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革”民主党派“十月晋言”看政治文明进程

2012-08-15刘立军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

刘立军

(中共惠州市委党校,广东 惠州 516001)

从“文革”民主党派“十月晋言”看政治文明进程

刘立军

(中共惠州市委党校,广东 惠州 516001)

“文革”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民主党派作为一个受难的群体,被迫停止活动。1972年10月周世钊、胡愈之、杨东莼等民主党派人士设法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晋言,反映“文革”以来国内出现的重大问题。上书政治在中国的盛行,喻示民主政治发展任重道远。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和谐发展。

民主党派 晋言 政治文明

一、“文革”时期民主党派的艰难处境

1957年6月反右派斗争展开,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受到点名批判和不公正对待,民主党派的地位、影响、作用受到置疑。民主党派从“一个篱笆三个桩”中必不可少的“桩”沦为装饰性的“政治花瓶”,民主党派遭遇了建国后的第一次挫折。

反右派运动的创伤还未抚平,造成全面内乱的“文革”又席卷而来。虽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一再强调“文革”运动的重点是整治中共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但鉴于民主党派与中共历史上的亲密关系,即使是中共党内斗争,民主党派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对民主党派元老、民盟中央副主席吴晗的空前批判,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吴晗具有民主党派和中共(1957年8月“火线”入党)双重身份,不幸成为“文革”第一个被用来“开刀祭旗”的受害者。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十六条》对“文化大革命”在学校、大中城市、农村、企业、部队怎样进行都作了一些具体规定,但是偏偏没有关于民主党派的政策。这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遗漏”让经历过反右派运动的民主党派极度不安。《十六条》明确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列为打击对象,让民主党派不寒而栗。就在《十六条》公布不久,受到毛泽东支持的红卫兵运动将打击的矛头指向了各民主党派。

同年8月23日夜,破四旧的红卫兵闯进各民主党派机关,揪斗机关工作人员,公开向身居高位的上层民主人士示威宣战。8月24日晨,高干子弟云集的北京八中红卫兵发出致各民主党派的《最后通牒》,限令各民主党派在72小时之内自行解散并登报声明。第二天,各民主党派机关便识趣地贴出通告表示“坚决接受红卫兵的意见,自即日起停止办公,报请党中央处理”。这种唯恐落后先斩后奏(先停止办公,再报请中央)的做法,也成为“文革”时期的笑话。随后,与中共中央统战部商讨后,周恩来指示各民主党派中央暂停办公,向红卫兵交出印章。红卫兵随即在党派机关大门贴上封条,取缔民主党派的行动出人意料地顺利。

至此,民主党派办公地点被占(有的甚至成了造反派的大本营),民主党派作为党派停止活动。与反右派运动相比,这次的打击范围宽得多,对民主党派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据统计,在八月的“红色恐怖”中,除民主建国会外,民主党派在京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约有100人先后被红卫兵批斗或抄家,占总数的36.5%。

群众运动一旦发动起来,便以其自身的逻辑向前发展,并带着巨大的惯性和破坏力,混乱的局面其时已经不是个别人能够控制的了。民主党派停止活动后,许多党派成员原有的职务、待遇被撤销或取消,应有的公民权利被剥夺,肉体上、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为了避祸,相互之间甚至不敢来往。而另外一个基本事实是,“文革”开始以后,民主党派人士已经很难接近毛泽东,更没有多少机会向毛泽东申述和进谏。

二、毛泽东指示汪东兴听取民主党派晋言

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林彪叛逃折戟大漠,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亲密战友”的背叛重创了毛泽东本人。而被政治大潮裹挟的群众也陷入了迷惘,不少干部、知识分子从“文革”初期的政治狂热转为冷静沉思。林彪事件后,民主党派处境似乎也有所改善。但是“文革”远没有结束,混乱的局面也没有停止。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向“文革”的发动者和领导者本人申述意见,结束这种混乱局面才有希望。在政治极为敏感的时刻,显然这种申诉需要机缘和合适的人选。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72年夏。这一年的7月,毛泽东的姨表兄也是其蒙师的王季范在京病重。王老先生当年曾经资助和掩护过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位“九哥”非常敬重和感恩。1972年7月11日王季范病逝,王季范的弟子、民盟中央委员、民盟湖南省委会主任委员周世钊致悼词。此后,周世钊在京拜访了不少老朋友,如民盟中央副主席胡愈之、民进中央副主席杨东莼、楚图南、民盟中央常委萨空了等民主人士。言谈中,大家对很多问题都深有同感,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民主党派的命运尤其担忧,初步达成了向毛泽东上书言事的共识。最后经众人议定,上书言事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民主问题、教育问题、青年问题,并由胡愈之、周世钊、杨东莼三人分头准备。

在讨论中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胡愈之,但穿针引线沟通和与毛泽东联系的却是周世钊。周、毛二人有“三同(同乡、同事、同学)三友(会友、文友、诗友)”的特殊交情。当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周世钊和毛泽东同为王季范的学生,几十年间,二人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建国后,周世钊多次应邀到中南海与毛泽东叙旧。让周世钊出面约见毛泽东,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大很多。周士钊托王季范的孙女、毛泽东的翻译王海容辗转约见毛泽东。8月10日,周世钊将与胡愈之等人交谈讨论的问题整理写成了以个人署名的4000字长信,准备面呈毛泽东,信里谈了落实干部政策、解放知识分子、青年教育等八个方面的问题,等待毛泽东接见。

