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精英理论现实价值研究

2012-08-15杨华东陶建兵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阶层精英政治

★ 杨华东 陶建兵

学术界一般观点认为,系统而有影响的传统精英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是从现实主义出发来理解和阐释政治与社会的结构及其发展的一种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G·莫斯卡、V·帕累托、R·米歇尔斯,他们试图从精英、特别是政治精英和杰出人物出发,着手揭示政治系统的实质和社会运行的规律。他们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奠定了传统精英理论的基石。

一、传统精英理论关于精英的界定

“精英”一词源于法文“ELITE”,最早见于17世纪的法国文献中,原意是指“特别优良的商品”或者“遴选出来的少数东西”,后来又转指“特别优秀的人物”、“杰出人物”、“精华”等,也就是今天的英文翻译。在中国古代汉语里,“精”与“粗”相对,最早是指“上等细米”,如《庄子·人世间》:“鼓莱播精”。“精英”一词还见于杜牧的《阿房宫赋》:“齐楚之精英”,意指“精华”、“精粹”。现代汉语里“精英”一词是指“特别杰出的人物”或者“智慧、才能超众的优秀分子”等。

莫斯卡把精英理解为享受政治权力最多和获得利益最大的人即为精英。其实莫斯卡对精英的理解就是统治精英(跟帕累托的政治精英一致),是一种从政治功能上剖析的角度,说得再通俗一点,精英就是统治阶级。“在所有社会中,……都会出现两个阶级,一个是统治阶级,另一个是被统治阶级。前一个阶级总是人数较少,行使所有社会职能,垄断权力并且享受权力带来的利益,而另一个阶级,也就是人数更多的阶级,被第一个阶级以多少是合法的、又多少是专断和强暴的方式所领导和控制;被统治阶级至少在表面上要供应给第一个阶级物质生活资料和维持政治组织必须的资金。[1]”

其次,帕累托进一步将“精英”区分为广义的精英和狭义的精英。广义的精英是指那些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城里取得突出成绩的冒尖人物。他认为,“在每一项人类活动中,对每人的能力都能打一个类似考试时得的分数。比如,给最优秀的专业人员打10分,对门可罗雀者打1分,给笨蛋可打0分,……。为此,我们将在自己活动领域内拥有高分的人们形成一个阶级,并称之为‘精英阶级’(精英)。”[2]

帕累托把狭义的精英概念定义为统治精英或称政治精英,即执行政治或社会领导职能的一小部分人。帕累托认为,广义精英概念中的精英阶级可以一分为二,“将直接或间接地在政府中居主导地位并构成执政的精英阶级的人们区分开来,他们将构成统治精英,其余者为不执政的精英部分,即非统治精英。”[3]帕累托对广义精英概念的阐述是为了引出他的狭义的定义,而且是更注重狭义的精英概念阐述。

由此,帕累托将社会分为两个阶层:一低等阶层(民众),即精英之外的阶层;二高级阶层即精英阶层。而精英阶层又可分为两个部分:(一)统治精英或政治精英;(二)非统治精英。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以精英为纲、以民众或者群体为目编织而成的关系主体。很明显,精英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是最权威、最主流、最具影响力、最举代表性的阶层,社会的每一部分都在精英领导的启动和主导下运行。我们要积极、正确地看待和运用精英,是基于21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召唤,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它实质上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和对人才的重视。

总之,精英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二、传统精英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思考

传统精英理论的逻辑起点就是社会异质性,强调人的差异。第一,由于先天的出生不同,一个人在家庭出生和智力、体力、情商方面就不同。帕累托指出,“无论理论家喜欢与否,事实上人类社会是不同质的,人们在身体、道德、智力上千差万别。”[4]第二,由于个人的后天努力不同,人生的道路亦不相同。传统精英理论认为,精英不论在先天或者后天的条件方面都优于普遍民众,由此造成精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远远的超过普遍民众。

(一)精英统治是一切社会的普遍现象

传统精英理论认为一切社会都存在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实行少数对多数人的精英统治,同时精英对社会的统治是必然的,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和固有特征。

3.6.2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我国约有50%肝硬化患者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年发病率为5%~15%,病死率超过20%[16],食管静脉曲张常导致肝功能减退,并引发其他并发症,如细菌性感染或肝肾综合征。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突然大量呕血和黑便易诱发肝性脑病或导致出血性休克。反复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将引起患者焦虑、抑郁,使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更低。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莫斯卡和帕累托对精英的界定,可以对社会进行阶层的划分,掌握和享受政治权力最多和获得利益最大的少数精英阶层居于最顶层;而且越往高层人数越少,而作为普通民众则人数最多,而且居于最底层,可以说是被“压着”。这不管在传统社会中,还是在当代现实社会中,都是存在着,这是很形象而又很实在的。

