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艺术惠泽世界,文化宝典提升国人——评《大化无垠:中国艺术的海外传播及其文化影响》

2012-08-15陈辽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大化瓷器美学

陈辽

【中华文化】

中华艺术惠泽世界,文化宝典提升国人
——评《大化无垠:中国艺术的海外传播及其文化影响》

陈辽

中国的哲学、文学著作在海外的传播及其影响,如老子、孔子的著作在欧美的传播和影响,《三国演义》在日本、东南亚的传播及其影响,《红楼梦》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国人中的一部分还是知道的。但是,中华艺术在世界的传播及其文化影响,就只在某种艺术的小圈子里为人所知,广大国人是很少有人知晓的。著名文化史、美学专家蔡子谔和民间艺术、地域文化专家陈旭霞两人以十数年的时间和精力,在中外文化史料中爬罗剔抉,搜集、梳理出几千万字的资讯,再悉心研究,终于写出138万字的煌煌巨著《大化无垠:中国艺术的海外传播及其文化影响》(花山文艺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大化无垠》)。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开创型学术著作;还是一部大力弘扬中国艺术美学和中国精神的新型人文教科书;又是一部给力型的有助于振兴中国艺术的推进器!

(一)

介绍、评说中国艺术在海外的传播及其影响的著作,过去并不是没有,如戏剧《赵氏孤儿》在欧美的传播及其影响就有人论述过。但都限于中华艺术中的一鳞片爪,并没有在国人中产生震撼效应。《大化无垠》与这些单篇论文、单部著作不同,她是将中国的绘画、雕塑、民间工艺美术、建筑和园林、书法、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戏剧、摄影、电影等十二种艺术在海外的传播及其文化影响,统统介绍给国人,并作了整体的和分门别类的研究、评说,既大气磅礴又细致入微,从而产生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读后效果:啊!原来中华艺术是如此博大精深,如此真善美,如此经典,在全世界产生了如此深远影响,这是多么地了不起呀!如此开创型的学术著作,真正称得上是填补了我国学术领域里的一个大空白。

《大化无垠》对中华艺术的海外传播及其文化影响的论述,有关传播情况的论述简明扼要,重点论述中华各种艺术在海外传播后所产生的诸种“影响”形态。1.感应的“影响”形态。如明代音乐家朱载堉发明的“新法密率”(或称“十二平均律”),在西方17世纪中叶,已被西方音乐理论家论及;到18世纪则被德国大音乐家巴赫付诸创作实践,写出了著名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而风靡世界。2.呼应或照应的“影响”形态。如中国绘画史中的所谓“败墙张素”的掌故在西方得到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回应”,便是一个显著例子。3.模仿的“影响”形态。中国园林艺术对世界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产生了明显的“模仿”影响,如法国园林界刻意“模仿”中国园林,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私人花园中建造楼台亭阁、多层宝塔、荷塘水榭、曲廊漏窗、小桥流水、石岛假山,引种中国花木,出现了许多深深渗透了中国情调的大型中国式花园。4.踪迹的“影响”形态。如中国的古代杂技在世界的“影响”可追溯至汉武帝时,其后,中国的杂技在许多国家留下了“踪迹”。越南流传至今的险竿舞、17世纪末叶法国舞台上屡屡出现的中国杂耍戏等很多中国传统戏法,已成为国际魔坛的重要保留节目,都充分表现了中国杂技艺术走向世界的“足迹”和“踪迹”影响。5.以梗概传播的“影响”形态。如日本歌舞伎中的《双蝶道成寺》的梗概与《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故事非常相似;《西厢记》传入朝鲜后,出现了剧情梗概和戏剧形式皆与《西厢记》相类的《东厢记》。6.外语传递远古消息的“影响”形态。如“瓷器”和“丝绸”对世界人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致外国人把“瓷器”(CHINA)、“丝绸”(CHIAN)演绎成了输出此种工艺品的中国的国名而沿用至今。7.作为“根据”用以证明源流和恪遵楷范的“影响”形态。如我国南方是世界上铸造、使用铜鼓时代最早、历史最长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国云南楚雄万家坝出土的青铜鼓,是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早期的青铜工具品,这一确实的“根据”,解开了印尼、越南青铜鼓其制型、纹饰何以和我国汉代青铜鼓相似之谜。8.连锁效应的“影响”形态。如中国绘画对于日本人绘画所产生的具有超越时间即历史“连锁效应”式的“影响”,已为日本和中国学者所证实。9.施加作用的“影响”形态。如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创立者布莱希特,坦白承认梅兰芳的戏剧艺术对于他的“史诗戏剧”具有施加作用的影响。10.有声响的“影响”形态。如中国的古老乐器“尺八”,不仅衍化出日本的“现代尺八”,而且衍生出日本享有盛誉的音乐家和具有经典意义的大型音乐作品。总之,中国艺术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历程中,其产生的影响形态所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深刻性和广泛性表明,中国艺术文化在世界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巨大的、多方面的,而且其“影响”的历史也是悠久的。