等待毛泽东的接见的过程是漫长的。期间,周世钊意外地收到毛泽东托人送来的线装本《两般秋雨庵随笔》。此书系清梁绍壬撰写的八卷本散文笔记,也是毛泽东本人最喜爱的两本明清笔记之一。毛泽东是不会随便送书给人的,而送他本人非常喜欢的书更是难得。很有意思的是书里有首“圈儿词”: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一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周世钊一时拿不定毛泽东送书的用意:是让他耐心等待,还是已“画一个圈儿替”,面就不用见了。但无论如何,送书而且送毛泽东自己非常喜欢的书,说明毛泽东还是念旧情的。

又等待将近一个月后,毛泽东同意会见周世钊。10月2日晚,在王海容陪同下周世钊来到了中南海毛泽东面前。故人相见,气氛融洽,谈兴甚浓,周世钊甚至没有时间谈之前与胡愈之等人商定的问题,只是当面递交了之前写好的信件,并婉转转达了胡愈之等人希望见面进言的要求。毛泽东没有正面回应,但是当场表示可以给“民主人士”一点民主,并指定华国锋和汪东兴去听取这些“民主人士”的意见。

于是从10月3日下午到5日下午,汪东兴听取了这几位民主人士的意见。在进言中,胡愈之力陈广开言路、发扬民主、搞群言堂的必要,并希望在可能的条件下恢复民主党派的活动,如果有关方面有顾虑,哪怕恢复其部分代表人物的活动也好。杨东莼着重谈了当时非常突出的青年问题,表示对当时年轻人普遍地对前途感到迷惑、感到担忧,希望青年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以解决其生活、就业、婚姻等问题。周世钊则谈了教育问题,希望恢复共青团、少先队,理工科、文科大学恢复招生等问题。整个谈话过程,汪东兴没有表态和发表意见。谈话结束时,汪东兴表示,他是受命来听取意见的,对各位的意见,他将如实上报。

虽然胡愈之等人已尽力回避当时的一些敏感问题,但其发言内容又显然与“文化大革命”有所抵触。甚至可以说,发言实际上在某种程度和某些方面否定了文革。胡愈之等人的谈话是否呈送毛泽东本人、毛泽东有何意见或批示,我们不得而知,进言中反映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政策层面或者操作层面的的纠正。十月晋言的亲历者楚图南先生后来在一篇悼念胡愈之的文章中甚至说“得到相反的反应”。而晋言的操作者周世钊从此再也没有得到毛泽东的召见,原因不得而知,有人说是晋言直指文革让毛泽东产生不快,也有人说毛泽东对周世钊在晋言中扮演的角色感到失望。1974年周世钊因病进京住院,求见毛泽东,但最终“得到通知,暂时没有时间接见”。

三、晋言政治长盛不衰意味着民主政治任重道远

十月晋言已过去将近40年,无论如何,胡愈之等人坚持进言的精神、讲真话的勇气至今令人钦佩,民主党派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传统得到了集中体现。实事求是地说,在“文化大革命”这种非正常的政治生态环境下,期望这次进言能够否定“文革”甚至影响历史进程显然不太现实。当然,民主党派的这次晋言抗争也不能说是劳而无功。晋言一个月之后的11月12日,周恩来批准恢复孙中山诞辰纪念活动,并明确指定由全国政协、民革中央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出面举办纪念仪式。虽然还只是礼仪性活动,距离民主党派恢复活动的请求相差甚远,但民革是以民主党派的身份参与此事,这也算是民主党派部分恢复活动。

遗憾的是,毛泽东本人没有直接听取胡愈之等人所进之言。但毕竟还是给了民主党派一次倾诉的机会。事实上,自1957年反右派运动以来,民主党派“万马齐喑”,已经很难再对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制定的国家大政方针提出不同意见。十月晋言能够成功,从小的方面说,是民主党派争取自身权益的一次抗争行动,而从大的方面来说,十月晋言也开启了对“文革”进行反思的思想闸门。应该算是“文革”中民主党派最有光彩的一页。此次进言虽是绝唱,但余音绕梁。长期研究文革历史的何蜀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民主党派》一文中评价说:1972年的十月晋言,如此全面地反映了对“文化大革命”的不同意见,不仅要算是民主党派在“文化大革命”中最高层、最直接的一次曲折抗争,而且可能要算是自反右派运动以后民主党派最大胆的一次“参政议政”行动。

十月晋言以几个知识老人向中共最高层直接表达意见,对“文革”进行曲折抗议而载入史册。当然,从本质上说,要更多地依靠晋言这种曲折的方式实现参政议政,这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潮流是背道而驰的。几千年来,晋言在中国长盛不衰,提醒我们实行民主政治任重道远,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只有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政党关系才能保持良性的和谐互动,政治文明才能进步,“文革”中民主党派被取缔、参政言路滞塞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D66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2803(2012)01-0030-03

2011-09-20

刘立军(1977—),男,江西吉安人,中共惠州市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王相红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增强民主党派理论话语权研究
民主党派加强“五种能力”建设的四大逻辑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信息社会中的民主党派建设
再议民主党派的界别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