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于声、及于情”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12-08-15欧海鸥
欧海鸥
(星海音乐学院 声乐系,广东 广州 510000)
“发于声、及于情”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欧海鸥
(星海音乐学院 声乐系,广东 广州 510000)
声乐是一门通过“声音”与“乐律”的作用与听众进行情感沟通共鸣的技巧性很强的高雅艺术学科。“发于声、及于情”是声乐演唱的主要特点,本文通过理论探究和个例分析总结情感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声乐教学中进行情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结合自身经验总结教师应如何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声乐教学中去,并使学生融会贯通。
声乐教学;情感因素;情感培养;教师引导
声乐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门听觉、情感的艺术,它通过语言和旋律的巧妙结合,完美的抒发了人们的内心情感,并带动听众的情绪,是人们最易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优秀的歌唱家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侧耳倾听,除了拥有优越的嗓音条件和高超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歌声准确生动地表达了歌曲的内容和真实情感,引起了听众强烈的内心共鸣,给予了人们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尤其是饱含深情的演唱,更能在瞬息之间叩响听众的心门,达到沁人心肺的艺术效果。因此,培养和引导学生有“情”地歌唱是当前声乐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情感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具备良好的歌唱技巧是情感培养的先决条件,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并声情并茂的歌唱,不断挖掘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对听众产生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力。不同作品的风格需要丰富多彩的不同情感来表达,这要求演唱者首先要对作品的旋律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和分析,积极寻找能诱发声乐表演的内在情感依据,从而激发出心中的“情感火焰”。
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声乐浪漫曲《夜莺与玫瑰》为例,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是具体、形象的:小伙子站在恋人的窗下,弹着竖琴,为心爱的姑娘歌唱,悠扬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小伙子用歌声告诉姑娘:“这迷人的充满银色月光的夜晚,驱散了黑暗的阴霾,平添了恬静、幸福的浪漫情趣。”可是懵懂的姑娘却不知这歌声是为谁而唱,歌声听着似乎越发的忧郁而悲伤……。歌唱者要勾画出一种轻松愉悦,绚烂而情感洋溢,具有着优美、典雅的独特气质和深远悠长的意境,要对姑娘的懵懂内心感到叹息和无奈,才能在演唱中展示出作品的忧郁色彩。特别是在高潮时,以高亢有力声音,描述了少年内心的激情和不为人懂的焦躁心理,并渴望能得到姑娘的理解和认同,来产生强烈的戏剧感染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演唱歌曲时,要注重作品意境的营造和对词曲中富有感情色彩的曲调的准确表达,用心去体会作者在歌曲中注入的韵律以及作品的主题、动机、背景、段落之间的横向联系等,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融入到作品中,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将自身情感融会贯穿到作品中,将自己的灵魂投入到歌唱中去,使听众受到艺术的感染并产生内心共鸣。
二、情感培养的基本途径
1.词曲的情感引导和培养
由于文学语言的润色,声乐具有思想深邃和情感细腻等鲜明的人文特点,人们在用语言表达自身情感的同时在语言色彩上也产生多样的变化。声乐作为一种最有情感抒发能力的艺术形式,它的情感主要借助于歌词内容与音乐旋律来体现。要掌握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与丰富的情感,首先就在于对歌词的理解与感受,因为语言内容是思想的直接体现,世间万物的变化无不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因此,对于曲词意境的深入分析和感悟,是声乐艺术表情达意的关键所在。
对于演唱者来说,情感方面要做到“不唱无情曲,不为无情唱”,那么首先要求能“未成曲调先有情”。对一首歌曲进行情感体验和了解,一般先对歌词和曲调做整体概括掌握,再对重点的情感转折部分进行揣摩理解,这样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分析,并在实践体会中不断加深认识和感情升华。通过韵语感受,之后依据歌曲内容有感而唱。由此可见熟悉歌词是演唱好歌曲的前提,把握恰当的情感方向,让无声的歌词被生动、活泼的有声语言所替代,帮助演唱者发现语言的韵律美,体会到语言对人物情感表现的特殊功能。
声乐教师在分析作品时,应尽可能将歌曲映射到歌曲背景状态,让学生与歌曲中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契合。当学生在自己内心引发相应的情感共鸣,才能创造出鲜明活泼、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此外,歌词对于歌曲艺术形象的塑造还有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段表现歌曲,使其艺术形象更鲜明突出。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歌词及意义进行必要的诠释以及适当的情景拓展,并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歌词,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从词语中更好地领会和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2.生活情感的培养
音乐艺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要通过感官传达形式才能为受众所感知而产生艺术效果。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在演唱一首新歌前,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歌词的思想性、情感风格等。通过其全方位的深入了解,培养他们对歌曲情感的体验和钻研的好习惯。其次,声乐艺术的表现是可以弥补我们声音技术上的某些不足,有时过分追求声音、强调吐字,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倘若从歌曲的情感意境、人物的生活体验着手,反而更顺畅。艺术要感染人,就应该放到生活中去,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体验身边丰富多姿的人性情感,多接触情感细腻的文学作品、戏剧、电影。不断增长他们的阅历和综合的知识面,让他们善于理解别人,培养大气开阔的心胸。总之,一个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人,才能拥有通往声乐艺术康庄大道的敲门砖。
