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文化的深度探析与创作思维的拓展——评《摄影视界——影像的文化诉求》

2012-08-15李化来沈玲玲

关键词:摄影创作文化

李化来,沈玲玲

(安徽师范大学a.传媒学院;b.皖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在如今的视觉文化时代,图像以其客观形象、生动唯美、信息量大等特性影响了世界,改变了生活。摄影是文化的视觉载体,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以其颇具感染力的方式传达着信息与情感。面对铺天盖地的图片,我们需要科学的认知与理解。近日,张秉政、赵昊合著的《摄影视界——影像的文化诉求》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引领读者进入摄影艺术中的美学、哲学方面的思考和讨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分别从摄影的基础、发展历程、摄影评论三个篇章进行理论讲解,并在第四篇章摄影实践篇中结合实例进行实战分析,充分表达了作者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判断总结反哺于理论的初衷,满足了不同摄影人群对于摄影知识与技术的了解、学习的需求。阅读后,笔者认为该书深度探析了影像文化、深层诠释了摄影图片、有效拓展了创作思维、全面总结了摄影教学,是摄影学习的优秀读本。

一、影像文化的深度探析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高效快捷,很大程度上与影像有关。从远古时期的雕刻与壁画,到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墨子和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对于小孔成像的描述,再到一百多年前达盖尔摄影术的诞生、照相机的出现,以及电影、电视的出现和普及,影像借助各种媒介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影像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且在科技的发展中形成的特殊文化形态,对现代社会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大众对影像的认识还未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仅仅是以图论图,《摄影视界——影像的文化诉求》一书结构新颖,通过文字深入讲述、图示解析精炼地表述了作者对影像的认识,为大众认识影像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一)不同摄影类别的深层阐述

该书对风光摄影、新闻摄影、纪实摄影、观念摄影等不同类别的摄影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论述了对相关摄影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论述风光摄影时从创作理念上强调了“现代社会中人融入自然的现实意义”,注重对自然的感悟。在创作实践中强调了“审美的观察”。对新闻摄影的论述中,从新闻价值的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等方面论述了新闻价值,从冲击力、亲和力、感染力、意味、趣味等方面论述了形象价值,还就当代新闻摄影的现状展开论述。在谈到纪实摄影时,从转型的层面去理解纪实摄影,结合纪实摄影的历史阐述中国纪实摄影主体、思维、时空、展示与影响的转变。对观念摄影的探索中,从纵向与横向方面解析观念摄影的发展趋势。

(二)不同摄影流派的全面解读

该书梳理了摄影史上的不同摄影流派,从成因、名家名作、特点、局限、发展等方面进行解析,注重了名家名作对当代摄影人的启示。在对流派的解读时从标题上就注重提炼,如“华丽的叙事”、“朦胧唯美的画意”、“客体的解构与重塑”、“荒诞神秘的影像”等,高度的概括使读者能理解不同流派的基本特点。该书注重了对流派成因的分析,从成因分析中使摄影人能从宏观上了解摄影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自己的摄影创作特点进行整理分析,寻找适合个人摄影发展的道路。除介绍流派特点外,还注重了摄影名家的创作启示,如爱默生给摄影人的创作启示是“精读各类相关书籍,从而系统研究摄影”、斯特兰德提出的“摄影敏锐的观察与直接拍摄出层次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尤其是其作品中注重对画面线条的理解、发掘与表现”等,应从摄影名家的创作启示中吸汲取营养,调整创作。该书还对摄影史论著述展开了综述,使读者根据自己的摄影状况去有效了解相关摄影书籍。

(三)具体摄影问题的深入解析

该书对摄影批评、摄影家作品的形式感、摄影作品的文化诉求、摄影史论研究领域的问题、摄影的标题艺术、纪实图片的文字阐释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解析。该书针对摄影批评的现状,进一步明确了摄影批评的概念,提出了如何构建摄影批评。通过对布勒松、郎静山的个案研究,详细解析了摄影作品形式感、文化诉求的相关问题。该书将摄影标题与摄影图片视为一体,强调摄影标题的重要性,指出“摄影作品的标题制作是一门艺术”,提出了“好的图片标题的要求”,为摄影家对作品起名起到借鉴作用……对这些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为读者面对具体摄影问题时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影像是人类思想叙事表意的方式之一。伴随着视觉文化的进步,影像技术水平的提升,各种各类的图形图像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像将整个世界直观的展现给每一个人,街头巷尾、电视网络……人们始终在影像的世界里旋转。影像文化已经渗入到了当今大众文化的方方面面,语言和文字的传统地位已不再强势坚挺,影像代替它们成为在叙事表意功能上的关键主体,并逐渐变为人们相互间信息传达及交流的重要手段。影像文化的发展让影像接轨思想,赋予其思考力;让影像充分叙事,赋予其诉说力,影像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承载起社会的文化功能。影像是由明暗、线条、光影、层次等等视觉元素组成基础部分,再借助影像逻辑和结构传达影像之外的概念,影像的叙事表意功能使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观众通过视觉形象产生联想,使情感融入画面。人类独创的影像世界是真实世界的“影子”,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子”。人类独创的影像世界是一个“双层影像”乃至“多层影像”的复杂表征体系,因此对它的解读也必然具有难以尽数的丰富性与复杂性。[1]对于影像,我们不能仅仅从外在形式去理解,而是要从外到内,了解影像的内涵与外延。该书对影像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在再到未来发展的全面分析,使读者了解影像文化,理解影像所传递的含义。

