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的理论探讨*

2012-08-15贺俊春王相红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组织化党派民主党派

贺俊春 王相红

(1.2.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关于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的理论探讨*

贺俊春1王相红2

(1.2.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本文试图在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的理论层面进行探讨:即探讨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的内涵及意义,构建衡量现阶段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和水平的指标体系,以期对提高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水平有所助益。

民主党派 政治参与 组织化

在我国,政治参与的主体、形式、渠道比较多样,其中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尤具特色,成为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之所以如此,与其体制内参与特点,与其本身的政党层次,以及与政党层次相应的政治参与的组织化不无关系,其中,又以组织化的政治参与最为有力。

一、对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的基本解读

1、民主党派组织及组织化活动

“人类组织化是指人类结合成组织和以组织为社会行动基本方式的行为特征。”[1]因此,组织化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人的组织化阶段和行为的组织化阶段。在人的组织化阶段,以某个团体组织的成立、不断吸纳公众加入该团体组织为标志,也就是该团体组织以其指导思想、纲领吸引成员的过程。在行为的组织化阶段,以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为标志,该团体组织成员把有组织的活动作为社会行动基本方式。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目标。没有吸纳成员、形成团体组织的过程,行为组织化就没有物质依托;没有行为组织化,就不能实现共同体利益,无法完成组织最初的目标设计。

民主党派的组织化活动也分为这样两个阶段:一是形成组织的阶段,即各党派依据自身各具特色的纲领吸引社会成员、并不断鼓励社会成员加入的过程;二是集体行动的阶段,也就是公众加入党派之后,依据党派的纲领、具体的规章制度、在特定时期的特定目标,不断开展有效的组织活动以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过程。

2、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一种行为,与政治管理相对应,它指的是“普通公民参加政治生活,并试图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2](P207)。对于民主党派来说,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即是“民主党派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参加政治生活,并试图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这里,“普通公民”与“民主党派”两个概念并不对等:其一,“普通公民”可以是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参加政治生活,也可以是这些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结成团体,比如政党参加政治生活;其二,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中正好有一部分最终落脚到或者说体现在党派个体成员的政治参与上,有一部分就是党派集体的政治参与。也就是说,由这“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普通公民”与“民主党派”其实成为两个可以互相转化的概念。具体地说,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即在不断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和功能,即协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与政府、执政党形成政治活动的互动。

现阶段我国民主党派以成员为媒介进行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党派成员经过组织推荐或选拔,以党派身份直接进入到国家政权中,通过实际参与政治管理,成为决策者,而实现政治参与;另一种是党派通过其成员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如政协会议、双月座谈会等制度化渠道,建言献策,影响政府决策,从而实现政治参与。笔者认为,在前一种方式中,党派成员在成为国家政权中的一员后所进行的活动,应该是政治管理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参与行为;严格的民主党派政治参与应界定为后一种形式,即党派组织成员围绕政府决策进行的各种建言献策活动。

3、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组织化

综合上述两个层次的分析,我们认为: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是指各党派在吸收成员、形成政治组织的基础上,围绕自身政治目标,以各级专职机构为核心,有计划、有分工协作地组织党派成员围绕政府决策进行的各种建言献策活动的行为过程。

由党派集体成员体现的政治参与是组织化的,勿庸多言;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在组织化的民主党派政治参与中,即便最后落脚到成员个体,整个政治参与活动过程也必须强调“集体性”,即个体是受集体,比如党派组织的纲领、规章、目标等指导、激励、要求和制约的,个体体现着集体意志。否则,便不能说是组织化的政治参与,而只能是“普通公民”的政治参与。这种对集体意志的体现,有的是因个体自觉而实现,有的是因集体的约束而实现。

如何吸收成员,如何组织成员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是研究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有关政策、理论界对民主党派发展成员层面多有探索,而对于如何组织成员、如何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理论界的关注却有所欠缺。这两个层面问题的良好解决,对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功能来说都很重要。

二、提高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1、提高政治参与组织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党派政治参与整体效能

“从本质上看,社会系统的组织化是为了使社会系统达到并充分发挥其预期的功能,使系统从组织无序、效率低下到组织有序、功能充分发挥的过程。”[3]人们之所以结成组织在于组织能实现个人所不能实现的目标,就在于组织化过程能够聚集散乱的力量和资源,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所谓“1+1>2”,讲的也就是整体功能合力大于个体之力之和的道理。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与否、组织化水平的高低,影响其整体效能的发挥,道理即在于此。在目前,相比于历史,有着崇高威望的党派旗帜性人物将愈益稀少,民主党派参政党功能的充分发挥愈益在于其整体效能的提升,而不仅仅在于某一位或某几位成员的效能发挥得特别突出。

我国民主党派要提升整体效能,就必须加大对内部成员弥散、无序的行为的整合力度,实现成员行为的高水平的组织化。对于党派来说,因为组织化意味着相同的目标,所以应使全体成员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因为组织化意味着统一的行动,所以应通过专职机构的组织协调,变成员散乱无章的个人活动为有纪律、有秩序、有方向的组织行为;因为组织化意味着互相协作、互相帮助,所以应使成员通过组织结成各种协作关系,取长补短。在一定限度内,政治参与组织化水平越高,表明成员的协作程度越深广,集体行动的目标越清晰,实施越有步骤,行动力量越强大,整体效能就越高。

