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构建

2012-08-15孙淑华周向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意识图书馆

孙淑华 周向华

(1.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湖南 衡阳 421001;2.湖南农业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构建

孙淑华1周向华2

(1.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湖南 衡阳 421001;2.湖南农业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论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养和信息素养入手,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呼唤“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IL)”人才。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并率先在美、欧等国家发展起来,迄今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高效的运行机制。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虽然比国外起步晚,但发展却很快。据调查,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已经基本建立,运行情况良好,并且能经常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活动。然而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乐观,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一方面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迫切需要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许多学校又缺乏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这已经成为了制约高职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的瓶颈。

一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养构成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一支受过系统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兼具双重身份,既是高校教师,又是心理咨询师,但其工作性质又决定了他们既不同于普通的高校教师,又有别于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与一般意义上的标准有联系也有区别。作为一个合格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包括:

(一)专业素质:至少具有心理学专业(或教育学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五年的教师职业资格;或取得心理咨询员以上职业证书,具有五年的教师职业资格。

(二)道德准则:尊重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可因为一个人的性别、年龄、信仰、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受到歧视;每个人都有权利发展自我,有权利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选择并对此承担责任;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隐私。

(三)知识体系:包括心理学基础课程,教育学基础课程,心理诊断与干预,心理学统计与研究方法,职业心理课程等五个方面。

(四)专业技能:设计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并实施某一主题系列团体辅导活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诊断;能够实施个案辅导;能够实施心理咨询;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提出建议;为学生家长提供家教方法培训及提供辅导;开展心理健康研究工作。

二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

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构建良好的专业素质、优秀的道德准则、丰富的知识体系以及过硬的专业技能,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通常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及安全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信息意识不强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新信息与所关注问题的敏感度。信息意识体现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和渴望程度,以及用户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具备较好的信息意识,是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信息意识不应被孤立地看待,而应当看作是信息行为的有效组成部分。即只有引起后继信息行为动机的意识,才能称之为信息意识,否则,只能称之为猎奇意识。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不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帮助学校建立有效地预警机制。

(二)信息能力不足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关键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信息技术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运用信息能力、分析评价信息能力等内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信息能力中,信息能力是最薄弱的环节。目前高职院校绝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兼职,他们之中有些人还不知道图书馆有哪些电子资源数据库,也不知道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网站、论坛。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还不能熟练地安装、卸载PDF等常用阅读软件;而在利用信息技术与他人交流时,大多数人采用E-mail、QQ,MSN、BBS、NetMeeting使用者很少,作为专业交流平台的BBS,能熟练运用的教师更少。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不足,导致教师获取信息能力的欠缺,从而也不能将获取的信息很好地加以整理、总结归纳融进自己的科研活动、有意识地将自己获取的信息融进课堂教学传播。获取信息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信息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三)信息伦理道德及安全知识较为薄弱

信息道德及安全是信息素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备更强的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能够充分了解当前与使用计算机相关的道德法律以及安全,熟练地防止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犯罪活动,正确判断自己获得的信息是合理利用还是侵权行为,是参考还是剽窃,面对不良信息时,有能力分析判断和自我克制。调查显示,教师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经济、法规等了解不够;不熟悉使用电脑、网络所涉及的伦理及法律等问题;只有23.9%的教师在引用了别人的内容时,会对引文标注说明,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仅有18.9%教师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时考虑网络资源知识产权。可见,教师信息伦理道德及安全知识薄弱。

三 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优势

(一)信息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拥有较为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完整系统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可借助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存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是学校各部门无法比拟的,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完整而具有特色的馆藏资源,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这些信息资源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信息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聚集了一大批信息素质较高的图书馆员和学科专家。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产,是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导航员也是读者寻求信息帮助的咨询员。现在的馆员拥有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能力及其他学科等相关知识,能针对师生不同的信息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帮助读者迅速高效地寻找所需信息。随着我国信息事业的发展,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情报学、档案学,图书馆学等学科不断融合,不断创新,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胜任信息管理教学的教师,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三)信息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完善的服务设施,能为广大师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技术保障。高校图书馆有效的联网合作与资源共享,从整体上显示出信息检索活动的最大效益。图书馆是校园网的主要成员,是教育科研网的骨干节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丰富的数据库资源,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在高校图书馆的普遍使用,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进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可靠保证。

四 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情报中心,理应责无旁贷地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目前,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预防心理疾病咨询的重点,正在由障碍咨询为主,向发展咨询为主转化。价值取向正向发展性倾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内容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呈现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构建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重要保障。

(一)明确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教育、信息能力教育等。信息意识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或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时效意识、信息超前意识、信息创新意识等: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教育要求人们防止信息垃圾与信息污染,不制作、不传播、不使用不良信息,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隐私权,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信息能力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

(二)提高信息需求意识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利用图书馆信息的态度和实际行动,表现出教师对信息需求的意识。信息需求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效果,决定了教师对信息材料所采取行动力度的强弱,强烈的信息意识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强大动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关注程度,形成“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生存权”的价值观念。

(三)强化信息获取能力

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引导和协助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确定所需信息的种类、范围和价值,建构和完善科学的信息策略,从而能够有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如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总体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XP)、文字处理(word)、因特网基础(浏览网页、下载上传资料、安装卸载应用软件等)、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电子表格(Excel)、网页制作等几个培训模块。要利用网络积极开展新的培训方法,针对网络的非时空性的特点,加强网络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将学科数据库、文检课程教学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放在网上,教师通过综合性的大课题检索、实时性检索、回溯性检索等,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他们所需的信息。

(四)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信息资源,主动向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能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它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实现服务内容、方式、时空的个性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定制、信息推送、信息挖掘等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的日渐成熟,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环境日益优化、馆藏资源日益多样化、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以其具有针对性、及时性、互动性等特性,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用户的欢迎。

五 结 语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愈来愈趋于复杂多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尽快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基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充分利用自身馆藏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构建工作。

[1]杨振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7):59-63.

[2]于娜.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责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8):59-60.

[3]刘艳明.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 做好信息素质教育[J].现代情报,2004,(3):197-199.

[4]程琳.基于JiTT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0,(10):1496-1500.

G252

A

1673-2219(2012)02-0151-03

2011-12-27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构成及培养途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K08AZC004,课题主持人周向华)。

孙淑华(1965-),女,湖南岳阳人,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从事图书采编工作。周向华(1972-),女,湖南农业大学讲师,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博士生,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教师教育研究。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意识图书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图书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