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以福建师范大学 五微五阵地 微博体系建设为例*

2012-08-15许建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团学团委阵地

许建萍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2011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大军“异军突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微博用户已超过3亿.微博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传播速度快、便于分享等特点,成为青年学生喜爱的话语平台和聚集场所.2011年上半年,福建师范大学团委在校党委的指导下,开始在团学组织中试水微博,2011年下半年正式提出“五微五阵地”的工作思路,倡导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社团五个层级建设了600多个团学组织微博,架设了团组织与广大青年学生之间扁平化、快捷、精准的交流沟通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转型,形成正面思想引领的聚合效应.

1 “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五微”即微协会、微活动、微服务、微论坛、微文化;“五阵地”即努力将团学组织微博建设成为思想引领的新阵地,成长服务的新阵地,组织动员的新阵地,答疑解惑的新阵地,工作创新的新阵地.

一是建立全覆盖的团学组织微博体系——有数量才能有能量.

微博之所以“微”力无边,在于它的聚集效应.师大团委在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社团五个层级学生组织推动建设200多个组织微博,覆盖全校6大校级学生组织,30个学院团委、学生会,120个年级团总支、学生会,1111个团支部,260个学生社团,构建各级团学组织相互捆绑、信息共享、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微博体系,形成整体的规模效应和影响力.

二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管理体系——有规范才能有发展.

微博之所以有序发展,在于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师大团委从微博内容、栏目、运行机制等方面,加强组织微博的规范性管理和指导,使之成为工作交流展示、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成长成才的空间和平台.

(1)严格把关微博栏目和内容.专人审定发布内容,把握积极正面的导向,为青年学生提供健康有益、丰富多彩、方便学习工作生活的信息内容,使微博成为传播积极健康向上信息和文明理性表达意见的新平台.以福建师范大学学生会微博为例,该微博设有早安师大、师大寻物、校会告诉你、你的声音我在意、新鲜人守护计划、校会优计划等栏目,平均每天发布、处理上百条微博.在学雷锋月期间,定期发布有关学习雷锋精神的微博,倡议开展学雷锋微行动,把学雷锋的感悟、《雷锋日记》的精彩语录等发布在微博上,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2)实行微博分级管理责任制.各级团组织微博实行专人专管,明确信息发布责任,加强微博信息监督和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处置,防止负面信息扩散.微博舆情监控信息员队伍对网上谣言、不实传言迅速研判,快速应对,及时澄清.有效的管理和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保证了团学组织微博的健康有序、自由蓬勃发展.

三是建设业务精干的管理队伍——有专业才能有保障.

微博管理员队伍好比一支军队,要骁勇善战,就必须要有军师来运筹帷幄.加强管理员队伍培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过硬、运用新媒体能力强的学生干部、校微博协会成员组成微博管理队伍,敦聘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传播学、法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微博运营商等担任顾问.顾问团成员对微博管理员进行微博营销、微博定位、内容筛选、语言运用等必要的业务培训,并在微博“第一线”与学生“面对面”,加强了学校各职能部门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既有效将学校权威信息发布给广大同学,又及时倾听同学们的心声,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科学设计网上网下活动——有载体才能有活力.

微博的建设,将团学工作的触角极大延伸.师大团委加强网上、网下的活动设计,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富有思想内涵、融合时尚元素、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努力推动团的思想引领工作影响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同时,微博也成为共青团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动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建设的平台.网上的活动打破时空的界限,网下的活动激发了参与的热情,网上网下联动并进,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2 “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建设的特点

(1)架构体系化.“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建设的校、院、年级、班级、社团五个层级的微博,与全校团学组织架构层级合二为一,依托组织行为,有效地实现了团学组织微博与青年学生双向传递、组织联动、正面引导的三重效果.

(2)受众精确化.一个微博也许很微薄,但一群微博就可以“微”力无边.“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中的每一个组织微博,都能根据本组织的职能去精准定位受众,再通过具体分析受众需求,逆向倒推出组织微博的定位,保证每一个组织微博都能团结、覆盖一部分青年学生,进而通过体系内微博全面覆盖全校学生.例如:校学生会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准则,微博定位于“服务性”,平时就注重解决同学们的实际困难.校社联统领全校260各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其微博就以发布缤纷多彩校园文化为主.

(3)平台共享化.“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建设为实现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搭建了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微博,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也可以通过微博放大正确的声音,赢得理解、尊重与信任.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寻求帮助,表达意见.师生同台“唱戏”,原本单靠团学组织之力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微博这个平台,集合群力,促成了一批现实问题的解决.

3 “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建设的工作成效

(1)拓展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

微博作为新兴媒体,已发展成为青年学生沟通、联络、聚集的重要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青年学生思想的重要窗口.主动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微博新阵地,通过丰富微博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将思想教育融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微活动当中,与传统“很官方”的单向灌输式的思想教育说“再见”,有效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想引领的润物无声.

(2)搭建了加强和创新学校管理的新平台

民主管理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微博架设起学校与学生互动的畅通渠道,有助于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同学们在微博上反映问题、请求帮助,学校通过微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了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设,推动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3)提高了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水平

“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建设突出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将为学生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知情人”,心灵上的“知心人”和生活中的“贴心人”,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团学组织微博强大的互动性功能和即时性特点,成为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效开展正面思想引领的新阵地;团学组织微博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反映同学心声,维护好同学权益,成为了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新阵地;团学组织微博促进日常工作信息交流和重点活动组织动员,提高了学校团学组织的整体工作效率,成为了组织动员的新阵地;团学组织微博使得各级团学组织延伸工作触角,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健康向上的声音引领校园舆论,使微博成为答疑解惑的新阵地;团学组织积极探索运用微博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加强和创新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成为了工作创新的新阵地.

(4)提升了网络时代青年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青年学生是微博时代的主体,集团学组织微博的传播者与受众身份于一体.在参与微博管理和微博互动的丰富实践中,团学组织和青年学生培养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新媒体素养.从个人层面讲,每个人都要学会理性发言,都要尝试去做谣言的终点,不被微博海量的信息‘绑架’,以青年人的担当让微博这个全新生存空间远离“假、恶、丑”,充满“真、善、美”,能够更加理性地参与新媒介社会.

4 微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1)迎难而上,才能迎刃而解

微博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媒体,虽然“炙手可热”、“大有可为”,但其“双刃剑”的作用,也让许多高校团委“望而却步”.师大团委在微博大热的初期,在科学调研认证的基础上,大胆在校、院两级团学组织“试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许多当初“畏首畏尾”的顾虑,在亲身参与新媒体的实践中迎刃而解.

(2)尊重学生,才能赢得信赖

当微博和原本就存在的团学组织联系在一起时,微博便再也不只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发布工具,更成为了引导和服务的载体,成为了团学组织体现担当的地方.在微博的世界,人人平等,官方组织只有尊重微时代的话语体系和行为范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需求,才能让组织微博和“很官方”说再见,赢得了同学们的信赖和支持,真正成为走进同学们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3)直面危机,才能有序发展

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渠道、新载体,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根据管理学上的“羊群效应”理论,微博世界,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判断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面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盲从、不理性而产生的微博危机问题,高校团组织要有敢于直面的勇气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细致引导,要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增加危机公关艺术,化危机为先机.

作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福建师大大学“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建设已然取得初步成效.下一阶段,师大团委将继续坚持“五微五阵地”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建设,扩大团学组织微博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管理,提升运行队伍专业性;进一步强化指导,增强团学组织微博服务性;进一步探索机制,明确团学组织微博导向性,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1]陆小华.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团学团委阵地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