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传统武术之道*

2012-08-15田慧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设置

田慧芳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精华,是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之一。任何文化的传承都需要一个优秀的平台,需要一个长期传播的工具。而高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圣地,更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阵地,而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更是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的一个更直接的载体,如何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下发展好传统武术,更需要广大师生付出艰辛的努力,勇于创新,求新求变。

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传统武术的现状

1.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专业的设置中处于劣势地位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高校专业设置中为体育学二级学科,该学科分为三个研究方向:武术竞技体育,武术文化与教育,民间体育与传统养生。在各大著名的体育学院中,武术所在课程比重是极低的,所占比例最多不超25;,大部分体育学院中,武术教学主要以传统套路为主。在非体育院校中,笔者走访了多家普通高校,发现在体育教学科目的设置中,武术在体育中所占的比重更低。但是通过对广大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广大大学生对于传统武术的渴望与兴趣还是比较浓烈的,他们都渴望了解与学习传统武术,都比较推崇传统武术所体现的文化与心态,也希望学习传统武术技能达到强生健体,防身等作用。但是在当前高校的体育科目设置中,传统武术的设置很稀少,更不用说武术文化了。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忽视传统武术,那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更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忽视与摒弃,等于是丢掉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最重要的部分。更加剧与影响了武术的文化地位,使武术之路更加难走。

2.传统武术科目严重缺乏师资

在各大体育院校的走访中,发现各大院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师资严重缺乏,现有的教师难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教授传统武术专业的教师大多都是竞技武术出身,武术传统世家出身的教师少之又少,现有的武术教师对于武术的文化领悟不够透彻,大多出于强健体魄,武术防身的效果来教育学生,这是对于武术的片面理解。另外一方面老的一代武术教师都面临退休,新的武术教师跟不上来,形成了学科接班人的断层。两者的相互作用,更加加剧了优秀传统武术理论的丢失,加剧武术技能的退化,严重制约了传统武术的进一步发展的可能,造成了当前没有高层次武术人才的尴尬局面。

3.传统武术教学创新意识不够

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本科设置中,有专项教学与课程的安排。在三年的专项课教学中,武术套路方向与武术技击方向,总是由一名老师自始至终在指导。竞技武术套路都由其一个人承担。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流派。每一个流派武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一个武术老师,抛开自身领悟能力,掌握技能不讲,因其在长期的锻炼中个人偏好等原因,单一的个人是无法全面掌握林林总总的武术流派与技能的,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难免就要依据个人偏好来教授学生,无法顺应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要求。这样就严重的制约了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学生对于武术的热爱程度,更进一步影响了传统武术科目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的设置。

4.传统武术缺乏科研工作不够

每一门科目的发展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科研投入,传统武术的发展同样如此。传统武术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更要有先进的科学理论进行支持。

通过对多家体育院校的走访,发现在体育院校的科目设置中,武术专业大多为竞技武术的设置,传统武术的发掘与武术文化的进一步研究者寥寥可数,在当前以竞技武术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设置,更加加剧了武术科研人员的缺乏。

时代在快速的发展,武术也要求新求变,适用当前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武术的研究,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发展新的思路,对于武术的动作、技能、功用等等进行全方位的发掘与研究,加入现代的元素,使之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组织大型比赛,进行多种文化交流,扩大武术的影响,将武术浓郁的中华文化色彩与深刻的教育内涵凸显出来,更进一步发展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

二、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武术教学的策略

1.增加新的武术教学方向,设置新的目标

当前武术课程的设置太多单一,仅有的三个专业方向的设置对于几千年的武术传统,实在是过于单薄。传统武术教学的发展在此状况下,需要新的发展空间,从院校的角度上来看,就可以设置新型的研究方向,另辟蹊径,与其他传统优秀文化相融合,为武术的发展搭建新的平台,为广大师生热爱武术提供新的温床,使武术的发展有新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前景,将方向的设置同学生的前途结合起来,使武术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与发展前途,那么传统武术项目一定能发展良好。

另一方面还要有新的发展目标,有的新的武术教学方向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设置新的目标,对于目标的完成进行多方的论证和研究、探讨。先对首要的目标进行合理、准确、科学的研究,投入精力、资金,扩大交流合作,把传统武术的精华融入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从而产生实质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

2.课程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化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存在不科学的现象,“重技术、轻理论”是一种普遍现象,课程结构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办学面临的困惑包括:培养目标与规格不明确,毕业生缺乏稳定的就业渠道;文化素质偏低、运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和传统武术与民间民族体育人才缺乏选拔标准与政策造成了入学生源不理想;而现在各个学校的专业教育质量也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专业办学特色与学校传统优势不明显。

以北京体育大学、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为例:

北京体育大学所设置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干学科为体育学、历史学、中医学。主要课程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武术理论基础、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医学基础、专项理论与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为该院民族传统与表演系下设的教学分支机构,主要承担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的教学与训练。该校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受到这些方面的技术、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组织教学、训练、科研、竞赛、裁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系承担的课程主要有民族体育与表演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专项课程(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保健气功、导引养生功、民俗体育、擒拿格斗)、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武术理论基础、武术史、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传统体育养生学)。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是该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教研室积极参与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与科研,如舞龙、舞狮、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

广州体育学院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设置与上海体育学院的相近,也专门设置武术学院,武术系是该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该校武术系开设的项目有武术套路、散打、武术功力、龙狮、传统体育养生、摔跤、柔道、跆拳道等。2004年武术系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为中国武术协会一级专业性单位会员,具备独立组队参加全国武术比赛的资格;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在该系建立了中国武术功力项目训练基地。武术套路队是广东团省委、广东卫视台指定表演队伍,曾多次代表国家出访欧美各国。

这三所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高校,可以从他们的专业设置中窥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些许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可以代表我国高校体育水平的北京体育大学所设置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认识,主要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的教学与训练。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身也要进行革新。传统武术的革新是民族传统体育革新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是解决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设置、人才供求平衡的一个关键点。

三、结 语

由以上对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现状和发展的概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要以发展武术为主,其他的传统项目为辅,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民族传统体育对武术专业的重视是对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在当今社会上,民族传统体育已经开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匮乏认识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陷入一个发展的瓶颈区,而且不难发现,外来的武术项目的进军,给我国的传统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本来就处于瓶颈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面对这样的危机,我们既要融合又要发展。我认为既要保持科学性原则,以学生的个性为本,以全面发展为本;又要讲究社会适应性原则,教学的内容要以满足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为根本;还要坚持一专多能性原则,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面对新的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就更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保持柔性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在宽口径的专业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和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广阔的择业空间。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武术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