将中华艺术在海外传播后的影响概括、归纳为十大“影响”型态,已经充分显示了《大化无垠》作者的学术动力,但他们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更加深层地探索了中国艺术在海外的“广义”影响。以民间工艺中的瓷器为例。中国瓷器改变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方式。瓷器作为一种用品,特别是作为饮食器皿,在欧亚非美四大洲传播,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日常饮食、宫廷宴会具有了一种文化风范,甚至改变了一些民族和国家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在东南亚、西亚,是中国瓷器结束了他们用植物叶子作饮食用具的时代,丰富了他们的饮食文化。瓷器进入欧洲后,欧洲“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各个阶层的家庭”都使用了中国瓷器。中国瓷器风靡了世界,给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带来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中国瓷器还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在菲律宾民间故事中,把中国瓷器人格化、动物化,瓷器成为民间故事的重要题材。一些非基督教地区,流传着“会说话的瓷器”、“会呻吟哭泣的陶瓷”等传说。在非洲淳朴的居民心目中,中国瓷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还逐渐具有某种宗教和精神寄托的内涵。在欧洲,《圣经》中耶酥降生、受难、复活等故事,根据不同的器皿和釉色,描绘在瓷器上相得益彰,歌颂了基督的伟大,圣徒的虔诚。中国瓷器在某些国家还具有“货币”职能,可与人的“生命”等值。世界各国竞相到中国订造中国瓷器。中国瓷器对世界各国的制瓷业,对很多国家和民族的建筑等行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世界各国收藏、展览中国瓷器之风绵绵不绝。外国非常重视研究中国古代的陶瓷。瓷器如此,中华艺术的其它门类对世界的深层影响也是如此。如中国绘画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禅宗文化,中国绘画技法以其巨大魅力,启发了西方一代美术大师的创新精神。中国雕塑艺术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特点极为世界艺术家所推崇。中国版画、中国年画、中国剪纸、中国织绣、中国编织工艺、中国漆器也都对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美丽的丝绸带给世界人民美丽;中国服装独特的裁剪方式和韵味,屡屡激发起西方设计师的兴趣。国外许多建筑学家著书立说,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和近代建筑。中国书法对欧美“新绘画运动”更产生深刻影响。西班牙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就曾经向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张大千讨教过用笔技巧;而后,他成功地运用中国书法的提、按、挫、转及笔断意连的运笔技巧创作。中国乐器汇入了世界音乐的浩瀚之海,激起了外国音乐家摄人心魄的艺术浪花。中国舞蹈节目很多被外国的艺术团体移植,浸润了世界艺术的沃土。中国的评话、评弹、京韵大鼓、相声、评书、粤曲等曲艺,越来越为海外音乐学、民俗学界所重视,成为汉学家、海外华人和华侨学者的研究项目。中国杂技艺术家高难、精湛的表演,震撼世界,被誉之为纯正的中国气派,真正的东方魅力。各国观众异口同声称赞中国京剧艺术的魅力。中国摄影、中国电影,虽是从外国移植来的艺术品种,却已走向世界,受到世界摄影界、电影界的好评并多次获得国际奖项。《大化无垠》对中国艺术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的如此全面、深入、彻底的研究,确实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开创型的学术著作。今后,谁要进一步研究中国艺术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就得首先参考、研读《大化无垠》!

(二)

对中华艺术的海外传播及其文化影响作了如此高水平的研讨,《大化无垠》本来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学术任务,但《大化无垠》还是继续前进,进而研究中国艺术何以如此迅速地在海外传播,又何以如此深远地在海外产生影响。《大化无垠》的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认知,中国艺术既不是靠武力强迫别人学习,也不是借助宗教宣扬某种艺术,而是依仗其内在的美学价值和精神价值。于是,他们又进而揭示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和中国精神。

