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的模因论研究

2012-08-15李冰芷

关键词:异义表现型模因

李冰芷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3)

网络语言随着互联网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逐渐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它不仅成为网络世界中的通用语言,更是渗透到媒体话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近年,网络语言作为新兴的语言现象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的模因论(memetics)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揭示了网络语言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如今,模因论也成为研究网络语言传播的新的理论依据。

一、模因论概念

模因(Meme)是模因论(Memetics)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术语,它由英国著名动物学家Rie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模因一词的拼写仿造基因(Gene),成为文化传递的单位。[1]模因的定义形成经历了两个时期。早期的文化模仿单位注重模因的外在表现。后期则注重信息单位在大脑中的存储。总而言之,任何一种信息或思想,只有通过模仿而被复制、传播的才能称为模因,当然复制不是指完全复制。[2]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有两种类型:基因型和表现型。大脑里信息存储的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复制被称为基因型,信息形式不变但以不同的内容进行复制和传播被称为表现型。

二、网络语言模因的研究意义

模因与人体大脑、语言和文化三个方面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我国,模因论尚为新理论,并未得到广泛推广。模因论对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研究模因论对于研究网络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有“文化基因”之称的模因,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常使用的语言几乎都印有文化的烙印,网络语言也是如此。[3]网络语言之所以能让网民迅速传播和接受,与网民背后拥有的相同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例如,“至于你信不信,我信了”作为一件热门新闻事件中颇有争议的句子,引起了一段时间内网民的热议和调侃。这样的现象直接导致了一定时间内的网络交流中频繁出现类似语句。这样的现象就是由于人们处于共同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下对同一个语言模因容易产生认同。共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因素是促使网络语言模因易于被接受的原因。

其二,模因论揭示了网络语言的传播规律。不同于自然语言,网络语言的传播依赖于网络世界,同时也依赖于现实世界的文化背景。基于目前的网络信息技术,网民的线上交流主要依赖于输入文字实现,所以用少量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成了广大网民的需要。于是由很多缩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的模因应运而生。比如说,网友在表达“再见”时通常说“886”,这样的表达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

三、网络语言变异中的模因现象

基于上文对模因类型的分类,模因表现型又包括同音异义传播、同行联想传播和同构异义传播。模因基因型可分为相同信息直接传播和相同信息异形传播两大类。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把模因的传播方式概括为两大类,即异形同义的模因型和同型异义的表现型。

1.异形同义的模因型

异形同义的模因型是“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它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尽管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信息变异,但复制出的仍然是复制前的内容。”[4]就是说,虽然网络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意义有所不同,但网络语言的原始信息在变异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例如,“GG” =“哥哥”,“筒子” =“同志”,“小强” =“蟑螂”。

2.同型异义的表现型

同型异义的表现型是指网络语言传播的过程中语言的形式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变化了。与异形同义的模因型相比,同型异义的表现型不只体现在词汇的层面,还体现在语义、句法、语篇等各个维度。这种语言模因的传播方式在网络中最为活跃,也最为广大网民所接受。例如,“白骨精” =“白领、骨干和精英”,“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和“打酱油” =“事不关己”等。

四、模因论影响下的网络语言特征

模因论对于网络语言的变化和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日常生活中,模因论影响下的网络语言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网络语言的实用特征

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网络语言日趋简化。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意思是网民的共同意愿。[5]就如今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来说,大部分的网上交流主要依靠输入文字来实现,所以网络语言的实用性成为网络语言的基本特性。为了实现简单、快捷的网际交流,网民们往往使用数字、谐音或者缩略语来表达丰富的内容。这些表达方式的来源各有不同,有些是错别字的衍生词,有些是通过数字、英文单词谐音得到的词语。例如,“521” =“我爱你”,“8 错” =“不错”等。这些网络词汇丰富了网际交流的表达形式,同时也增加了网络语言的经济实用性。可以说,网络语言得以如此迅速的传播与其实用性是分不开的。

2.网络语言的生动特征

网络上的交流不同于面对面交流,缺乏真实的语境。交流者不能通过面部表情、语气、语调等非语言交际手段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这样可能会造成交流不畅。[6]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网络语言多使用形象直观的文字或符号来表达意思,创造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模因。例如,用符号组成O(∩_ ∩)O 表达高兴。这种新型的语言模因赋予了网络语言生命力,拉近了网友的交流距离。这些象形的模因符号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直观,完善了交际的认知过程。

3.网络语言的时尚幽默特征

网络语言的幽默特征与网络的独特性相关。在虚拟网络中,人们倾向于选择匿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的形式是保证语言表达自由的前提,也体现了网民们彰显个性、宣泄灵感的需要。因此,在日常的网络交流中,网友们偏向于选择新奇、时尚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模因得以快速传播,源于网络用语的时代性和独特性。网友们往往选择时尚、幽默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网友们会使用数字谐音或字母谐音等语言形式增强语言的流行性和趣味性。同时,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大部分人都希望在虚拟世界中寻找一片轻松愉悦的环境,因而在网络中更倾向于使用现实世界中不太常用的轻松幽默的网络语言。比如,“1414” =“意思意思”,“肿么了” =“怎么了”。这些语言模因在网络世界的流行和传播使网友间的交流更加有趣味,有些词汇更是融入到了日常语言表达中,成为新词。

五、结论

模因论作为语言学界的新理论,已经开始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并被应用于语言学的各个领域中。它不仅可以用来分析自然语言的复制、传播以及发展的过程,也能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新思路。通过了解模因论的理论内容,人们可以系统地了解网络语言的特征和传播规律,为进一步理解和分析网络语言提供理论帮助。总而言之,研究网络语言模因对语言研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语言交流和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1]Blakemore,S.The Meme Mechine[M].Oxford:OUP,1999.

[2]Dawlins,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UP,1976.

[3]海中.网络语言知多少[J].了望新闻周刊,2001,(1).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5]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6]刘金,曾绪.模因论视觉下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猜你喜欢

异义表现型模因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古今异义词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相关变式题型解析
浅谈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