二、摄影图片的深层诠释

摄影图片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异彩纷呈,是与社会生活发生积极互动的表现,是联系世界各个角落的媒介,它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精神和视觉记忆。在这个时间与注意力资源短缺,并空前强调速度与阅读快感的时代,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思想观念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它是多元化的概念,其个性与多元无论从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变化多端的,因此,摄影用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叙述着复杂和多样的世界,这就决定了摄影学习者对摄影图片不仅仅是注重看,更重要的是读。如何解读图片,该书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书中相关章节提出了解读图片的方法,如“一是从图像的摄影语汇的运用层面来分析,一是从索绪尔三项式的‘记记号——能指——所指’的层面来解读”,这就给我们分析图片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思路,从形式到内容,从内涵到外延等方面全面、深入的分析图片。书中在评论篇中分析了大量的摄影图片,使读者阅读后对图片的理解更加深入。对21届全国影展金奖作品《构成》的分析尤为透彻,从摄影史的角度、摄影观察的层面、摄影创作的方面进行了解析,分析了画面各个要素,提出在创作中“发现美、提炼美、表现美”。该书还对摄影图片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如对线条的研究,指出“摄影者应当学会对外在的、内含的线条进行观察与分析,了解线条的节奏、韵律、间隔、连续、单独、重复、一致、变化、粗细、疏密、交叉等,善于提炼线条,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有效运用线条来表现美感,传递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情感的交流”,并结合作者拍摄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图例来进行分析,指出横线、竖线、斜线等的表现与构成关系,强调出处理线条的相关方法,为进一步展开摄影创作奠定了基础。

书中摄影图片选择方面除国内外熟知的摄影图片以外,还注重了在国家级展览、省级展览的摄影作品分析,图片与文字的相互呼应使读者的欣赏与学习得以深化。

三、创作思维的有效拓展

创意理念指导拍摄就是在拍摄之前或期间加入些“创造性的主意”,这种“创造性的主意”对于具体的拍摄工作具有主导作用,在创意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有目的的拍摄实践。创意取景理念是提高学生对摄影艺术感知与认知的必要条件,是拍摄出好作品的重要保证。[2]摄影是视觉化、创意化的艺术,是广大群众和摄影创作者们对生活、对世界、对万事万物的视觉提炼。在摄影图像的形成过程中,创作意识的发掘、产生和实施极其重要。创作思维的成败在摄影创作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摄影创作是主观性极强的视觉创作活动,只有精妙、恰当的创意理念才能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创作思维体现在摄影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可能是拍摄技巧问题,可能是主题创意问题,也有可能是风格样式问题。创作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摄影提升中的重中之重。该书从科伯恩、哈尔斯曼、曼雷、麦克贝恩等拍摄理念与作品分析创作思维的拓展,从全国影展、安徽省影展创意类作品进行分析,解析创意思维的拓展,强调在当代“数码摄影可塑性的特点进一步拓展了摄影艺术的表现领域,摄影艺术由单一的记录、选择的表现拓展至多样化的传递思想”。

四、对摄影教学的全面总结

该书两位作者是安徽省摄影理论界、教育界专家,皆从事高校摄影教研,张秉政教授系中国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淮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多幅摄影作品在国际影展入展并获奖;赵昊副教授系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摄影系主任,理论文章入选上海国际摄影论坛并获奖,两位多年从事摄影教学,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摄影教学经验,将这些经验融入该书的写作中,对摄影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笔者多年来在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摄影专业、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摄影专业从事教学中,认为摄影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同时当代摄影又不断发展、变化,就更要注重摄影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从摄影教育的专业属性看,摄影专业教育隶属于艺术类教育,具有内在的人文属性。从摄影的媒介属性看,摄影既是表达摄影家内在情绪的艺术工具,也是新闻记者、社会学家记录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从摄影专业的教学方法看,摄影专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属性。该书注重人文教育,从多学科视野观照摄影,强调摄影实践,贴近教学实际,能使学生了解摄影创作思维,了解摄影实践拍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主要表现为:一、深度的理论讲解,使学生明白如何通过摄影反映思想。二、详细的图片解析,使学生明白如何进行拍摄。三、有效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明白如何展开训练。该书还从摄影教学角度重塑读者对影像文化的连贯思维,让摄影专业学生们可以对影像文化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判断。该书所提出的“摄影学习阶段”、“摄影学习方式”、“摄影采风实践”、“摄影理论思考”等,一方面为教师们提供教学模式思考,使教师在教学中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进行整体的思考与改进,在理论传授时紧密结合摄影案例、结合摄影实践,大量开展讨论,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思考,使学生们在学习较扎实的摄影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自己的动手拍摄能力,成为拥有摄影创新思维和具有传播能力的应用性技能型摄影专业人才。

《摄影视界——影像的文化诉求》一书是一部综合摄影论著,是对摄影理论的全面解析,综合研究了摄影相关理论问题、摄影的发展历程,并对当代摄影的热门话题进行评论,还结合大量的实践拍摄,整理成图文结合,使读者在阅读文字、欣赏图片中对摄影的认识更进一步。

[1]张舒予.影像世界的两种范畴划分方法及其意义解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1).

[2]王岩.创意理念指导拍摄——探析摄影教学的方法[J]. 装饰,2011(7).

猜你喜欢

摄影创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WZW—bewell摄影月赛
创作心得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