2、提高政治参与组织化水平有利于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组织化过程会不断产生并加强组织认同感。因为政治参与组织化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行为管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行为协作过程。其中,上下级之间的行为管理是一个方面,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在行动过程中产生的沟通交流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协作意味着交往,交往产生联系,联系生成理解,理解形成感情。不断的组织化政治参与实践本身,组织化政治参与带来的整体效能增强,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彼此依赖感、集体荣誉感等等,都会使党派成员不断产生对于所在党派的强烈的心理归属感和组织认同感,这种因行动、成功而产生的心理归属感、组织认同感的牢固程度远远要高于那种纯粹地因为思想教育所产生的外加的认同感。因此,组织化的政治参与不仅能直接提升对外的影响力,更能稳步产生对内的号召力。

对于民主党派来说,这种心理归属感和组织认同感为加强自身建设所必不可少,并且是其各项建设的根本,必将对其思想、组织、制度、能力等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比如对于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来说,因为认同,成员必将宣传好本党派宗旨,这便有利于党派的组织发展;因为认同,成员必将活动积极、信仰坚定、努力参政,这便有利于党派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对其它各项建设的影响相类于此。

3、提高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水平有利于促进整个政治社会稳定

“组织化的过程,也就是一定社会秩序生成的过程。”[1]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就如建国初期,虽然过分的、强制的组织化使得社会僵化,但我们不能不承认那是一个风俗良好的时代。

随着民主实践的发展、民主理念的普及,更加因为利益的分化、多元化,我国公众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行为不断增多。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说过,“政治稳定依赖制度化和参与之间的比率。如果要想保持政治稳定,当政治参与提高时,社会政治制度的复杂性、自治性、适应性和内聚力也必须随之提高”[4](P60)。组织意味着自治、复杂,组织化意味着秩序,因此,人们广泛的、欲望强烈的政治参与行为需要制度化、组织化的渠道来引导。结社形成政党是现代社会公众进行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作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中介,政党提供了一种能将公众的利益要求与偏好信息传递给公共政策制订者,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稳定的组织机制。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能够作为执政党的广泛而有益的补充,为公众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提供便捷有利的条件,这也就有利于我国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从而有利于促进整个政治社会的稳定。

三、构建衡量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和水平的指标体系

1、专职机构的建设情况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根据自身不同的任务,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相应职能部门设立与否,发展状况(即复杂性和适应性)如何,是衡量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专职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党派政治参与规范化的开始,其复杂性和适应性的强弱,标志着政治参与组织化水平的高低。专职机构的复杂性指的是专职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多少、职能的设置是否足够细化、任务的复杂程度等,而适应性指的是随着所承担任务的变化,专职机构是否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并作出改变。

2、制度体系的完善程度

制度是组织得以顺利采取集体行动的保障,它对成员的行为产生约束或者激励。一个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要能够有效避免成员的“搭便车”行为,激励成员积极响应组织号召,采取集体行动。因此,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体系是势所必行的,它表明成员和组织的活动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利于规范成员的行为。因而,围绕党派政治参与行为而形成的制度体系的完善程度反映了一个党派的组织化水平的高低。

3、组织成员的参与程度

如前所述,鼓励社会公众加入党派是产生政治参与组织化行为的基础,没有形成组织的阶段,就没有集体行动的阶段。党派成员是政治参与行为的主体,他们在加入党派之后,就负有了按照党派章程规定从事一定政治活动的义务和权利。每一个组织内部,成员都可以根据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而被划分为核心成员、骨干成员以及普通成员。处于不同地位的成员,他们的参与程度、参与方式都不一样。在参与过程中,成员并不是被动的被管理者,他们被纳入活动的程度、主动性被激发的程度、主体性被尊重的程度、集体智慧被发挥的程度强烈影响着政治参与的整体效果,也反映一个组织的组织化水平。

4、政治参与行为的目标性

组织具有强烈的目标倾向,经济组织以实现组织成员的经济利益为目标,社会组织的目标在于满足成员的社会需求,政治组织以实现成员的政治权利为指向。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能够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付出多大的努力……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绩效。”[5](P85)所以组织的整体目标必须被分解,形成空间和时间上协调的目标体系,同时实现目标从宏观抽象到具体、实用的转化,才能有效激励成员在组织活动中付出努力。民主党派作为以参政为己任的政党,它们的总体目标在于为国家、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实现成员的政治参与权利和权力。那么对于这个整体目标的具体化程度,也反映了党派政治参与的组织化水平。

5、政治参与行为的计划性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因此,党派政治参与行为的计划性既是指参与行为是否以目标为导向制定全面的规划,也指对各组成人员的工作的协调安排。

6、政治参与行为的协同性

协同性主要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程度。在党派政治参与过程中,其成员行为是否实现了在整个党派范围内在参与行为上的协同性,是否在小的参与团队中实现了具体参与过程的充分协作等,都能够反映党派的政治参与组织化水平。

笔者认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深刻认识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的内涵及意义,对照上述组织化衡量指标体系审视自身的政治参与行为,寻求提高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的对策,是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功能的必由之路。民主党派充分发挥自身参政功能,必将为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向前推进作出自身贡献,必将为民主、和谐、繁荣、稳定的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的建设作出自身贡献。

[1]龙劲松.中国地方组织化与乡村治理—中国政治发展的微观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2]王浦序.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胡仙芝,罗林.社会组织化与社区治理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11).

[4]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D665

A

1671-2803(2012)04-0021-04

2012-05-27

1.贺俊春(1979—),女,安徽安庆人,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教师;2.王相红(1973—),女,湖北钟祥人,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理 言

猜你喜欢

组织化党派民主党派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党派我来的
添加剂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复合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复合蛋白原料组成对挤压组织化产品特性的影响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