其实,在任何简单或者复杂的社会中,精英作为掌权者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民主国家和其他一切政治国家都不能避免。事实上,不论是民主国家还是专制国家,在组织形态和决策人数上都是精英统治。胡克认为,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所有的历史变迁均意味着一个少数派取代另一个少数派。胡克这句话可以说非常经典地概况了精英统治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传统精英理论的贡献在于发现,像物质财富一样,政治权力完全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社会成员平等地占有。凡是有组织、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精英政治,只是在形式上有不同而已,本质是绝对一样的。莫斯卡指出:“即使当民众的不满积聚到足以成功地夺取统治阶级的权力时,民众的影响也只不过是一种表象罢了,从民众中间总是会产生一个新的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有组织的少数派。”[5]因此,民众永远不可能实现自治,精英统治才是最现实的。

现实主义也认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平等,尤其不存在结果的绝对平等,不平等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是不能铲除的。人们应该不懈地为铲除不平等而奋斗,但是不应该忘记的是人们只能接近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承认,不平等是先天的和客观的,平等要靠后天的努力。

(二)社会文明随精英的变动而改变

莫斯卡在社会异质性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论断,社会文明会随精英的变动而改变。他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只有精英才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和大灾难的救星,社会的进步随精英的变动而改变。精英尤其是政治精英的政治态度、言行、影响,对政治发展方向和社会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政治的性质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莫斯卡认为,必须分析这些精英才能揭示政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莫斯卡还认为,普通民众没有精英是绝对难以实现自治的。他得出这一论断是基于精英和民众存在着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性,精英掌握着大量的权力和社会其他资源,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精英是活跃的,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这似乎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力量,我们不能否认,我们需要民众;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需要精英。我们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而且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观,深刻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想问题、办事情善于抓住主流和重点,做好统筹兼顾。

精英的普遍存在,不仅在最广泛最深刻地影响现实社会生活,而且在组织、发动、推进和改善着社会生活,历来都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导和源泉。社会生活就是在精英领导的活动的带动下才得以普遍有序地发生,并交织在一起向高级形态不断变化发展。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核心是精英,社会文明随精英的变动而改变。

(三)精英的循环和流动

莫斯卡还对统治精英的更新和流动做了探讨,这与帕累托的精英循环和流动理论非常类似。莫斯卡指出,统治阶级更新可以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在非精英阶层中,只有那些能够接受精英阶层共同观念的人才可能被允许进入统治精英的行列。

帕累托完善了莫斯卡的“精英流动理论”,试图用精英循环和流动图来说明精英阶层的更新和循环。他从社会系统中诸多阶层的相互流动和代换关系这一角度来揭示统治精英是如何在一个生生不息的流变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精英性的。

精英阶级的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精英被非精英所取代,即低级阶层产生的优秀分子聚集起来,通过暴力或其他方式去取代高级阶层或其中的某些低劣分子,另一种是一个精英被另一个精英所取代。“历史是埋葬贵族的坟墓”。在帕累托看来,人类的历史就是少数精英轮回更替的舞台。通过精英循环和流动可以更新上层成员,补充和提高执政阶层所必需的管理能力,使执政层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层,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传统精英理论的现实再思考

什么是民主?民主就是一种妥协和解的方法和机制。

中国特色政治民主发展道路,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紧密结合的过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相结合,就能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强大力量。

一方面,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不断完善中国的精英阶层,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领导层,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推进和完善精英阶层的改革和科学化,在精英循环和流动机制革新上实现突破。要立足于全球化形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现实需要,针对传统精英循环和流动机制的固有的具体问题、具体缺陷,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按照和应用有关科学原理和人才规律、特别是领导人才规律,从最深层次彻底地破除一切不利于精英循环和流动的机制,构建和完善在党中央领导下的新型精英循环和流动机制,为所有真才实学者、德才兼备者、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精英人才提供最切实的途经和机会,真正挑选出和使用好质地过硬的精英、特别是政治精英,把最优秀的精英用到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优质人才的效能和效用,进而使整个社会系统、特别是领导体系和社会运作中心成为一个推动新发展、开创新事业、利国利民的高效组织。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不断扩大中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形成支持精英的群众基础乃至大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公民政治参与的危机,就是民主的危机,也是国家的政治的危机。立足当代,我们的国家要大力培养公民的国民素质和培育公民的民主精神和法治精神。要使公民真正具有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认识到积极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其民主权利的基本途径,从而始终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同时,又要努力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识,使“有序参与”的观念深入人心。

必须指出,研究传统精英理论,并非是有意推祟精英主义,而是发掘其中深层次的合理内核,把传统精英理论的精华和现代中国政治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公民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等相互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这或许能够推动政治和社会朝着更现代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1][意]莫斯卡著,贾鹤鹏译.统治阶级[M].译林出版社,2002,97.

[2][3][4][意]帕累托著,田时胡译.普通社会学纲要[M].北京三联书店,2001,298.

[5][意]莫斯卡著,贾鹤鹏译.统治阶级[M].译林出版社,2002,62.

[6][7][德]米歇尔斯著,任军锋译.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351、2.

猜你喜欢

阶层精英政治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它们都是“精英”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