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合璧中西文化,准确传递多元信息
——浅析《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

2012-08-15范婧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译语归化译本

范婧(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巧妙合璧中西文化,准确传递多元信息
——浅析《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

范婧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要把这部鸿篇巨制翻译成代表西方文化的英语,其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迄今为止,《红楼梦》有两个英译版本影响较大:一是霍译本(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闵福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二是杨译本(中国翻译家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于这两个英文译本的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因而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列举《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一些译例,比较分析了这两个译本的文化信息翻译以及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进一步探讨译者的翻译创作特点。

《红楼梦》;英文译本;归化;异化;文化信息传递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代表着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自从20世纪70年代它的两个英文译本(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相继问世以来,对其英文译本的研究也异军突起。然而由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行为语言极具个性化,这就大大加深了翻译的难度。它不仅要求译者要有深厚的汉学功底,具备深厚的红学功力,而且译本的质量也要达到英语母语小说的标准。

杨宪益先生本身就是中国人,具有极高的传统文化修养,其夫人戴乃迭是英国人,且是牛津大学首位中文系学士,正是翻译大师和英国才女的珠联璧合,各取所长,才完成了《红楼梦》英文全译的壮举,这也是最为接近原文的英文译本。霍克斯是英国牛津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红学家。因此霍译本的文学性和生动性最好,对英美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这两大英文全译本,各有千秋。要谈及文化信息翻译,不可忽视的是“归化”与“异化”之争。

一、理论基础——文学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而且涉及文化的转换。从翻译的角度来讲,“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或者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包括了一个民族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官僚制度、风俗习惯、文学艺术、语言等。

“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翻译家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归化是指尽量将译语文化纳入译文读者的知识范围,将读者引向作者,从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异化是指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文化的特色,将读者引向作者,从而有利于保存和翻译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应尽可能地保留原语文化的特色,这就要求文学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根据具体的语境、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语文化的包容度、译语读者的接受效果、民族的思维习惯等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在归化和异化策略中寻求最佳结合点,做到“文化传真”与“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

杨宪益夫妇本着向译语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旨翻译《红楼梦》,所以在译文中更加忠实于原文的文化特色,采用异化的方法传递文化信息。大卫·霍克斯则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以译语读者为中心”的原则,为了使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以尽量减少译语读者在阅读时的障碍。本文将从文化信息传递方面对这两个英文译本进行评鉴和赏析,并比较两个译者对文化内涵的不同翻译手段及其各自可取之处。

二、两个英文译本文化信息传递的比较分析

《红楼梦》内容宏富,包罗万象,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涉及到的风俗、宗教、园林、服饰、百戏、诗赋、饮食等都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对其文本的翻译,最重要的是正确解读作者的意图,理解小说的潜在内涵,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中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方面也存在差异性,所以对其中典故、意象等的翻译须采用不同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做出不同的内容表达。下面是从《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摘录的有关宗教文化信息、意象词汇及文献典故的例子,作简略的对比并加以分析。

2.1 宗教文化信息翻译的比较

宗教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言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若将语言中的宗教痕迹全部抹去的话,我们的语言将是十分苍白、乏味的。”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文化信仰,中国文化受到的最大影响就是来自古印度的佛教文化,《红楼梦》作为一部中国的古典名著,浓缩了佛教传统文化的精华。西方文化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基督教经典——《圣经》在整个西方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而这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上各具民族特色。

例1.原文: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全仗嫂子方便了。”(第六回)

杨译:“Buddha be praised!I’m most grateful for your help,sister.”

霍译:“Bless you,my dear,for being such a help!”said Grannie Liu.

例2.原文: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第十二回)

杨译:When they complied,he seized hold of the Taoist and cried:“Saveme,Bodhisattva!Saveme!”

霍译:“Holy one,save me!”He cried out again and again.

