-15张寿橙叶礼奎

食药用菌 2012年4期
关键词:菇类鲜菇木屑

张寿橙 叶礼奎

2011年7月13日至2011年7月20日,应台湾菇类发展协会、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南投制菇职业工会等台湾社团和企业邀请,龙泉市食用菌协会一行30人,在市政协主席邵戊汛带领下,考察台湾南投、台中等地香菇农场、企业,以及香菇文化馆、新社香菇一条街等。就我个人而言,还在于实现了拜会与看望台湾相关社团负责人和昔日老友,尤其是1988年7月底,一起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会议的台湾食用菌界朋友的愿望。光阴似箭,23年了,如今能在宝岛台湾再见,自然格外高兴。

埔里——台湾香菇的发祥地

埔里是台湾香菇的圣地,公元1909年,英国的菌类杂志即发表了埔里试验栽培香菇的文章,并附有一张日本菌师手持柴刀,以砍花状手法砍一米多长段木的图。此手法与我们龙庆景地区的 “砍花法”相似,台湾朋友称为 “刀目法”,日本则称 “铊目法”。埔里是南投县一个市镇,台湾香菇最集中的产地,至今全台约30%的香菇农场集中在埔里。当日,全部人员参加了由王国宾先生主持的晚宴,台湾方出席的有现任和前任 “台湾菇类发展协会”理事长詹贤通和陈宗明,南投县制菇工会理事长张朝源,台湾菇类协会总干事兼秘书长林聪贤等。场面非常热烈,宴会上邵戊汛主席将龙泉的邀请函亲自交与詹贤通理事长,热情欢迎他们组团参加第二届龙庆景毗邻乡村香菇文化节。

参观牛樟芝工厂

赖敏男博士几十年来都在为两岸的产业合作与发展忙禄,这次得知我们将组团访台,十分重视,特意推迟了赴印度考察时间。赖敏男博士是台湾研究牛樟芝著名学者,从菌种选育、制种,直至菌丝体液体培养、产品制作,一整套工厂化设施在台湾极具影响力。1989年,他即将牛樟芝子实体样品带来龙泉,我为其向龙泉和闽、赣等南方同行联系栽培试验。但这些地方均未找到牛樟芝子实体,因没有菌源而无法进行。如今台湾牛樟芝批量生产成功并投入应用,在全球有很大影响。全台各地机场、相关商店等均将牛樟芝以 “国宝”出售。台湾人更以此为自豪。赖敏男也多次在大陆有关会议作牛樟芝栽培的学术报告,毫无保留地介绍经验。

赖敏男博士投资与主持的康健科技生物制品公司是台湾著名的牛樟芝生物制品公司,他亲自引导我们参观工厂内部现代化的设施,并分发了工厂礼品。事后有人对我说,能让赖博士的工厂对客人开放,是天大的面子。

树皮洗了再粉碎——木屑工厂见闻

经营木材加工企业的陈纯良先生,曾两次来龙泉参观考察。他的工厂专门为菇农提供木屑已达23年。工厂内装了400匹马力的剖材、粉碎和传输生产线,年产木屑4万吨。看到胸径30~40厘米的相思树,一车车往生产线上送,我们问他:“这样粗的树用于粉碎,林务局不会来查扣吗?”他说:“台湾林权明确,林主有自主处置权,这些相思树是专门供作香菇原料的。”关于木屑,他说:“台湾 ‘八八水灾'后,天然林禁伐更严了,但菇耳原料还是不缺,进口也很方便。”(编辑注:台湾 “八八水灾”又名 “八八风灾”,2009年8月8日由莫拉克台风引发,对台湾南部造成重创,是台湾五十年来最大的水灾。)木屑价格大体是每千克3.5台币,折合人民币0.78元,与龙泉的0.7元相差不多。在厂房内,摆放着一框框树皮,如同撕开已成为一片片,不知其意思,问过之后才知道是因担心在搬运过程中受到了污染。这些树皮要用水冲洗后再粉碎。从这件小事可看出他们对产品安全的重视。

一户一农场,王国宾家年产1 000万木屑包

参观王国宾先生的 “福兴香菇农场”给人以极大启发。他的农场年生产木屑菌包 (台湾称太空包)1 000万包,4条生产线,从拌料、装袋、灭菌到接种,每天共40人,能做9万包,一人平均2 500包。台湾每年二季制包,分干菇与鲜菇。现鲜菇每千克80~90台币 (折人民币20多元),干菇900台币 (折人民币200元左右)。不过等级很多,价格变动也大。

