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

2012-08-15裴琳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成员国冲突

裴琳娜

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

裴琳娜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家间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各国因文化差异造成文化冲突,进而影响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显然,文化冲突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的一个热点议题。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极有可能发生文化冲突。十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尊重各成员国的多元文明,加强文化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文化冲突;上海合作组织;文化合作

文化冲突是当前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冷战结束后,在国际关系中文化冲突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9·11”事件中,文化冲突再次在国际关系学中掀起高潮,成为全球性的热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内心的不安与困惑。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十年来,一直强调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加强文化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不同于文明冲突,亨廷顿对文明冲突有过界定,他认为“世界政治的重要轴心将是‘西方和非西方’之间的关系”,“冲突的焦点在最近的将来会集中在西方与一些伊斯兰-儒教国家关系上”[1]。显然,他已经给文明贴上了政治标签,反映了文化背后的权力的冲突。其实质是国家强大就会谋求霸权这样一种西方化的理论。

所谓的文化冲突,主要指的是不同文化之间因为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相互对立和排斥,其实是人类不同特性之间的冲突。在国际关系中,研究文化冲突的最小行为体是国家,理由是在国家这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有着相对比较统一、具有特色的文化。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容易形成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对外来文化形成一种排斥的力量,由此产生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但并不必然导致文明冲突,文明之间是可以做到和谐相处的。

文化冲突在国际关系中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能够维护文化的活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文化冲突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发展需要不同文化的刺激、竞争和交锋。不同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碰撞和冲突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吸收,才会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应该加强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对话,增加相互理解与信任,取长补短,促进文化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当前国际事务。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文化交流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学中的重要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不断扩大以及由文化冲突带来的文化矛盾不断弱小,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进而促进全球的协调发展。

二、上海合作组织中成员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2001年6月,“上海五国”(中、俄、哈、吉、塔) 元首在上海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随后,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员国构成的共同区域约为3020万平方千米,总面积约占欧亚大陆的2/3,人口达1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4。这确实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但同时也意味着因存在巨大差异而潜藏着冲突的根源。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各成员国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历史上形成的复杂的地区文化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

由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所在地域横跨欧亚大陆,因而成为当今世界民族文化成分最复杂的区域之一。应特别注意的是中亚,它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欧亚大陆的联结点和战略结合部。中亚地区文化最为复杂,它处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的交融;同时,历史上几乎所有曾经称雄于世的帝国都把中亚地区作为欧亚地理连接的关键环节和交通枢纽加以控制。马其顿人、波斯人、匈奴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建立的政权以及后来的沙皇俄国和英帝国,均曾将中亚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源于不同地理环境的民族文化特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文化内容,均在欧亚大陆中心区域一次次强权博弈中发生位移和割裂,形成这一地区不同文化与数百个民族相互竞争与并存的事实。这些民族在历史环境下有和睦,也有冲突。特别是“9·11”事件使得中亚的地缘文化变得更加复杂,而这种复杂的地区文化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前景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稳定与发展。

(二)民族与宗教之间的差异也会影响上海合作组织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所包含的区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民族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意味着对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同时,在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种民族差异和宗教差异会导致民族关系的松散甚至是相互排斥,当这种民族排斥进一步恶化时,就会导致地区矛盾与冲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民族之间的相互排斥,从而影响上海合作组织中文化合作的开展与进行。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存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误解和分歧,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发生文化冲突。而当文化冲突涉及到冲突双方的生存发展的基础时,它就会演变为十分严重的社会后果。在当今世界因文化差异而引发国际冲突的例子并不少,例如,“9·11”事件导致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交恶;巴以冲突难以解决也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浓重的文化差异导致权力之间的争斗,这时权力斗争就上升为文化冲突,它的妥协被认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叛,解决的难度也因此增加。

三、上海合作组织走向文化合作,实现文化融合

与其他区域组织相比,上海合作组织存在着多元的、不同质的文明形态。但上海合作组织并没有把这种文化差异看成是一种挑战,反而看成是一种机遇。它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使各个地区从各个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寻找地区的发展道路,因而变得更加客观和现实,为地区化进程提供新观念、新方法和新动力。

上海合作组织在其成立宣言中写道,成员国“一致认为‘上海五国’的建立和发展顺应了冷战结束后人类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展示了不同文明背景、传统文化差异的国家通过互尊互信实现和睦相处、团结合作的巨大潜力。”[2]它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越来越多地吸引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不同文化的国家之间合作难免会出现一些隔阂,潜藏着一些矛盾进而影响各国之间的合作进程。

第一,上海合作组织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上海合作组织始终遵循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文明多样性、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倡导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而不是以一种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统治全世界”[3]。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多元文明同时存在,使得尊重多样文明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必然选择。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纽约联合国首脑会议上强调:“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4]因此,各国应承认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承认多元文明的存在,携手使各种文明合作,真正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推动人类的和平和发展。

中、俄、哈、吉、塔、乌六个成员国具有不同的文明,多元文明之所以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同舟共济,正是因为贯彻了“上海精神”,充分尊重多样文明。同时也为冷战后持续动荡的国际舞台上树立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成功典范,成功地推动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第二,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加强文化合作。

十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合作逐步展开,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文化方面的合作成果显著。2002年4月12日,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的文化部长在北京举行首次会晤。部长们一致认为应尊重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提倡各种文化互相学习、交流;指出应该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原则;深信通过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加强各成员国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部长会议为加强多边文化合作规定了许多具体的文化合作项目。

在该机制的推动下,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互办“文化日”,增加文化交流,以及2006年、2007年中俄互办“国家年”、“语言年”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人民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召开首次教育部长会议并正式启动教育多边合作机制。

由此可见,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充分认识到文化多元性所蕴含的潜在优势,并且提出了尊重文明多样性的“上海精神”。正是由于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所拥有的复杂文化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岁月里,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会继续遵守“上海精神”,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推行民族和解、社会和谐与文明融合的政策,在文明交融中寻找共同的价值观,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

[1]亨廷顿.文明的冲突[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4,(9).

[2]外交部亚欧司.上海合作组织文件选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3]李葆珍.“上海精神”: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助推力[J].国际政治,2011,(9).

[4]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N].人民日报,2005-09-16.

[5]陈舟,张建平.上海合作组织十年发展回顾及思考[J].和平与发展,2011(5).

[6]李葆珍.上海合作组织的文化合作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1,(3).

[7]徐晓天.开放包容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对外交往回顾与展望[J].国际观察,2011,(3).

[8]郭洁敏.试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J].现代国际关系,2003,(9).

责任编辑:贺春健

D81

A

1671-6531(2012)02-0014-02

裴琳娜/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陕西西安710062)。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成员国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酒店英语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与解决策略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