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型职教园区发展形势展望
2012-08-15彭方明咸宁市广播电视大学湖北咸宁437100
彭方明(咸宁市广播电视大学,湖北咸宁437100)
咸宁新型职教园区发展形势展望
彭方明
(咸宁市广播电视大学,湖北咸宁437100)
职教园区是伴随经济发展和职教改革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整合职教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加强校企合作和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推进职教改革创新、率先突破的重要抓手。建设咸宁新型职教园区,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咸宁职教专业设置重复、竞争力低下、职教资源分散的弊端,能为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职教园;咸宁职教;支持;支撑
2009年春,被列入武汉城市圈2009年-2010年重点项目的咸宁职教园开始启动实施。这是一项继咸宁学院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之后,构建和完善咸宁教育体系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该园以占地一万亩、总投资60亿的规模,着力打造成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新型职教示范园。该园建成后,将以统筹咸宁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为基本思路,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和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总体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留得住、用得着的实用技术人才。然而,面对新的发展目标和职业教育发展新的机遇,在咸宁新一轮职业教育振兴行动中,“新型职教园究竟如何建设?”“职教园又能给职业教育带来什么变化?”这是我们即将进入该园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课题。
一、建设咸宁职教园区的重要意义
咸宁职业教育园区项目建设是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是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协议》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现代化及产学链一体化的进程,是咸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园区建设能够为武汉城市圈提供大量的职业技工人才,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就业与再就业、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是推进武汉城市圈教育资源联动共享的需要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是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经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指出,要发挥武汉教育优势,开展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实验;《2009年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建设重点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了要实施教育资源联动共享体系建设的改革创新,推进咸宁、鄂州、孝感三市职教园区建设。咸宁职教园区通过市区内9所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打造一个共享的平台,实现教育资源联动共享探索的先行先试,能为推进武汉城市圈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示范。
2.是促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咸宁市产业的快速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对从业者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职业教育为培养适合发展的人力资源提供支持。在实现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及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各类生产要素纷纷向咸宁聚集,使咸宁市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从2003年开始,咸宁市企业技术工人缺口以每年9%递增,根据预测,未来五年咸宁长江产业园、凤凰工业园及县市区工业园需要新增技术工人50万人。咸宁职教园区将服务于“把咸宁建设成为鄂南经济强市”的战略任务,重点谋划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充分利用、整合已有的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培养技术人才的质量和能力,为鄂南经济建设更好地提供用工和技能型人才支持,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是破解职业教育诸多难题、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规模的迅速扩张,职业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凸显出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加以解决。例如,如何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如何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办学模式,如何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如何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加以破解。
咸宁职教园区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功能等方面入手,突破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探索实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法,实现教育资源量大向质优的转变,能有效破解我国职业教育诸多难题,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二、咸宁职教园区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优越
咸宁作为武汉城市圈南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省委、省政府及省直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在《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中,将咸宁市列为实施主体的项目有“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清洁生产试点”、“产业园区互动发展改革试点”、“‘两型’产业发展试点”、城市与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等共13项,名列8市第二位,这为职教园区建设和职教改革先行先试提供了政策支持。而且许多项目均已启动,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咸宁相继签约,在咸宁建立“园外园”。特别是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央和省委在咸宁举办县市两级试点,这也为咸宁职教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氛围。
2.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咸宁目前初步形成了电力能源、棉麻纺织、食品医药、森工造纸、冶金建材、机电制造、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等支柱产业。华润电力、红牛饮料、今麦郎饮品、晨鸣纸业以及武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落户咸宁。尤其是随着通山核电、咸宁晨鸣100万吨林浆造纸一体化、簰洲湾3000亿立方米储量的油气田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推进,咸宁经济已进入了一个蓄势待发、全面提速的发展阶段。咸宁将建设成为区域性清洁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科技研发转化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和华中地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这些都为做大做强咸宁职业教育和增强对职校所培养人才的吸纳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3.职教资源基础雄厚
咸宁职教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和位次,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万人比多年名列全省前列,并在“统筹普职协调发展”、“创新办学机制”等方面探索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咸宁市区9所中职学校,有国家级重点3所,省级重点3所,在校生2万多人。9所学校占地面积1200亩,固定资产2.8亿,实验实训设备价值1957万元,专任教师700多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00多人。共开设13个门类50多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生态农业、旅游管理、康复等10个专业被评为国家和省级重点专业,完成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项目5个。这些职教资源和办学优势都为建设职教园区,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地理区位优势独特
咸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湖北的“南大门”,武汉市的“后花园”,居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连接点,处于湘鄂赣三省十一县以及贯通东西、连接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交汇点。在全省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大格局中,咸宁承担着南向发展战略展示“窗口”形象的重任。省委、省政府通盘考虑咸宁在全省的特殊地位和发展基础,提出了“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战略要求,并将咸宁纳入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圈层。因此,在咸宁建立职教园区,进行职教改革试验,具有独特的区位价值和战略意义。
三、咸宁职教园区建设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改革