凭着他们的美学感悟和精神探索,在《大化无垠》中他们分别在各编揭示了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关于中国绘画,《大化无垠》将她的美学特征提炼、概括为:“以形写神”追求意境;线条造型,墨分五色;计白当黑,“虚中有实”;散点透视,突破时空;款画一体,画中题诗。这五大美学特征,符合中国绘画的实际,外国人爱中国绘画,正是因为她们有其特殊的审美特征。而中国雕塑的美学特征是另一些:教化人伦,经世致用;以天合天,富于象征;神形兼备,意余象外;线的韵律,雕绘统一。正是这些特有的美学特征,中国雕塑,征服了世界观众。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则是:天人合一;吉庆、活泼、张扬生命力的文化内涵;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因材施艺,显瑜掩瑕,物尽其用;鲜明的承传性、民俗性、教化性和地域性;“合情不合理”的独特艺术手法。它们促使外国对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品人见人爱,爱不释手。而中国的建筑和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更非同小可:“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崇高美;将“空间”转变为“时间”漫游历程的动态美;造型轻盈、端庄活泼的土木为主体的结构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美。这四大美学特征,造就中国建筑和园林艺术,独树一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书法,开世界书法艺术的先河,她的美学特征是:书法的线条美、构架美和章法美;书法形态的抽象美和意象美;“作字先做人”的方法论与“中和”的伦理、审美理想;“缘情”的审美特征。《大化无垠》的作者之一蔡子谔是书法家,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美学特征的提炼,更有其多年来书法实践的深切体会在。中国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也和西方舞蹈迥异:深刻表现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圆、转、曲”的审美形态;具有无穷之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多种艺术意境;讲究线条灵动之美、姿态造型之美、非凡技艺之美等美感的舞蹈语言;中华各民族间舞蹈艺术的交流、互补与融合,逐使中国舞蹈的民族气派、民族特色分外强烈、鲜明。中国曲艺的美学特征也很不一般: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的民间艺术风味;“一人多角”、独特的简便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浓厚的“书味”、“戏味”、“趣味”以及“火辣味”;曲艺演员既是表演者又是创作者;长于借鉴和吸收营养,对其他艺术品种产生影响。这些美学特征,将中国曲艺艺术与外国类似艺术明显地区别了开来。至于中国杂技,更是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她具有如下美学特征:渔猎、农耕文化精湛演示的历史积淀;奇、险、难、巧,融众多审美趣味为一体的艺术技巧;“创造”、“超越”精神最典型的艺术体现。中国杂技艺术之令世界观众心仪、心醉、心服的奥秘即在于此。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是:诗、画、歌舞浑然一体的综合性;将生活规范化、节奏化和审美化的程式性;形神兼备、声情并茂、诗画合一的虚拟性或曰写意性;注重唱做唸打、手眼身步法的“四功”、“五法”的技艺法;深深植根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民性。中国话剧、中国摄影、中国电影其艺术形式虽移植自外国,但在百年多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特征。“成似容易实艰辛”,《大化无垠》对中国诸种艺术美学特征的概括和提炼,充分吸收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又益之于自己在广泛、深入研究千万字资讯后的独有感悟,因此《大化无垠》对中国艺术美学特征的概括和提炼,符合中国艺术的实际,具有创造性,富有说服力。

《大化无垠》在对中国艺术各自具有的特殊美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了中国艺术所共有的“中国精神”:一是胸怀天下、追求统一的爱国情怀;二是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三是扶近扬善、恪守信义的仁心美徳;四是刚健有为、奋发进取的自强精神。正是中国艺术各自具有的独特美学特征和共有的四大“中国精神”,才使中国艺术葆有长生不老的艺术青春,能够快速地在世界传播并产生恒久的、生生不已的影响,《大化无垠》也因此成了一部弘扬中国艺术美学和中国精神的新型人文教科书。

(三)

《大化无垠》以其丰富、翔实的资讯,书写了中华艺术在海外传播和影响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她也是一部“中华艺术在海外传播和影响史”。西方哲人说过: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凡是由当代人撰写并以当代意识为指导写作出来的历史,即使是古代史也是当代史。《大化无垠》作者是当代意识特别鲜明、强烈的学问家,在《大化无垠》中流露了这样一些思想倾向:

其一,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环境的破坏,战争的灾难,贫富的差距等,对世界文明发展乃至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此情况下,“彰显和弘扬中华文化或曰‘中国精神’的艺术文本及至中国艺术的具有世界范围的时代意义或曰现实价值”,使之“成为世界艺术文化宝库中,特殊而重要的精神财富”,已是刻不容缓的炎黄子孙的任务。对中华艺术采取民族虚无主义态度是完全错误的。

其二,中华艺术历来就是开放的,勇于吸收外来艺术的优长的。正是这一优良传统,保证了中华艺术不断创新,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向高处攀登。即以书法而言,一方面,中国书法在其发展过程中给日本书道以绵延不绝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是最为相近的姊妹艺术”,中国书法也从日本书道中吸取了营养,丰富和发展了自己。中国艺术中的其它艺术也莫不如此。鲁迅提倡“拿来主义”,中国艺术是擅长“拿来”的艺术。今后要进一步发展中华艺术,还得发扬上一优良传统。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而艺术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木刻印刷技术的出现,导致木刻图画即中国版画由此诞生。所以,中国艺术要发展要进步,不能墨守成规,必须善于吸收、勇于吸收外国艺术外国科技的优长。

其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艺术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我们是社会主义新中国,重视艺术的社会效益是毫无疑问的。但也必须顾及和重视经济效益。一部电影,没有多少人看,只好放在仓库里,即使她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也不免落空。在《大化无垠》中受到肯定、在外国获奖的《渔光曲》、《白毛女》、《城南旧事》、《黄土地》、《一个都不能少》、《三峡人》等电影,《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动画片,都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其四,振兴中华艺术是振兴中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世界的艺术市场上,中华艺术所占的份额还比较小。因此,进一步提高中华艺术的思想含量和艺术质量,以读者、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入世界,扩大中华艺术在世界艺术市场上的份额,振兴中华艺术,是中国艺术家亟待努力的共同任务。

《大化无垠》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这些倾向,有助于新中国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

从上可见,138万字的《大化无垠》已成了一部文化宝典,随着时间的流逝、实践的检验,她将在我国的文化生活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2011-01-16

陈辽,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徐将林]

猜你喜欢

大化瓷器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外婆的美学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宜居大化
纯白美学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简介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简介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