1985年时,台湾香菇菇农共有5 557户,产量4 903吨,其中段木香菇有5 041户。而现在段木香菇只留下数十户,产量仅280吨;而木屑香菇户农场则越办越大。现任台湾菇类协会理事长詹贤通先生的家族栽培量高达4 000万包,占台湾香菇总量 (约1.6亿包)的四分之一。

我们参观的台中的另一农场是蔡秋生先生的,他20多年前毕业于师范专科学校,原是小学老师。在台湾,要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很不容易,可他从1985年开始就放弃教师资格,投资办菇场。由于栽培规模大,收入很不错,朋友们说,他的家庭很早就是全空调,高级轿车。这次我们还见到了他的夫人与母亲,感觉十分亲切。他专门送了许多水果等礼品给大家,到离开高雄上飞机时,有的人还未吃完。蔡秋生曾到龙泉经济考察与交流,他说:“已知龙泉经济发展得非常快,当年是泥石路,现在连高速也有了,明后年一定要去龙泉看看。”

香菇文化馆的新、奇、特

台中的香菇文化馆,我原来已有其画册,这次亲睹现场,还是给人以全新的感觉。现代科技在菇菌生活史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一看便懂。特别在形、声、色、光诸方面表现得非常生动,仔细地观赏、领会,能让人受到深刻的教育。进入展厅,一个2米多高的巨形香菇模型将人们吸引了过去,难怪这里会成为中小学生的课堂。这个博物馆虽然代表全台,是台湾 “农委会”动员全台相关科技界精英人物共同建成的,但却由一个乡的农会主导。博物馆设在台中市雾峰乡的农会大楼里,管理非常有条理,参观人数很多,团体前往还要预约。此外,还有菇类观光农场,让人领略香菇从生产至采收、品尝的全过程,极受中小学生的欢迎。这次参观后,我们受到启发,有了新的思路,希望在龙泉的 “中华香菇博物馆”中,专设一个台湾展示厅。

香菇一条街

7月15日,我们在台中新社乡参观香菇一条街,中午是老朋友黄敏源和赖博士他们宴请的,这个餐厅以秀妮命名,由一位台湾好朋友的姐妹经营。席间品尝了新社特色食品——由6种鲜菇组合的大和盘。他们介绍说,这间餐厅以20多种干鲜菇类烹制各个档次的菜肴,极受顾客欢迎。现在台湾鲜菇消费量越来越大,菇类中又以香菇为主。新社是台湾另一香菇中心,全球闻名,这里有各种菇的经营公司、商店、农场,特别是从商店后面延伸的菇类加工、包装,乃至生产场地,可让人参观整个生产、采收过程,是台湾香菇业的缩影。

两岸菇价差距大

在台中市新社,随意进入一家商店,见铺面上摆满不同规格的各类食用菌,香菇、黑木耳、杏鲍菇、姬松茸、灵芝,似乎和大陆一模一样。一看价格,差距就大了,3~4厘米的黑面剪柄木屑香菇每千克900台币,折合人民币198元,比龙泉高1.5~2倍。菇品质量好,朵形大而较厚的价格更高,如黑早生种,面黑肉厚的每千克合人民币250元,这些都是批发价,零售的价格更高。其他如黑木耳、灵芝、杏鲍菇等价格一般均比大陆高一倍以上。鲜香菇每千克20元以上,这与台湾香菇人工费及各项原材料费用均高于大陆有关。唯独锯木屑价格差距不太明显。

由于两岸价格差距大,台湾从1988年3月发生菇民示威抗议后,行政当局即禁止与大陆进行香菇贸易,直至今天仍限量进口,不过海上走私仍然不断。我们历来反对海上走私,且非常理解台湾菇农为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而举行示威抗议。但两岸都已加入 “WTO”,贸易的自由化迟早要使香菇开放,所以台湾朋友们对此也有充分准备,许多人已来大陆投资,联合起来共同向国际市场进军。这次在台的几位好朋友,他们当中不少人都在大陆有企业,或有合作关系。

这次访台,有一件大事就是参观香菇之神吴三公接至台湾后的安放庙宇——受奉宫。

猜你喜欢

菇类鲜菇木屑
海鲜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分析
菇类到底要不要洗
菇类到底要不要洗
木屑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
菇与人
图解海鲜菇袋式栽培技术(十)
油页岩与木屑混合热解特性研究
橡胶木屑基活性炭—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