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发展*

2012-08-15李锡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公平建设发展

李锡明

(中共福建省泉州市委党校,福建 泉州 362000)

一、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发展是整个社会向前运动进步的历史过程,是包括了经济、人文、政治等一系列社会存在的总体发展,是社会各方面整体地运动和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对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将社会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之内。社会建设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报告中。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新格局,把社会建设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三要素有机统一的构成中独立出来,并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划分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之一,并作出全面部署[1]。

2011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2]。

二、加强社会建设夯实社会基础

社会建设突出的是社会建设的社会普遍性,突出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性。社会是由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构成的,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阶层结构分化差别更加突出了,产生了多个利益差异相对较大的阶层结构。社会上不同阶层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别,不可能按照统一的需求标准来满足。社会建设强调满足社会绝大多数人员的基本需求,尤其对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最为重要。社会建设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社会绝大多数人员的基本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民生问题为主体的社会建设,这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力量。我们强调任何政党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性和阶级性是政党的重要属性、政党离不开社会这个舞台,是要强调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的主人,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前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体力量和基本力量。社会建设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等呈现日益多样化,群众工作对象逾加多元、内容逾加丰富、环境逾加复杂、任务也日益艰巨。加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努力适应新形势下新任务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的途径、方法,把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从源头上缓和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共同体,是全部社会实践中生产关系的总和。政党作为在一定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治组织,其生存和发展自然始终离不开社会这一土壤。政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政党并非从来就有,而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党作为历史的产物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组织、阶层、阶级和集团利益的代表,总是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必须面对各种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党际关系、群体集团关系和各种利益关系。因此,政党还具有很强的社会群体性。政党的性质、宗旨、价值理念和纲领政策等,最终都来源于一定的社会需求和期待,又直接影响着一定的社会对政党的评价和抉择。

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富民优先原则,重点推进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立健全收入分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生活体系、社区管理体系、社会组织发展体系、社会工作运行体系、社会领域党建体系,形成符合基本现代化特征的社会建设基本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四个“转变”:推动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公共服务由“生存保障型”向“发展服务型”转变,社会政策由“城乡二元制”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社会管理由“政府单一主体”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发展整体水平。

三、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

我们对于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个不断修正和深化的发展过程。就象社会分配,我们以前认为社会分配的结果要公平,认为如果收入不均等,收入差距比较大就不公正不公平,慢慢地这些认识演变成了狭隘的平均主义。公平公正的概念走向了肤浅、走向了偏颇。公平公正本意应是包括主张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程序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等等多方面的公平公正,是强调要全面和统筹兼顾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包括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3]。实现社会公平,历来是我们共产党追求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应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更要让这些物质和精神财富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和分享,确立和谐的社会生产生活关系。包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等在内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社会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之一。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公平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价值,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关系逐步融洽协调,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为“四位一体”之一的社会建设其基本功能在于它强调并着力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发展也非常突出,但是与此同时,社会生活关系方面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社会冲突和矛盾不是缓和下去反而更加突出了。社会上的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无论是事件总数还是规模、事发频率,都呈现出有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社会问题会更加突出。经济改革本质上是利益结构和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当然会有些人获利多一些、有些人获利少一些,可以说利益各有得失。然而利益的调整和分化带来新的冲突和矛盾,而社会建设的提出,作为社会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就是要缓和与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发展的公平和公正,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证,文化是关键,而作为根本着力点的社会建设的意义无疑更加重要,现实意义也更大。

四、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协调发展机制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加强社会建设,必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目标。在这里,社会建设主要包括社会事业建设、社会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社会结构建设以及社会管理等等。社会发展是一个既古老又全新的课题,新形势下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认识到位,更重要的是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体制和真实有效的运行机制。

强化社会建设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应设立专门的促进社会建设发展的工作协调机构,负责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综合研究、组织落实和督促检查工作;建立组织健全、管理科学的社会建设推进落实和统筹协调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强化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创新机制,不断优化政策制定实施制度,建立完善科学的系统的社会建设政策体系,形成社会建设政策支持的长效工作机制和基础。完善财政投入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社会建设财力的保证和持续增长,保证用于社会建设方面的财政投入能够逐年增加,保证重点社会建设领域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社会公共服务机制,统筹规划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整合社会建设和管理资源,建设各领域信息互通、各部门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工作平台,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化、平台化,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均等化整体化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建设工作考评监督机制,健全科学发展的社会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社会建设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必须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突出社会建设和民生富民指标。同时把社会建设纳入政绩考核,把政绩考核与社会建设考核有机统一起来,把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

[1]傅思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011.

[2]胡锦涛在建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1).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公平建设发展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笨柴兄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