咸宁职教园区作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重点项目,在建设、管理及发展方面,必须加强改革,突出体制机制创新。
1.实行园区管理、集团运作,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探索和完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管理体制,合并重组职业教育资源,将市区内9所中职等职业学校采取合并、重组、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进行重组,在此基础上,成立咸宁职教园区管理委会员,对整个园区内的学校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招生、分层办学,彻底改革目前中职学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规模较小、专业重叠的现状。
2.建立联动共享体系,创新办学机制
实行区域统筹、城乡统筹,探索职教资源共享联动,“上挂下联”,构建城市圈内高等学校和中职学校联动共享体系,实现职教资源与优质教育资源及信息的互通和对县市属中职学校的辐射与带动。首先,实现园区内职教资源与县市职教中心资源联动共享。让咸宁市内5个县市的中职学校(在不增加其设备、保持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加入职教集团,在集团的指导下开设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有效避免各地各校重复投资,全面提高全市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保证全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实现园区内职教资源与企业生产、实训基地资源的联动共享。与武汉城市圈和咸宁工业园区骨干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引进企业在园区内建设实训基地,使园区成为企业人才的供应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园区按照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同时,园区定期聘请企业的工程师、高级技师为职教园区的兼职教师,建立“师徒制”,真正实现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第三,实现园区内职教资源与武汉城市圈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联动共享。依托武汉城市圈和省部共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的机遇和政策,签订园区与武汉市职业教育合作协议,通过教研合作、办学合作、师资培训合作等方式,进一步畅通教育交流渠道,密切相互联系,优化资源整合,促进合作融通,拓展发展空间,形成联动效应。第四,实现园区与武汉城市圈高职及高校教育资源联动共享。咸宁职教园区与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在“实训基地建设、科研成果研发基地建设、大学生企事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可以深度共建共享。
3.实行政府资金引导、市场融资运作的方式创新投资体制
改革目前仍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单一教育投资体制,建立职教园区多元化的新型投资体制;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办学路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将各类涉教资金捆绑、项目整合,集中财力、建设重点地域、重点项目,避免单项建设由于资金短缺而影响质量的问题。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利用教职工和其他社会资金入股,建设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等;引进企业家在职教园区兴建加工厂,为园区争取办学资金;利用企业设备设施,开办成人培训超市,实现利润共享。
4.实现教育、科技、经济联动共享,创新园区办学功能
打造职教园区多功能的格局,形成三大功能区域,即高校实用科技孵化区、试验实习工厂区、公共服务平台区。构成产业前端、中端和末端,实现科技孵化(项目孵化、企业孵化)、实用技术成果实验、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等功能。使职教园区成为职教资源聚集的“洼地”,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研结合的平台,社会服务的示范窗口。
(1)创建高校实用科技孵化区
通过高校实用科技孵化区和大学生创业基地,进行中小型实用科技项目孵化服务;依托高校研发团队在创新创业教育、咨询服务、培训以及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为武汉城市圈骨干企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理念,创新创业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引导和服务支持,将大学的优势创新资源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科技型中小学企业发展潜力。
(2)创建试验实习工厂区
实行校企深度合作,引进企业到园区来建设实训基地,或让企业直接把部分车间建在职教园区,既是企业的生产车间,又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创建园区与企业的试验实习工厂区。
(3)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区
一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通过大学生创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创业者搭建创业实践和成长的平台,实现大学生创业梦想。二是创建职业培训服务部:承担各种短期培训,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企业职工的能力素质提高培训及转岗培训等。三是成立技能鉴定中心。承担初级技师、中级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使在园中职生既能进行学历教育,又能开展技能鉴定;既可以发中专毕业证,又能拿技能等级证。四是建立健全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打造生态园区。创造“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在山中”的优美环境。
四、咸宁职教园区建设必将带来多重社会效益
1.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咸宁市是武汉市的“后花园”,居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连接点,处于湘鄂赣三省十一县以及贯通东西、连接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交汇点。近年来,在实现中部崛起战略及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各类生产要素纷纷向咸宁聚集,使咸宁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目前,咸宁正处于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全面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咸宁市将成为武汉城市圈南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科技研发转化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华中地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和现代商贸物流区。咸宁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
劳动力素质是产业技术含量提升的基础保障,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对适龄学生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和企业职工转岗技术培训,可使其具备实用型技能,提高劳动力要素在单位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提升他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咸宁职教园区建成后,将形成每年6000人的中职学历教育和各类职业培训2万人的规模,造就数以万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满足当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急切需求,为咸宁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提高人口素质,推进择业就业,维护社会安定
咸宁市人力资源充足,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当地富余劳动力(包括农民工)逐渐朝城市转移,全市富余劳动力达50万左右,且每年新增劳动力1.8万人,下岗失业(技能水平不高或淘汰产业富余人员)约2.3万人。大量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群体的待业,既造成人口资源损失,也影响社会和谐与安定。咸宁职教园区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职教园区建设成为技能紧缺型人才的培训场所,对农村劳动力、返咸务工人员、下岗及转岗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这些劳动力具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咸宁市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水平,拓宽创业、就业与再就业的择业范围和就业能力。园区建成后,能有效地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引导再就业人员在新兴行业就业,从而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和输出水平,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社会稳定。
3.聚集消费,带动关联产业,缓解就业压力
咸宁职教园将聚集数以万计的学生和受训者,有利于区域内的聚集消费,形成消费热点,从而有效带动周边关联产业(如商贸、建筑、交通、餐饮等)的兴旺与发展。同时,职教园的建设也将有效缓解就业带来的压力。园区能增加教职工及间接提供岗位4000多个,直接、间接延缓了近30 000人的就业压力。
4.改善产业用工环境,提高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力
新型咸宁职教园区将创新区域合作办学的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咸宁市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改善产业用工环境。通过与企业合作,定单式培养人才,为企业提供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使学生一毕业就能成为合格工人。这样,企业不需要再往外地招工,既节省招工成本和再培训成本,直接提升了企业的盈利水平,能有效改善产业用工环境。
G71
A
1006-5342(2012)07-0027-03
20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