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实践生成性研究——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

2012-08-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活动教学

*

徐 蕾

(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高等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来,数以百万计的师生投身其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随着现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面临如何提升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高效性的问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生成性研究迫在眉睫。

一、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现状及其存在困境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利用学期或假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综合考查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活动组织主要由共青团组织开展,时间相对集中于暑期,主要为理论宣讲、送医药下乡、爱心支教、环保调研、普法宣传、红色探访、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形式,对大学生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均有良好作用。但因为组织理念、管理方式、制度与经费保障、安保维护措施、社会环境等方面尚待完善,尚存在如下困境:

1.活动设计组织缺乏体系和规范。大多数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内涵理解不深,重视程度和落实力度不够,仅将社会实践活动视为“第二课堂”,可有可无,没有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规划设计中,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实践管理体系。实践活动由学团组织单打独斗,与教学工作、学生工作之间缺乏应然的相互配合,工作的随机性、随意性、临时性较大。部分高校在操作过程中,重时效轻长效,重形式轻实用,重宣传轻内涵,往往以是否有宣传、是否上电视报纸等媒体为评判标准,注重表面功夫,口号多,实干少,搭花架子,吹嘘攀比。

2.活动形式主要以体验式、参与式、生活式为主,创造性、生成性、学术性缺乏。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成果单薄,未能与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未能与学科建设、专业学习、课外学术科研、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实践成果多以体验式心得为主,少有论文形式的调研成果和研究项目,学术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等含量都非常低,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求,更谈不上成果的社会利用与转化。

此外,高校社会实践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考核标准和督导过程非常不健全,缺少定性定量的考核与分析,实践成绩的评定随意性、盲目性、无效性比较大。加之活动的组织实施缺乏严谨周到,人员安排不够合理,缺乏应有的指导和辅助,以致社会实践活动出现团学老师不知道如何操作,教务老师不知道如何作用,学生不在乎如何评分,弄虚作假、敷衍应付、抄袭拼凑、“为形式”“打酱油”的现象严重。这些都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层次低、效果差、师生认可率低。

3.活动开展缺乏环境支持、经费和安全保障。因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尚在形成中,社会各单位多将其实践活动视为“过家家”、“花架子、走过场”,不认同,不理解,不支持,不接收,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也形成了活动多停留在打工、兼职、家教等层面,虽有生活体验,难有能力与素质提高。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实施并没有专项的经费保障,活动涉及的交通、食宿、活动开支、学生保险等经费还要挤占学工费用、思想政治教育等费用,往往是杯水车薪,步履维艰。使得各教学院部在进行重点项目组队和对学生个人指导时顾虑多多,未能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高。多数学生只能以个人实践形式自行寻找实践单位,难免出现放任自流现象。此外,社会安全保障和维权机制体系有待完善,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被非法中介和雇佣单位利用欺骗,甚至误入非法传销组织的事件屡禁不止。

二、社会实践活动生成性价值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要求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与智力结构,独特开放的思维方式与视角,自主灵活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勇于创新、善于探索、敏于洞察的个性。这就需要打破原有以教师为主、课堂为主、教材为主、重“传授”而轻“启发”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实践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拓展自主化学习、个性化教学、差异化培养,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恰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1.社会实践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有效补充

相对于常规人才而言,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独立地、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并能从事相应的实践活动。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片面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主要以程序化、理论化、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考核与选拔方式主要以书面考试为主,偏重记、背、考,“读死书”、“死读书”,这些都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将知识学习与思维拓展、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探索的重点。

社会实践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有效补充,它将学生成才需求与专业学习结合,将通才学习与专才培养结合起来,既能践行研究型教学、探究式学习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拓展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从课堂教学延伸到技能训练、素质提升和品格培养。社会实践活动应秉承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变革,将活动与课程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效配合,因材施教,服务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基础进行组织策划。改革社会实践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建立尊重和呵护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系统、弹性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模式,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要求。应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践途径,在社会实践课程和学分认定、学业成绩评定、日常教学组织、实践管理等方面,加强指导与管理,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受到师生的认可,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2.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学术思维的宽阔平台

新时期人才培养强烈要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学和管理工作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个体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积极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渠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愿学、会学到善学、乐学。同时,注重知行合一,学思结合,通过各种实践和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思辨和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进行社会实践的设计时,应从体验式、参与式、生活式活动转向创造性、生成性、学术性活动,将实践项目与学生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尝试让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前沿,参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师专业科研项目或大学生课外科研自主立项,加强对其的引导与指导,通过项目运营、项目研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在科研中创新创造的能力。比如整体推进社会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设,建设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编写特色教材,改革教学内容,培养优秀专业教师,为学生配备科研导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学术思维与品格。还可以与学生的就业创业有效结合,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拓宽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与品味。

3.社会实践活动是协同创新、服务社会、解决问题的有力举措

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离不开良性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力量支持。高校可以积极探索与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协同创新,尝试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谋篇布局,科学部署,充分利用联合培养人才、共建实践教学或科研基地、承担地方科研项目、产学研创新等方式,推进与校地(区域)、校企(行业)、校校等各类创新力量的深度合作,积极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合作,达到校企协同创新,互惠双赢。

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在教学、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功能的落实和完善,充分发挥高校知识发动机和人才孵化器的作用,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积极探索和开展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纵向科研项目,加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深度与走向,加快知识与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和力量生成,并以此推动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在充分了解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质量与规格的要求,素质与能力的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弥补现有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此外,取得社会各界对社会实践工作的了解、信任与支持,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智力投入、经费支持与安保完善。另一方面,可以教育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主策划、有效开发实施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将个人成长与国家繁荣结合起来,将能力提高与素质养成结合起来,将科学意识与人文修养结合起来。自发自觉地提高基础理论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树立体察国情、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和理想信念,培养时代和社会的担当感与忧患意识。在学习和实践中学会读书、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解决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紧要问题和关键问题。

参观文献:

[1]陈怡琴.专业化指导: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J].北京教育,2011,(1).

[2]崔建霞.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探索—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

[3]谢聪 陈永峰.论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1,(5).

[4]杨继瑞.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活动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之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