中国人大多信仰佛教,“佛”(Buddha)和“菩萨”(Bodhisattva)都是佛教中的形象,救苦救难,善良慈悲。杨献益所代表的文化主源是佛教,所以他在翻译时用异化的方法保留了原有的宗教文化色彩,传达了中国佛教文化。但在西方国家,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上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为了便于译语读者理解,霍克斯采取了归化的方法,改变了原有的宗教形象,而代之以基督教中指代“上帝”的“Holy one”,从而使译文更加亲切可感。

2.词汇意象翻译的比较

汉语中不少词汇意象都带有浓重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译者应根据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及所反映的文化内容的不同需要,“在透彻理解原语的基础上,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译出原语的含义,尽可能缩小译语与原语对各自读者所产生的语义联想和艺术感受的差距。”如《红楼梦》诗赋中反复出现的“东风”和“西风”,这两个意象反映了中英迥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3.原文:莫向东风怨别离(第二十二回)

杨译:Blame not the eastwind for this separation.

霍译:And on the summer breeze I drift off brokenhearted.

例4.原文:怅望西风抱闷思(第三十八回)

杨译:Igaze around in the westwind,sick at heart.

霍译:The autumn wind that through the knotgrass blows,blurs the sad gazer’s eye with unshed tears.

由于中英两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两国人对“东风”、“西风”概念的理解也是迥异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是指春夏两季从太平洋吹来的温暖的风;而“西风”则是与萧瑟寒冷的。然而,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西风”是温暖的,如同中国的“东风”一般,而“west wind”却指从欧洲大陆吹来的冷风。所以中西文化皆通的霍克斯并不墨守原文,而是巧妙的将其中的“东风”译为“summer breeze”,“西风”译为“autumn wind”,准确地传递了中西多元的文化内涵。

3.文献典故翻译的比较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涉及到的许多文献典故含有很强的历史文化色彩。然而译语读者却由于缺少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在阅读理解译文时必然会因为文化空白而感觉茫然、莫名其妙。如何处理这一翻译难题,就亟需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翻译目的和语言文化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例5.原文:黛玉:“你们瞧,孙行者来了!”(第四十九回)

杨译:“Look,here comes the Monkey King!”

霍译:“Look,monkey!”

在《红楼梦》中出现多次的“孙行者”(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它机灵顽皮,活泼好动。此处“孙行者”是指史湘云,因她穿着毛茸茸的衣服,并且俏皮活泼,行事作风犹如猴子一般,故而黛玉特借用这个形象来戏谑史湘云。杨宪益夫妇认为“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形象”,所以将“孙行者”译为“Monkey King”,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意象美。而霍克斯则为了扫清译语读者在阅读时将会产生的各种理解障碍,用“monkey”这一普通比喻意义来代替“孙行者”,不仅方便了译语读者对该文化意象的理解,而且还极大保留了原作的故事性。

三、结语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体现出不同的翻译目的对不同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的影响。杨宪益夫妇翻译《红楼梦》是为了向译语读者广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其翻译过程中更倾向于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尽量保留原文的传统文化特色,让译语读者领略到更多的中国特色的习俗文化。而霍克斯为了使译语的文字更加流畅自然,并尽量扫除译语读者在阅读时可能产生的对文化信息理解的障碍,更倾向于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运用不少增译和活译,使译文更符合西方文化。两种译文各有千秋,但异化与归化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翻译既离不开异化,也离不开归化。两位译者都采取谨慎的态度,合理的策略,在翻译中根据多元文化因素交替地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多地保留原语文化特色,巧妙地合璧中西文化,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主旨,风格和意境。

[1]现代汉语词典[K].商务印书馆,2002.

[2]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中国翻译,2002.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季羡林.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5]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6]杨宪益,戴乃迭.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4.

[7]David Hawks&John Minford,The Story of the Stone[M].Penguin Classics,1980.

[8]洪涛.翻译规范、意识形态论与《红楼梦》杨译本的评价问题[J].红楼梦学刊,2008.

I06

A

1006-5342(2012)04-0050-02

2011-12-11

猜你喜欢

译语归化译本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归化(双语加油站)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
AIDMA 法则观照下广告译语的美学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