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精神

2012-08-15王洪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忠义好汉宋江

王 莹,王洪艳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精神

王 莹,王洪艳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 “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就是宣扬忠义精神,也是 《水浒传》中所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部分。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

《水浒传》;农民起义;忠义精神;宋江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山。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英雄就这样消失在尘世间,原本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归于平静了。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表现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作品开头写了一个一向被人厌弃的破落户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来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帅府太尉。他的亲信大臣还有蔡京、童贯和杨戬等,他们构成了一个最高统治集团,蔡、高等人以他们的亲属门客为党羽心腹,如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之流,在他们的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良善,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了一个统治网。《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迫害王进的故事。因为王进的父亲早年比武时,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官报私仇,无端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作者还写了高俅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高俅作为那个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凶残、阴险的特点,也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到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传奇故事。全书只有两个字——“忠”、“义”。“忠”是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面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尽,这也是忠。《水浒传》中108条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

《水浒传》的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路见不平能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水浒传》中用以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思想基础是“忠义”。这里所说的“义”在某种程度上注入了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

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为梁山泊领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动关系着整个梁山事业的兴衰和存亡。《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宋江自己说:“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羽箭之功。”这说明宋江还有自知之明。对宋江,我从下面几方面来分析:

第一,宋江的绰号表现了英雄本色,侠义之气。宋江,表字公明,绰号有三:1.孝义黑三郎,可见宋江处理家庭关系是孝义为本;2.及时雨,主要说他仗义疏财、接济他人、周济朋友;3.呼保义,与之官名有关,反映宋江对朝廷的态度之忠。

第二,宋江的出身、职业对他的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响之大。他在县衙做押司小吏,他懂法,有守法习惯。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锁,别人把枷锁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第三,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个仗义英雄。他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第四,宋江上梁山后,成了义军首领。他自己说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领袖?这是因为他识江湖好汉,但凡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辞,日后作方便。每每排难解忧,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决不会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们的性命当赌注。

第五,宋江受招安以后,成了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出力,保境安民,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受招安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义军首领走到朝廷顺臣的位置。

第六,悲剧的结局。宋江征方腊,108位好汉还剩27位,其余的不是牺牲了就是出走,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独李逵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悲催而死。可以说宋江的一生是成于“义”,败于“忠”。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三种观点:一是历史起义说;二是市民说;三是忠奸斗争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宣扬忠义思想是《水浒传》最突出的思想倾向。

其一,作品冠以“忠义”。《水浒传》最早的名称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其二,“忠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传统道德的范畴。

其三,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批忠臣义士,尤其是宋江成为了忠义的化身。小说描写了一大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志在“酷吏赃官全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但结果不仅未能如愿,反而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朝廷招安后他们北征辽,南打方腊,“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最后仍被误国之君、无道之臣逼向了绝路。作品慨叹不平的现实,发愤为忠义之士谱写一曲忠义的悲歌。

最能体现忠义主旨的是义军领袖宋江的形象,作为小说的第一主角,宋江俨然是“忠义”的化身。忠义本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义”的社会理想层面是要梁山义军反抗黑暗,替天行道;而忠的伦理道德规范是要梁山义军拥戴朝廷,维护现实的政治秩序。正因为忠义的内涵不一,相互对立,所以二者很难两全。要忠就要舍义,要义就会不忠。宋江的性格就是在忠义的矛盾中曲折发展的。

由于宋江出身地主家庭,加之做过小吏,与封建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他的灵魂深处有着浓厚的“忠君孝亲”的伦理思想。于是他养成了仗义轻财、乐善好施之性,故称为及时雨。

在宋江身上,如果说义使他结交江湖、济困扶危、反抗现实,那么,忠则使他认为造反是大逆不道,虽然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勉勉强强上了梁山,也是身在梁山之中,心在朝廷之上,念念不忘改邪归正,效忠朝廷。

“义”的反抗性和“忠”的妥协性的矛盾,早在第十八回,宋江刚一出场时就表现了出来: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事发,案子落到宋江手里,为了“义”他冒着生命危险,知法犯法、执法犯法,先给晁盖通风报信,暗中放走了七条好汉。使其在石碍村消灭了前来捕捉的五百官兵。从而正式揭开了武装斗争的序幕,七条好汉上梁山,又成了义军的基础和骨干。不过,事后宋江又想,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工的,是灭九族的勾当,于法度上却饶不得。接着,为了维护自己和梁山的关系,他一气杀死了企图出卖他的阎婆惜,不得不开始亡命天涯的生活,但这时宋江既想逃避官府的缉拿,又不愿与官府对立而投奔梁山,结果只是暂时居住在孔明、孔亮、花容等处,直到清风凛冽,刘高欲陷他于死地,宋江才带着花容、秦明等投奔梁山。但途中突然接到石勇给他的一封父亲病故的假信,他便立即改变了初衷,丢下人马,回家奔丧。这里,孝的观念便取代了义的观念而占了上风。其实,孝与忠作为道德伦理观念是二而一的东西。在义面前,他以孝为先。这时官府对他正缉拿得紧,他明知回家不会有好结果,但他宁愿被抓坐牢也不想再上梁山背叛朝廷。忠的观念又支配了自己行动。到家后,果然被捕,于是他服服帖帖地接受了官府断配江州。临行前,父亲叮嘱他:“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劫持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叫人骂做不忠不孝。”因此,刺配途中经过梁山泊地界,他宁可多走几里,也要抄小路,为的是避开梁山好汉拉他入伙。然而,事与愿违,梁山的刘唐、花容果然来接宋江了。刘唐要杀两个押解公人,把宋江救出来,宋江立刻就急了,忙说:“这个不是你们兄弟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我不如死了。”说着就把刀放在喉咙下要自刎。到了聚义厅,拒绝晁盖援救,振振有词地说:“小可不正随顺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都到了刺配入狱的程度了,他还口口声声讲的是忠孝一套,可见忠孝观念在宋江的头脑中多么根深蒂固。宋江接任梁山头领时,一改当初一任寨主王伦的不仁不义、二寨主晁盖的有义无忠,独立推行了“全忠全义”的思想路线。他虽然武不如晁盖,文不如吴用,社会地位不如柴进,却能使“众虎同心归水泊”,就因为他义胆包天,忠肝盖地。“义”是他连接李逵一流人物思想的纽带,忠是他沟通关胜一流人物的思想桥梁;义是他深得人心的基础,忠是他集英雄于水泊的目的。

就在《水浒传》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的同时,作者也深刻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水浒传》忠义观的形成由来已久,忠和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尤其流行。小说作者施耐庵就是沿着这一长期形成的思维格局,把《水浒传》写成了一部“忠义传”。

责任编辑:贺春健

I207.412

A

1671-6531(2012)02-0035-02

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发挥国有林区高职教育优势,开展大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特色研究” (课题编号:12515262)

王莹/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伊春职业学院)讲师,硕士(黑龙江伊春 153000);王洪艳/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伊春职业学院)人文系副教授(黑龙江伊春 153000)。

猜你喜欢

忠义好汉宋江
“24条好汉”为临氢装置保驾护航
传话游戏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这条忠义街
走一走“好汉桥”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朋友的情谊
戴松高:一个好汉三个帮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