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T梁施工工艺要点
2012-08-15娄彦江
娄彦江
(黑龙江省审计厅)
1 设置台座
为了确保T梁平面位置的精准、支立的模板与混泥土在振捣的过程不出现横向移位,底座通常选用混凝土的,台座主要采用3 mm厚的钢板、混凝土底座及混凝土基础构成。底座上预埋钢筋用于侧模的支撑和对两侧底侧模的加固。台座顶面预拱度的设置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预拱度时其值按二次抛物线(若设计无要求这采用顶面水平)。梁体吊点处设长100 cm的活动升降板。
2 加工安装钢筋
(1)检查钢筋
进场之后的钢筋一定要检查产品的出厂质量证明书,产品的出厂证明书不完整的不能使用。试验检查人员必须对钢筋做细致的试验检查,试验的内容具体是:钢筋的冷弯试验、钢筋的拉力试验和可焊接试验,并分批取样,每批重不大于20 t。
(2)绑扎、安装钢筋
对于马蹄部分的纵向箍筋与主筋先进行绑扎,接着在对纵向与竖向腹筋进行绑扎。在绑扎的过程用Φ28钢筋或者钢管作为支撑,以增加钢筋骨架的刚度与稳定性。在现场对钢筋进行绑扎时每个部位的钢筋必须按规范绑扎满足设计的要求,在绑扎骨架时点焊的数量需增加,以免骨架吊装时变形。
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采取在钢筋上绑扎与结构物同标号的混凝土垫块支承,垫块间距一般为0.7~1 m。钢筋绑扎、安装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同意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 模板制作与安装
模板的安装顺序由中间向两端,安装的机械选用龙门吊,在对模板进行调制时,先对两端模板进行调制,调试好以后,在使中间的模板按顺序对齐,立模时,首先在模板内涂脱模剂然后对粘接缝安装止浆海绵条,其次安装侧模,最后安装端模。
4 混凝土的施工
(1)混凝土浇筑
具体做法如下:混凝土入模,相应位置的马蹄、腹板上的振动器全部开动,混凝土边入模边振动。开动腹板振动器的目的是加快混凝土进入马蹄部位的速度,防止集卡在腹板部位,形成“空洞”。振动器的振动为间断式:每次开动20~30 s,停5 s,再开动。每层混凝土振6~7次。振动器开动的数量以灌注混凝土长度为准,不空振模板。
灌注上翼板混凝土时,振捣以插入式振动器为主,随振随将混凝土面平整。灌注翼板,严禁开动附着式振动器。
(2)模板的拆除
拆模的顺序由两端向中间进行,首先卸掉法兰螺栓,接着把高度调节螺栓松开、把落模木楔打掉,通过挂于龙门吊上的倒链使用千金顶配合来拆除模板,拆模时两侧同时进行。拆模过程中,注意不能碰撞梁体,一定要采取支撑的方法,避免梁体出现倾倒现象。
利用柴油机烟气干燥生活垃圾,关键在于烟气能否提供垃圾水分干燥所需热量。下面对烟气—垃圾干燥过程进行能量衡算。柴油机烟气干燥生活垃圾过程中进入和排出干燥器的各项热量及物质,以1 d为基准,如图3所示。
(3)混凝土的养护
根据当地气候和梁体预制的工期安排,梁体混凝土灌注完毕后,静养2~4 h,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养生。养护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洒水养护不少于7 d。预应力混凝土的养生期延长至施工预应力完成为止。洒水养护宜用自动喷水装置或喷雾器。湿养护不间断,不得成干湿循环,气温低于5℃时覆盖保护,不再洒水养生。
5 预应力施工
(1)预应力孔道
如果安装波纹管和钢筋布设出现相互矛盾时,必须对钢筋的位置进行调整来却确保管道位置的准确。尤其要注意保持预应力孔道中心和锚下垫板垂直。对于波纹管接头的地方和与锚垫板喇叭接头的位置,必须对其加以处理,确保其密封严实,不出现漏浆现象。波纹管在安装中减少反复弯曲,此外还要防止电焊火花。波纹管安装完成后,要对其进行检查确保满足要求。
(2)钢绞线加工安装
编束的过程中,确保钢绞线之间相互平行,不出现相互缠绕,每间隔1.0~1.5 m时用20#铁丝绑扎进行绑扎,在每束钢绞线的两端2.0 m范围之内确保绑扎的间距不能超过50 mm。钢绞线采用穿束机穿束。
(3)预应力张拉
T梁预应力筋采用ASTM A416-92标准270级钢绞线,Фj15.24 钢绞线每股公称面积 140 mm2,Ryb=1 860 MPa,Ey=1.95 ×105 MPa。张拉控制应力为0.75Ryb,单根钢绞线张拉控制力为195.3 kN。具体值应通过试验后定,再调整图纸伸长值。锚具采用M15-5、M15-6群锚体系,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编号GB/T14370-93中的I类要求。
对钢绞线进行张拉时对称分批进行,等到终拉控制的应力达到稳定之后锚固张拉顺序分两批,第一批为①、④号钢束,第二批为①、②号钢束。张拉程序:0—初应力—σcon(持荷2 min后锚固)。
(4)压浆
砂浆的制备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投料。压浆最大压力控制在0.5~0.7 MPa,顺序由下而上灌注,必须确保预应力管道水泥浆饱满,端头有浓浆冒出后用木塞堵住,并保持0.5 MPa压力,确保两分钟的稳压。压浆工作完成之后,对锚具表面的污渍进行清除。封端时,首先需要凿毛洗净,清洗完成后布筋立模浇筑混凝土。
6 结语
我国的T梁生产及施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T梁的施工经验也比较丰富,但是要想把工程做好,必须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加强工程的管理与控制,把握好各个工序的施工,争取把工程做好。
[1] 孙士国,徐健,赵晓晖.T梁在实际施工中的几大问题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
[2] 宋新安,刘东旭,李宏瑾.跨径50 m装配式连续T型梁的设计与施工[J].交通标准化,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