演唱者的最高目的不仅是力求唱得悦耳动听,还要唱得发人深思、感人至深。因此,教师必须仔细、深入地分析歌曲的创作环境和背景,用心体会当时的生活情景和情感,树立符合歌曲创作环境和背景的艺术形象,充分发挥艺术形象的感染作用。在逐步深化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美的生活情感体验,学生就能在不断的音乐生活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来看,演唱者的价值更体现在传达音乐中富涵的情感思想,技巧只是传达的辅助工具。情感体验是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声乐表演者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形象感受,并且把它艺术性、创造性地运用于声乐表演艺术中,使声乐表演获得充沛的生命力,这样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人。
1.音乐知识和文化修养是培养歌唱情感的基本条件
歌唱是体现声乐文化的一种艺术。每一首声乐作品肯定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内涵,这需要演唱者具有较好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音乐知识,才能够准确表达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而这些修养和知识是生活长期积累和不断学习的结果。学生生活经历有限、视野也不够开阔,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不能只教授学生发声的技巧和方法,还必须帮助学生丰富音乐知识和加深文化修养。
首先,老师应该要和学生在诠释作品前共同研究谱面,理解作品中出现的新音乐术语,注意作品相关要求,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时老师应该细心讲解词曲作者情况、生活时代背景、风格流派、创作特点,情感表达以及与此作品有关联的其它重要内容。以《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词作者毛泽东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追思杨开慧、柳直荀二位烈士,表达了革命者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对作品有初步了解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演唱情绪的起伏变化,特别是对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的变化的分析,从中体会革命者的心境与伟大情怀。为了更全面理解作品,有更深的感情体验,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相关影视作品,这样不仅让学生更透彻地诠释此曲,更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这正是提高综合文化修养所需要的。
其次,应该增加开设相对应的音乐欣赏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不同区域的音乐作品。随着鉴赏能力的提升,更懂得用饱满的情绪去表达作品。也可举办相关的学习交流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这样歌唱情感更容易自然流入。
2.兴趣是歌唱情感培养的关键
所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还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满怀兴致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不断提高,自然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声乐专业教学中,我们同样要研究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
其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我们教学很重要。一名音乐教师热爱自己教育事业应该通过爱学生体现出来。要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作品。在课堂里,老师应该热情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也可分享生活小事,切勿稍有纰漏就是严辞厉色地批评。同时,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注重自身形象,不仅言传还要身教。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提高,学生自然保持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谐轻松的课堂范围中激发学生演唱的情感。
经典艺术歌曲魅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每届学生反复演唱,也会让人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应当多为学生寻找“入趣点”,选择一些动听、优美的,具有新异性特点的曲目。近些年来随着新艺术歌曲的发展不断涌现很多优秀作品,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挑一些好的作品,逐渐让他们感觉到艺术歌曲的与时俱进,保持学习的热情。
3.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对歌唱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因艺术教学语言的相对抽象性与高度模糊性,对教师所描述的要点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形象的语言把相对抽象的概念通俗化,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如学生在演唱《月之故乡》,旋律舒展缓慢,需要较好的气息控制诠释这首歌曲,如果把气口吸得过多、太明显,不但影响歌曲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破坏了歌曲的意境。适时提示学生跟着情绪吸气,他就可以适当控制,避免气口留下痕迹。在声乐教学中,相对用单纯技术性的讲授,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更容易激发学生歌唱的情感。
总而言之,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不仅仅关系着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准确表达,让演唱获得应有的艺术效果;更直接关系到声乐学习阶段教学任务完成与否。歌唱情感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实践积累,更需要教师有效的启发和积极的引导。
[1]俞子正.歌唱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王岩淑.声乐表演的综合训练[J].中国音乐教育,2001,(4).
[4]冷永铭.从心灵的世界中把握歌唱艺术的真谛[J].人民音乐,1999,(5).
[5]徐行效.心理过程与声乐教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贾丽青.声乐表演中的形、神、情及其创造[J].殷都学刊,1998,(1).
[7]卢家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8]徐行效.心理过程与声乐教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9]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10]尹萍.试析声乐教学中的乐感之培养[J].艺术教育,2004,(4).
[11]王维德.谈“大嗓男高音”的训练[J].音乐探索 ,1988,(3)
[12]修海林.音乐美术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G633.951
A
1006-5342(2012)07-0124-02
201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